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答傅汶明問(二則)

  答傅汶明問(二則)

  問一:佛教分幾宗,那一宗最合于未出家者修習?

  答一:佛教各宗爲曆史上演變而出,其中有印度原有之宗派;亦有來中國後始有之宗派;亦有來中國後不傳者,小乘諸部派是也。中國之佛教十宗:二宗小乘,七宗大乘,律宗通大乘小乘之間。此乃由中國佛教綜合先後變化而言,不必一定記其宗派,以多宗已與今無關而不有,或今有而亦無一定區別,故不必言宗派。而言最爲一般易修之法門,則淨土法門是。

  問二:學佛除讀經外,尚應靜坐,是否未出家亦可靜坐?

  答二:靜坐是做功夫,而做功夫不限于靜坐,念佛、拜經、修布施、參禅、持咒,均屬做功夫。靜坐、在中國儒家、道家亦習之,佛教雖亦靜坐,但修禅定不限于靜坐,靜坐爲修禅定初步功夫,故佛法中亦有靜坐修禅定之方式,其用意則大有不同。

  常人之靜坐,或爲衛生,如因是子;而道家則煉精氣神,自身體中提煉出一部爲將來長生之物。佛法則不然,乃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先修戒以除一切不良習慣,養成有規律生活,由此基礎而修定,和平統一,使精神凝定。人之精神本光明覺照,常人時昏亂,故失本心之智慧,有定乃能不昏亂。爲除昏沈、睡眠與浮動、散亂,故靜始能啓發本心智慧。明心、乃見一切法之真實性,亦即見人生本來面目,宇宙真相。能明見宇宙人生真相,則去除一切無明黑暗,而可以無複錯誤顛倒,不生煩惱,不起不合理行爲,則生死輪回之痛苦乃可解脫。故佛修禅定以靜爲始,由不昏沈不散亂而至清明凝靜,乃啓本心智慧光明,而照見宇宙人生真性,此乃佛法靜坐之理。能修到明心見性,即可成佛。但常人多不易做到,即出家人亦每難做到,故有種種方便法門,如念阿彌陀佛,臨終時往生極樂世界,可以得妥善之修行處,再漸圖上進。(程心勉記)(見海刊二十六卷十期)

✿ 继续阅读 ▪ 答方亦民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