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是持危戒慎的方法。”而我則認爲彭祖素女那個時代的人,先天的秉賦比較厚,所以才會有如此的說法;像今天這個時代,風氣如此的澆薄;因此就不能夠把彭祖素女的說法,認爲是絕對的標准,況且是元氣較弱的人,更是應當要加倍的節製小心謹慎啊!”
【故事一】明朝衢州有位徐姓少年,英俊潇灑才華出衆,而且又頗有名氣;不到二十歲就中了進士,被朝廷選派擔任松江府節推的官職,親戚朋友都非常的羨慕他;然而他卻十分的好色,娶了十幾位嬌美豔麗的寵妾,每天過著縱欲無度的日子,赴松江府上任不到一個多月,就虛脫夭亡了;他的十幾位美妾,也全都改嫁別人了。
【故事二】鄞虞生這個人,長得十分的俊美,但是喜歡淫欲;有一天晚上,他夢到城隍責備他,並且計算他所犯淫欲的次數,鞭打他數十下;鄞虞生醒了之後,發現自己的兩條腿,全都變成了青紫色,兩腿于是就開始潰爛,而他病了一個多月就死了。
【再析】“萬惡淫爲首,百善孝爲先。”據說是森羅殿上千吉不易的鐵則,由此可知,鬼神喜歡孝順而厭惡淫欲的心非常的強烈啊!陽世間的法網雖然有漏洞,但是卻難逃陰司法律的製裁;人怎麼可以觸犯鬼神所厭惡的罪行呢?所以自古以來,荒淫耽溺于女色的人,沒有不喪家亡身的;至于老年之人,尤其更是不應該再娶年紀輕的小妾;因爲我既然管她不了,她就會恨我特別的深啊!這種的怨氣所積,就會損德消福啊!而且少年的情性,很難調服,尤其更是有不止于此的,那怎麼能不戒呢?況且年紀大了,就像山頭落日的影子一樣,自己的老命正是朝夕難保,竟仍去急求鬼使早日到來,押自己去見閻王,爲何要那麼笨呢?
【附注】夫妻行房後,或是夢遺後,叁五天之內,不可以下冷水,例如洗冷水澡,也不可吃冷飯涼飲及涼藥。如果有病的時候,必須要服用涼藥,也要對醫師明說。夏天不可以貪涼快,冷天也不可以冒風雨;如果犯了這個忌諱而行房,男人容易得陽萎,女人容易得乳萎,而且四肢冰冷,肚疼而死。又夫妻若不謹慎小心的預防,謹守禁戒;孕婦就會容易流産,所以常常會有前半月懷孕受胎,而後半月卻發生了流産的事情,並且不知道爲何如此;如果婦人屢次的流産,將會使肝脈受傷,終身不會懷孕。避免的方法,就是婦人有孕受胎之後,夫妻便須要分床或是分房,不可以行房,如此才不致于流産。倘若受孕之後,依然行房,就算徼幸生下了兒子,也必定是多病體弱,難以養大成人;因爲在母親胎內的時候,就已經受傷了;所以夫妻不可以不謹慎,以免造成日後的悲傷和痛苦。又有些人爲了要求生兒子,竟然用丸散置入子宮,或是服用邪門的春藥,這種旁門邪術,不但不能幫助得子,而且徒然的造下罪孽,傷德又傷身啊!以上的道理,本來應該是爲人父母,必須教導兒子媳婦的;但是世上的父母,卻多是不便爲兒子媳婦明講,因此,在此爲大家說明,但願人人都能珍惜自己的身體,也珍惜子女的健康。
孫真人說:人的身體是氣血結合而成的,不是金銀銅鐵打造的;所以在色欲上如果不加以節製的話,開始的時候,不覺得有害,但是久而久之,日積月累的損傷,必然會使精髓虧損,氣血敗壞,最後導致死亡。因爲人的氣血,必須每六天才能行走完身體上的六處經脈。必須七日經脈盡通(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等六經),得到纾解,氣血才完成通行一周。因此每行房一次,一經的氣血就會受到損傷,必須要再等七日周行到此經的時候,才能夠複元。所以易經上說:“七日來複”,就是要人休養七日的意思。但是許多人還沒有到七日,便又行房,導致一傷再傷,因而百病叢生。因此特別立下限製,以做爲節欲保身的基礎。二十歲的時候,以七日一次爲准。叁十歲的時候,以十四日一次爲准。四十歲的時候,宜二十八日才一次。五十歲的時候,應四十五日才一次。到了六十歲的時候,精髓血脈已經不再發生了;此時應該及早的斷除色欲,禁絕房事,不可以再行房了。以上限製的日期,是專指春秋二季而言。若是冬夏二季,則因爲夏季的火氣極熱,發泄無余;冬季的水氣極寒,閉藏極密;因此,冬夏二季,最好還是以斷欲爲主。如果能遵照以上的限製,可以卻病延年。若是違背不加節製,必然就多病減壽。
至于夫妻間的保身立命戒期,以及天忌地忌人忌;在“壽康寶鑒”這本書中,有詳細的列舉說明,倘若不戒,不知忌諱;則生子不育,形體難全,必有凶災;況且人身的氣血流行,原是和天地間的節氣相應;如果在不適當的時日交泄,則容易使氣血不合,精氣損傷,遠較其他的時日走泄,還要嚴重百倍。至于神明降察或佛菩薩的聖誕日,如果夫婦不守禁戒而淫汙冒犯亵渎的話,將會遭受譴責,而且有損陰德。因此世上有人,雖然是循規蹈矩忠厚老實,卻常常會有多病不長壽的禍患,以及功名被削,年壽被減的惡報;這些往往都是由于在夫婦閨房之禮上,不遵守戒忌的原故啊!所以謹將戒日及天地人忌列表敬錄于後,願爲人夫婦者,都能夠遵守,以保福壽安康。
戒期
戒由
犯者報應
正
月
初一
-
初叁
初五
初六
初七
初八
-
初九
十叁
十四
-
十五
-
-
十六
十九
廿叁
-
廿五
-
廿七
廿八
-
廿九
叁十
天臘
玉帝校世人神氣祿命
月朔
萬神都會-鬥降
五虛忌
六耗忌-雷齋日(每月同)
上會日
五殿閻羅天子誕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玉皇上帝誕
楊公忌
叁元降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叁元降
上元神會
月望(每月同)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叁元降
長春真人誕
叁屍神奏事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月晦日(每月同)
天地倉開日
鬥降(每月同)
人神在陰(每月同)
(宜先一日即戒)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月晦-司命奏事(每月同)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月小即戒廿九)
-
削祿奪紀
奪紀
奪紀
-
減壽
損壽
奪紀
-
奪紀
-
減壽
-
減壽
奪紀
奪紀
-
減壽
-
-
減壽
損壽子帶疾
奪紀
得病
-
減壽
戒期
戒由
犯者報應
二
月
初一
-
初二
-
初叁
-
初六
-
初八
-
-
十一
十四
十五
-
十七
十八
-
十九
廿一
廿叁
廿五
廿七
廿八
廿九
叁十
月朔
一殿秦廣王誕
萬神都會
福德土地正神誕
鬥降
文昌帝君誕
雷齋日
東嶽帝君誕
釋迦牟尼佛出家
宋帝王誕
張大帝誕
四天王巡行
楊公忌
四天王巡行
釋迦牟尼佛般涅槃
月望-太上老君誕
四天王巡行
東方杜將軍誕
四殿五官王誕
至聖先師孔子諱辰
觀音大士誕
普賢菩薩誕
四天王巡行
月晦日
鬥降
入神在陰
四天王巡行
月晦-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
(月小即戒廿九)
-
奪紀
奪紀
得禍
-
削祿奪紀
減壽
-
奪紀
-
-
-
奪紀
-
-
削祿奪紀
奪紀
-
減壽
奪紀
得病
-
減壽
戒期
戒由
犯者報應
叁
月
初一
-
初叁
-
初六
初八
-
初九
-
十二
十四
十五
-
十六
十八
-
二十
-
廿叁
廿五
廿七
-
廿八
-
廿九
叁十
月朔
二殿楚江王誕
鬥降
玄天上帝誕
雷齋日
六殿卞城王誕
四天王巡行
牛鬼神出
楊公忌
中央五道誕
四天王巡行
月望-玄壇誕
昊天上帝誕
四天王巡行
准提菩薩誕
中嶽大帝誕
後土娘娘誕
叁茅降
天地倉開日
子孫娘娘誕
四天王巡行
月晦日
鬥降
七殿泰山王誕
人神在陰
蒼颉至聖先師誕
四天王巡行
月晦-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
(月小即戒廿九)
-
奪紀
-
奪紀
減壽
奪紀
-
産惡胎
-
-
奪紀
-
奪紀
-
-
損壽
-
減壽
-
奪紀
得病
削祿奪紀
-
減壽
戒期
戒由
犯者報應
四
月
初一
-
初叁
初四
-
初六
初七
-
初八
-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十七
十八
-
二十
廿叁
廿五
廿七
廿八
廿九
叁十
月朔
八殿都市王誕
鬥降
萬神善化
文殊菩薩誕
雷齋日
南鬥北鬥西鬥同降
楊公忌
釋迦牟尼佛誕
萬神善化
善惡童子降
九殿平等王誕
四天王巡行
純陽祖師誕
四天王巡行
月望-鍾離祖師誕
四天王巡行
天地倉開日
十殿轉輪王誕
天地倉開日
紫微大帝誕
眼光聖母誕
四天王巡行
月晦
鬥降
人神在陰
四天王巡行
月晦-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
(逢月小即成廿九)
-
奪紀
奪紀
夭胎
-
減壽
減壽
-
奪紀
夭胎
血死
-
減壽
-
奪紀
-
損壽
奪紀
-
減壽
-
減壽
奪紀
得病
-
減壽
戒期
戒由
犯者報應
五
月
初一
初叁
初五
-
-
初六
-
初七
初八
-
十一
-
十二
十叁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十八
廿二
廿叁
廿五
-
廿六
廿七
-
廿八
廿九
叁十
月朔-南極長生大帝誕
鬥降
地臘
五帝校定人官爵
九毒日
楊公忌
九毒日
雷齋日
九毒日
南方五道誕
四天王巡行
天倉開日
天下都城隍誕
炳靈公誕
關聖降神
四天王巡行
夜子時爲天地交泰
月望
九毒日
四天王巡行
九毒日
天地元氣造化萬物之辰
九毒日
張天師誕
孝蛾神誕
四天王巡行
九毒日
月晦日
九毒曰
九毒日
鬥降
人神在陰
四天王巡行
月晦-司命…
《如何面對兩性關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