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中國女學
──二十九年四月在星嘉坡靜芳女校講──
今天承貴校長約來參觀,因此得與諸位相見。我知道星洲的學生,非常愛國,對于祖國募捐很爲努力;而于國際情形亦均能明了,這是不用多說了。現在從佛教與中國的女子關系說一點:中國人通俗誤以爲佛教只是和尚或尼姑的,其次、則有齋公齋婆,而一般社會士女是無關的,尤其與青年是不能接觸相近的。這種誤解,是中國古老的習慣上,將人生在世等等關系劃歸儒教,而佛教、道教是方外,即世外的人。因爲道教在求長生不死,而佛教專在求死後來生的幸福。造成這種風俗思想,是宋明的儒教──讀書人造成的。佛教在隋、唐時代很興盛,那時有叁階教,做的社會公益事業很大,就是國家有時候也須向其借貸,因此、受到國家社會的嫉視,將其禁止。到了宋朝,連叁階教的名字都沒有人知道。直到炖煌石室出現,這才發現出來;而當時參加的,都是社會的優秀分子。以後佛教因避免與儒教的政治沖突,退到山林裏。由此、中國佛教不是佛時代的佛教,也不是佛教初傳到中國的真相,乃是宋朝以後的禅宗家風。清季以後,學校教育興起。學校最初是教會辦的,後來我國仿效教會學校設立,提倡變法,對中國原有的學說,都被誣毀。如謂佛教是無益的,專是齋公齋婆的迷信。由此、受過小學教育的,即受這種不良的觀念,故對佛教認爲不是應接近的,更不是青年所需要的。但受過高中以上教育,因研究哲學而生起了解的人很多。近來中國的知識份子,因爲研究中國民族文化,認爲與佛教分不開的;研究哲學的人,也認佛學是世界一種高深哲學,由此對佛教又有相當了解。故中國佛教已隨中國民族的複興而複興起來,政府及社會領袖,已有很多信解佛教。對佛教如不了解,即對中國的文化無法認識清楚。中國原有的文化,可分下列的幾種:一、周秦子學,二、漢清經學,叁、隋唐佛學,四、宋明理學,五、漢唐文學;總合之、才成中國文化。然漢唐文學,是集周秦子學和佛學而成立。至于宋明理學,更是受了佛教的影響,尤其是受了禅宗的暗示。所以研究中國民族文化,不能不研究佛教。在世界學術思想史上,分西洋學術思想、印度學術思想,希臘學術思想、中國學術思想。或把希臘思想包括在西洋思想之內,或爲世界叁大學術思想。但印度思想的代表,即是佛教。各位都是愛國的,而星洲又是交通的樞紐,如要對中國民族文化有澈底了解,及對世界文化有相當認識,則于佛學也需要研究了。
研究佛學,先要把過去的誤解掃除,把觀念改變,尤其愛國的青年,更須要對中國的民族文化有澈底的了解。在佛學經典上,並不贊成女子出家,而佛對在家女子說的卻很多:如勝鬘經、月上女經、玉耶女經等。有的是爲青年婦女說的,有的是爲壯年婦女說的,有的是爲老年婦女說的。由在家婦女的學佛,建立家庭教育。今天順便介紹幾本經,如有興趣,可以選出一部分研究參考。(葦舫記)(出佛教訪問團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