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怎樣去作軍官

  怎樣去作軍官

  ──十八年十一月在長沙第一軍官講習所講──

  一 緒言

  二 動于慈悲而止于所宜

  叁 精于智能而忠于所信

  四 勇于爲公益犧牲而恥于爲私利爭鬥

  五 本于有所不爲而後有所爲

  一 緒言

  今日承胡所長的雅意,邀來此與各位說佛法,非常的欣幸!雖然佛法本無可說,然亦不妨隨緣而說。貴所題名曰軍官講習所,是中國國民革命軍軍官之學習所,各位將來都是要爲軍官的,一言一動,皆于全國國民有莫大之關系。即要養成實行國民革命的精神,有此精神能力,方可以一當萬,可將向來一切不良的習慣打破,而建設良好的社會。良好的社會實現,則國家以至世界,無不完美。故中山先生對軍人演說,亦專注重革命的精神。有革命的精神,即可犧牲自己,爲大衆人民謀福利。如是用心,則與佛學一致。大乘佛學,即是要自己茹辛啖勞,爲大地衆生謀幸福;然又不是盲從而動的,是有主義以爲目的的。今可分數項來說:

  二 動于慈悲而止于所宜

  中國革命軍,是爲國際的地位不平等,及主權不自由,國內則人民常在軍閥之壓製中過生活;國民革命,就是改革不平等的爲平等,不自由的成自由,使全國從壓製中解放出來,得到平均利益,這是國民革命軍的出發點。佛學就是要學菩提心,行菩薩行。從大慈悲,求大覺悟的心,名菩提心,亦名大悲心。觀見世界衆生,具一切悲慘的痛苦,而同在苦中複互相競爭障礙,苦上增苦,很可憐憫!于是而生出一種大慈愛心,要謀一種善巧方法來解脫此世間痛苦,遂了知一切衆生之苦,皆由不覺而招。要脫此苦而得樂,即要得大覺悟。欲令衆生得大覺悟,須先自得大悟覺,此即是學佛人的責任心。所謂行菩薩道者,廣而言之,爲令無量世界一切衆生得大覺悟;切近言之,即爲全世界人類或全中國國民,除痛苦而謀安樂,犧牲自己一切去供獻衆生,爲衆人謀利益。可是要實際的去實行,說說是算不了數的。此種精神,與革命精神同一性質。但佛學由全宇宙慈悲所發出的精神,範圍極其廣大,目的至爲深遠,非一時可以達得到的,要一步一步的去作實現的革命。如革命軍先謀中國共同之利益,而來革命一樣。這樣的發心,即是發菩提心;如是的工作,即是實行菩薩之行。故說佛學之精神,與革命之精神,是貫通的。由動機上言,爲人群謀利益,則同是慈悲心。有了慈悲心而爲人群除痛苦、解束縛,打破一切的障礙,即有奮不顧身之精神。如中國國內有種種的障礙,要去鏟除他,非恃軍人之力不可。國內則所謂帝國主義,用軍政經濟強力來侵奪中國人民的利益,我們若爲中國人民謀利益,亦非排除他不可。欲排除他,則舍了軍人,又不能夠。如是種種動機,皆是要爲大衆謀利益,故皆是慈悲心。然此慈悲心的行動發出以後,即要止于所宜!如現在中國國內的障礙,是軍閥,我們將軍閥打倒了,但自己再不要爲軍閥才對。國外則爲帝國主義侵擾,但我們將他排除,自己能獨立以後,也再不要變成帝國主義去侵奪他國,等他國再來打倒我們。恰恰止于所宜之分位上,對內不變成軍閥,對外不變成帝國主義,而以應爲被壓迫民衆及弱小民族謀利益,方爲止于義之所宜。

  叁 精于智能而忠于所信

  在佛學上言,行菩薩道,應當精于智能,忠于所信。倘無智能,即要有錯的或無效的行動。行動若錯或無效,則自己雖然犧牲,而爲衆人謀利益之目的,仍不能達到,甚或反加損害。故要達到目的,就要精于智能。智能即是好的智慧及能力。在佛學上有“無量法門誓願學”的話,就是要將精巧的智能,預備充足,然後其行動方有好的結果。雖有智能,若不能忠其所信,則漂蕩無主,亦不能達到所期之目的。佛學中言菩薩由種種法門而達成佛之目的。但須確知信佛與衆生法性平等,但應信仰已成佛者爲標准,以佛已能證明全宇宙人生之真性,我現在要達到此目的,即要發心學佛,行菩薩行;攝同志同行者,造成比我現在所住更好的世界。故佛學的無量智能,皆要忠于所信,換句話說,即是要皈依叁寶。而革命軍亦然,既要精練軍事的智識技能,尤要忠實于主義的信仰。今中國所信的,就是叁民主義,忠于叁民主義,更須忠于能實行叁民主義的領袖,及同志的團體。若智能充足,而又忠于所信,就有非常的能力,能實現非常的成功。

  四 勇于爲公益犧牲而恥于爲私利爭鬥

  然更要有大無畏不顧一切的勇猛精神。但要勇于爲公益犧牲,而恥于爲私利鬥爭。仲尼雲:“知恥近乎勇”。倘若爲公益不肯犧牲,爲私利而起爭鬥,即是不知羞恥者,即非有勇者。如此、則革命精神,渙散無存,革命目的亦即不複能達到。而在佛學,亦即失其爲菩薩行了。

  五 本于有所不爲而後有所爲

  在佛學之修養上,即由戒而定以至于慧。戒者、戒有所不爲之事,去作當爲之事。定者、以平常之精神是散漫而不一的,常被外面之色香等所引動;要精神統一,要不爲萬物所轉,就要定之能力,方能使精神統一而不散漫。精神統一之後,方能達所要之目的。要達此目的,就要戒要定有所不爲。故軍人要有謹嚴之紀律,若無紀律,任意而爲,則全體散漫,行動必無所成。尤要有指揮統一之命令,在人類團體之組織,軍隊爲最有紀律之團體,若不能指揮統一,則可成爲己與己鬥,自與自爭的流弊。所以中國國內,近年常有爭鬥,衛民的反以害民,皆是由無紀律的軍隊,軍令不統一,軍紀不嚴肅所致。軍令軍紀,即是限製其有所不爲,而必爲所當爲的。故軍人須遵守紀律,且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即佛學的戒,服從命令,即是佛學的定。故要有實行革命的精神,就有“本于有所不爲,而後有所爲的”兩句話。今日所供獻諸位的,就是這一點意思。(紹奘記)(海刊十一卷五期)

  (附注)原題“大師在長沙第一軍官講習所演說辭”,今依當日講題改。

✿ 继续阅读 ▪ 戒爲定慧之根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