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海與養正

  安海與養正

  ──十九年一月在安海養正中學講──

  安海、可說是晉江第一交通便利的商埠,貴校──養正──又是安海文化的中心。太虛今天因候車在這裏停了一天,乘此機會來貴校參觀,得與各位相聚一堂,這覺得是很有殊勝的因緣!現在與各位偶然相遇,沒有什麼話可談,今就將貴地──安海、與貴校──養正作題目,略說幾句罷了。

  “安海”的海字,平常說是水的總彙,積聚成廣大淵深的叫做海。然在海字上加一安字,它的反面,我們可推測而知了。因爲廣大淵深的海,有時起了大風,于是波浪掀天就不安甯了。希望這海澄清不波,所以叫做安海。再將海的意義推廣來,就是這人世間積聚很多的人,也得叫做“人海”,而人海也要使之平安。人海裏也時常發生險惡的風波,如國家與國家強弱的不平等,種族與種族異類的歧視,階級與階級之分裂,在在都足以引起鬥爭風潮,而人海就變成爲很危險了。所以、古人有意謂在汪洋海上不大危險,而最危險的算是人海風波。故這人海,應設法使之無驚浪才好。水積成的海,依佛法的分類,是屬于“器世間”的,而我們人是屬于有情世間的。然無論這是器、是有情,均是結果,而非原因。能夠發生這兩種結果的原動力是什麼呢?這叫做“業力”。此業力在各個有情分上,有共同的業力與各別的業力之不同:由各別業力故,發生各個有情的自身──有情世間;由共同的業力故,發生有情共同受用的海──器世間之一部分;故此二種之業力,亦是深廣無涯,亦名“業海”。此業海由各個有情與共同有情互相沖動激蕩,于是成爲生存起滅不安定的業海,能使業海安定,這才是根本要圖。

  推進一步,這洪波浩渺的業海,它的原動力從什麼地方來呢?這是從各個有情心上發生的。因爲每個有情的心,各爲其全宇宙的中心──人海業海──,心能統攝全宇宙的因果,故每個人的心,又叫“心海”。心海裏藏著種種不同的業的原動力,由現業的力如風一般,擊發心海,使生層層的波浪──即種種煩惱與業果,而心海也就不得其湛寂泓澄了!所以、使心海的安甯,也是人生本性上之要求。心海既爲每個有情統攝全宇宙一切因果的中心,而這中心不是一個一個固定有實質、互相排拒、互相阻礙的東西,而是互相普遍、互相涉入。故每一個有情心,能融攝融入其他一切有情的心,一切有情的心,能融攝融入這一個有情的心,所謂“一入一切,一切入一”,平等圓遍,自他不二之理性。例如甲有情的心理爲宇宙中心時,而乙有情及其他一切有情的心理都爲其涉入的助伴;而乙有情的心理爲宇宙中心時,而甲有情及其他一切有情的心理、亦都爲其涉入的助伴。如是展轉相望,主伴重重,豎窮叁際,橫遍十方,無邊無中,無始無終,平等一味,是爲“性海”。我們能夠發現這本來具足、本來如是的性海時,則一切不平安的現象,都轉爲平安的勝境了。然此等不平安的現象,並不在性海之外,就在這性海中自相隔礙,自相擾亂,而成心海、業海,與有情的人海,無情的淵海,沖激震蕩,不能相融相攝,故不能與一味平等普遍的性海相應。反之、倘能與一味平等普遍的性海相應,那末、這不平安的現象,不但轉爲平安的現象,且同時于一一現象中,都能表現其普遍平等性海的全體,與性海相應一致,那就不會發生不平安危險的現象了。

  此一重一重不安甯的海,要怎樣使之與性海相應一致而得安甯呢?其最大前提,就在“養正”。養正者,是求養其正性、與這人人本具各各不無的性海相應一致。倘是真能把這正性靜養而不失,都能與正性融合無間,則從性海而起的心海的活動,也隨之而正。進言之,則由正心而擊發動的業亦得其正,由正業所造成的社會人海,也得平安甯靜。又由各個人心海平正故,所感得器世間的海,也會波平浪靜,不再發生險惡風波了。推其本源,是在養正性而成爲正心,發爲正業,由正業所創造而成爲全宇宙的正氣。歸結起來,就是這樣:“若欲安海真能安海,須是養正真能養正”。(芝峰記)(見海刊十二卷十期)

  (附注)原題“在安海養正中學校之講演”,今改題。

  

✿ 继续阅读 ▪ 紀念釋迦牟尼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