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答覺非問(十叁則)

  答覺非問(十叁則)

  答一:濟生會假扶乩行善事,同善社借孔附佛,欺罔人世,皆迷信仙鬼者,與佛教初不相幹也。

  答二:知進香求福,不知正法,大都習俗使然。亦由能讀書明理者少,故佛教之經論雖燦然大備,而知之者卒鮮矣!

  答叁:念佛持齋,固亦有益,但若能明理而看空名利色,則爲益斯大。

  答四:人人出家爲必無之事,如實有其事,則已非複人間而爲佛土矣。對人世全體言,非對個人言,故與個人修一世便能成佛不成佛無幹。

  答五:講經能深入淺出難,聽經能了解實行難,誠如所議。然亦無法將佛法說低,使皆能懂,以說低便同俗情,非複佛法;故唯有設法將人智程度增高漸夠得及耳。答六:出家者每年亦不爲少,然真實發心出家者少,故往往還俗或隨波逐流而去,徒汙佛門,複虧僧德,故吾不勸人出家。

  答七:但一經應酬經忏,即依此爲生,兼且不免出外應酬,故難佳也。

  答八:湖州白雀寺,系梁武帝時一比丘尼總持禅師之所開創。總持遇達磨,發明心地,複隱此山專誦法華經。至雲妙莊嚴王女觀世音菩薩,均系附會之說。但大菩薩本無男女相,而應化則無定相;觀世音應化爲女身,經中及事迹上均有。

  答九:欲得改轉,除非使進香者一齊皆明白道理如閣下方可,否則欲令改轉殊難也。答一0:借境觀心,藉像明佛,此爲設教之意。今有雜塑神鬼多像者,實屬不對;但最少一尊釋迦佛像,必不可無也。

  答十一:不剃發或是尼,但不得是比丘尼耳。

  答十二:同是人身,自天生之,此語不然。佛法不許言天生,但言業報。同在人中,先業善者報爲男身,先業惡者報爲女身,故有清濁;然造業由心,皆可自主,故複平等。

  答十叁:皈依多師,亦習俗使然,乃廣參善知識之意,孩童亦多有禮尼爲師者。(見海刊叁卷四期)

  

✿ 继续阅读 ▪ 答純保問(叁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