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並且我不能忍耐,擔當瑣碎繁重的事情。別人有些不對的地方,也不能包容。因爲我的性情急燥,肚量窄小。有時候我還自尊自大,把自己的才幹、智力、去蓋過別人。心裏想怎樣就怎麼做,隨便亂談亂講。像這樣種種舉動,都是薄福的相,怎麼能考得功名呢!
喜歡幹淨,本是好事;但是不可過分,過分就成怪脾氣了。所以說越是不清潔的地方,越會多生出東西來。相反地,很清潔的水反而養不住魚。
我過分地喜歡清潔,就變得不近人情,這是我沒有兒子的第一種緣故。
天地間,要靠溫和的日光,和風細雨的滋潤,才能生長萬物。我常常生氣發火,沒有一點和育之氣,怎麼會生兒子呢?這是我沒有兒子的第二種緣故。
仁愛,是生生的根本,若是心懷殘忍,沒有慈悲;就像果子一樣,沒有果仁,怎麼會長出果樹呢?所以說,忍是不會生養的根;我只知道愛惜自己的名節,不肯犧牲自己,去成全別人,積些功德,這是我沒有兒子的第叁種緣故。
說話太多容易傷氣,我又多話,傷了氣,因此身體很不好,那裏會有兒子呢?這是我沒有兒子的第四種緣故。
人全靠精氣神叁種才能活命;我愛喝酒,酒又容易消散精神;一個人精力不足,就算生了兒子,也是不長壽的,這是我沒有兒子的第五種緣故。
一個人白天不該睡覺,晚上又不該不睡覺;我常喜歡整夜長坐,不肯睡,不曉得保養元氣精神,這是我沒有兒子的第六種緣故。其它還有許多的過失,說也說不完呢!雲谷禅師說:豈只是功名不應該得到,恐怕不應該得的事情,還多著哩!
當知有福沒福,都是由心造的。有智慧的人,曉得這都是自作自受;糊塗的人,就都推到命運頭上去了。
譬如這個世上能夠擁有千金産業的,一定是享有千金福報的人;能夠擁有一百金産業的,一定是享有一百金福報的人;應該餓死的,一定是應該受餓死報應的人。比如說善人積德,上天就加多他應受的福。惡人造孽,上天就加多他應得的禍。上天不過就他本來的質地上,加重一些罷了,並沒有一絲毫別的意思。
接下來這段是雲谷禅師借俗人之見,來勸了凡先生努力積德行善。
就像生兒子,也是看下的種怎樣,種下的很厚,結的果也厚。種下得薄,結的也薄。譬如一個人,積了一百代的功德,就一定有一百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積了十代的功德,就一定有十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積了叁代或者兩代的功德,就一定有叁代或者兩代的子孫,來保住他的福。至于那些只享了一代的福,到了下一代,就絕後的人;那是他功德極薄的緣故,恐怕他的罪孽,還積得不少哩!你既然知道自己的短處,那就應該把你一向不能得到功名,和沒有兒子的種種福薄之相,盡心盡力改得幹幹淨淨。一定要積德,一定要對人和氣慈悲,一定要替人包含一切,而且要愛惜自己的精神。
從前的一切一切,譬如昨日,已經死了;以後的一切一切,譬如今日,剛剛出生;能夠做到這樣,就是你重新再生了一個義理道德的生命了。我們這個血肉之軀,尚且還有一定的的數;而義理的、道德的生命,那有不能感動上天的道理?書經太甲篇上面說道:上天降給你的災害,或者可以避開;而自己若是做了孽,就要受到報應,不能愉快心安地活在世間上了。
詩經上也講:人應該時常想到自己的所作所爲,合不合天道。很多福報,不用求,自然就會有了。因此,求禍求福,全在自己。
【書經說:天作孽呀,猶可違呀猶可違,自作孽呀,不可活呀,不可活;詩經上也說:常常想自己,所做跟所爲,合不合天道,求禍與求福,全在你自己呀!全在你自己。】
孔先生算你,不得功名,命中無子,雖然說是上天注定,但是還是可以改變。你只要將本來就有的道德天性,擴充起來,盡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積一些陰德,這是你自己所造的福,別人要搶也搶不去,那有可能享受不到呢?
易經上也有爲一些宅心仁厚、有道德的人打算,要往吉祥的那一方去,要避開凶險的人,凶險的事,凶險的地方。
如果說命運是一定不能改變的,那末吉祥又何處可以趨,凶險又那裏可以避免呢?易經開頭第一章就說:經常行善的家庭,必定會有多余的福報,傳給子孫;這個道理,你真的能夠相信嗎?
我相信雲谷禅師的話,並且向他拜謝,接受他的指教;同時把從前所做的錯事,所犯的罪惡,不論大小輕重,到佛前去,全部說出來;並且做了一篇文字,先祈求能得到功名,還發誓要做叁千件的善事,來報答天地祖先生我的大恩大德。雲谷禅師聽我立誓要做叁千件的善事,就拿了功過格給我看。叫我照著功過格所訂的方法去做,所做的事,不論是善是惡,每天都要記在功過格上,善的事情就記在功格下面,惡的事情就記在過格下面。
不過做了惡事,還要看惡事的大小,把已經記的功來減除。並且還教我念准提咒,更加上了一重佛的力量,希望我所求的事,一定會有效應。雲谷禅師又對我說:有一種畫符篠的專家曾說:一個人如果不會畫符,是會被鬼神恥笑的。
畫符有一種秘密的方法傳下來,只是不動念頭罷了。當執筆畫符的時候,不但不可以有不正的念頭,就是正當的念頭,也要一齊放下。把心打掃得幹幹淨淨,沒有一絲雜念,因爲有了一絲的念頭,心就不清淨了。到了念頭不動,用筆在紙上點一點,這一點就叫混沌開基,因爲完整的一道符,都是從這一點開始畫起,所以這一點是符的根基所在。
從這一點開始一直到畫完整個符,若沒起一些別的念頭,那麼這道符,就很靈驗。不但畫符不可夾雜念頭,凡是禱告上天,或者是改變命運,都要從沒有妄念上去用工夫,這樣才能感動上天。孟子講立命的道理說道:短命和長壽沒有分別。乍聽之下會覺得奇怪?因爲短命和長壽相反,而且完全不同,怎樣說是一樣呢?要曉得在一個妄念都完全沒有時,就如同嬰兒在胎胞裏面的時候,那曉得短命和長壽的分別呢?
等到出了娘胎,漸漸有了知識,有了分別的心;這時,前生所造的種種善業惡業,都要受報應了,那也就有短命和長壽的分別了。
因此,命運是自己造的。如果把立命這兩個字細分來講,那末富和貧要看得沒有兩樣,不可以富的仗著有錢有勢,隨便亂來,窮的也不可以自暴自棄去做壞事,盡管窮,仍然應該安分守己的做好人;能夠這樣,才可以把本來貧窮的命,改變成富貴的命。本來富貴的命,改變成更加富貴,或者是富貴得更長久。窮與通,要看得是沒有兩樣,不發達的人,不可因爲自己不得志,就不顧一切,隨便荒唐;發達的人,也不可仗勢欺人,造種種的罪業,越是得意,越是要爲善去惡,廣種福田。
能夠這樣,才可以把本來窮苦的命,改變成發達的命,本來發達的命,就會更加發達了。短命和長壽,要看得沒有兩樣,不可說我短命;不久就死了,就趁還活著的時候,隨便做惡事,糟蹋自己。要曉得既然已生成短命,就更加應該做好人,希望來生不要再短命,這一生或許也可以把壽命延長一些哦!
命中長壽的人,不要認爲自己有得活,就拼命造孽,做奸犯科,犯邪淫。要曉得長壽得來不易,更應該做好人,才可以保住他的長壽呀。能夠明白這種道理,才可以把本來短的命變成長壽,本來長壽的命,更加長壽健康。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只有這生與死的關系最爲重大,所以短命同了長壽,就是最重大的事情。既然說到這最重大的短命同了長壽,那末此外一切順境,富有和發達;逆境,貧窮和不發達,都可以包括在內了。
孟子講立命的學問,只講到短命和長壽,並沒講到富和貧,發達和不發達,就是這個道理。
接著雲谷禅師又告訴我說:孟子所說的“修身以俟之”這句話,是說:自己要時時刻刻修養德行,不要做半點過失罪惡。至于命能不能改變,那是積德的事,求天的事。
說到修字,那麼身上有一些些過失罪惡,就應該像治病一樣,把過失罪惡要完全去掉。講到俟,要等到修的功夫深了,命自然就會變好,不可以有一絲一毫的非份之想,也不可以讓心裏的念頭亂起亂滅,都要完全把它斬掉斷絕,能夠做到這種地步,已經是達到先天不動念頭的境界了。到了這種功夫,那就是世間受用的真正學問。
雲谷禅師接著又說:平常時一般人的行爲,都是根據念頭轉的,凡是有心而爲的事,不能算是自然,不著痕迹。你現在還不能做到不動心的境界,你若能念准提咒,不必用心去記或數遍數,只要一直念下去,不要間斷。念到極熟的時候,自然就會口裏在念,自己不覺得在念,這叫做持中不持;在不念的時候,心裏不覺的仍在念,這叫做不持中持;念咒能念到這樣,那就我、咒、念打成了一片,自然不會有雜念進來,那末念的咒,也就沒有不靈驗的了。但是這種功夫,一定要透過實踐,才能領會到的。
我起初的號叫做學海,但是自從那一天起就改號叫做了凡;因爲我明白立命的道理,不願意和凡夫一樣。把凡夫的見解,完全掃光,所以叫做了凡。
從此以後,就整天小心謹慎,自己也覺得和從前大不相同。從前盡是糊塗隨便,無拘無束;到了現在,自然有一種小心謹慎,戰戰兢兢戒慎恭敬的景象。
雖然是在暗室無人的地方,也常恐怕得罪天地鬼神。碰到討厭我,毀謗我的,我也能夠安然的接受,不與旁人計較爭論了。從我見了雲谷禅師的第二年,到禮部去考科舉。孔先生算我的命,應該考第叁名,那知道忽然考了第一名,孔先生的話開始不靈了。孔先生沒算我會考中舉人,那知道到了秋天鄉試,我竟然考中了舉人,這都不是我命裏注定的,雲谷禅師說:命運是可以改造的。這話我更加地相信了。
我雖然把過失改了許多,但是碰到應該做的事情,還是不能一心一意的去做,即使做了,依然覺得有些勉強,不太自然。自己檢點反省,覺得過失仍然很多。
例如看見善,雖然肯做;但是還不能夠大膽地向前拼命去做。或者是遇到救人時,心裏面常懷疑惑,沒有堅定的心去救人。自己雖然勉強…
《了凡四訓白話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