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商與學佛
──十五年九月在星洲晉江公會講──
平常人看得學佛是很難,往往聽人講究佛學,以爲我未講究過,不能去研究;實則、佛學並不艱深,而學佛亦並不難。世間無論何事,均可與佛學之理相通,無論何人均可以研究佛學。各位大都是經商者,所以拈此“經商與學佛”一題,略與各位討論之。
一、經商與學佛之心理
我雖未曾作商,而知凡在本鄉或海外經商者,其心理大都是在求得發財,所謂將本求利是也。學佛之心理,亦在求得發財,但非經商者僅圖金銀財寶、衣食房産等之獲得,而在求得功德法財──禅定、神通、福德、智慧等──以爲無窮之受用耳。兩者之內容雖不同,而其希望在求得發財之心理,則一也。再表以明之:
甲、經商者所求之財──金銀財寶等──肉體的一部份有限之財
乙、學佛者所求之財──禅定、神通、福德、智慧等──肉體及非肉體的無限之財商人求財之用途,或爲個人生活,或爲家庭生活,或爲社會公益,或爲世界公益等;學佛者求功德法財之用途,小乘用以自度,大乘用以自度度人,而以佛法度盡衆生,齊成佛道爲目的,此示兩者之大較也。
二、經商與學佛之行法
經商者,是在通有無,利人生;如甲處所無者──指各種貨物言──,則以乙處所有者以運濟之;反是、若乙處所無者,則以甲處所有者以運濟之;于一般人之生活,至有裨益。學佛者,是自利利他,望人成佛,以所得福德智慧之自利,再用以利他;正與經商者之以運濟貨物流通有無,便利人生相等也。至經商者之行法,大抵可分叁種:一、資本豐富者,或作大商業之經營,如設大公司、大工場等。二、資本少者,或用其智識能力而作各種之商業。叁、資本無者,或運用其勤儉之勞力,而作小小之商業。學佛者之行法,亦分叁種:一、上根人之具有福德智慧者,學佛甚易。二、中根人之具有少分福德智慧者,學佛亦易。叁、下根人福德智慧全無者,但能勤懇發心,只要肯學,亦能成功。中國向來有行商坐賈之說,運輸貨物,流通各地者爲行商;固定一地,銷售貨物者爲坐賈。坐賈與佛法中之專一行修,以自悟悟他者相類;行商與佛法中之參訪諸方,以自度度人者相類。
大概經商者,自己須有經商之知識經驗,與夫高尚道德,而又須能觀察社會上之情勢,臨機應變應付環境,如是商業始有發達之希望。學佛者以自利利他爲標准,尤處處以隨宜修持及觀機設教,化導衆生是務。觀此、可見經商與學佛之行法,殊無二致也。
叁、經商與學佛之關系
吾人在世,凡作何事,若專賴自己有限量之知識能力,而應付茫無依恃之外境,繁無限量之現象,實有所不能。于此、須在精神方面求得安心定志之處以爲補助。然能使人得到安心定志者,探之世界各宗教學術,莫若佛法。
因余者均偏,惟佛圓滿。經商者茍能學佛,則可得到精神上之安慰,而有一定之把握,其補助作業之功,誠屬不鮮。雖然、如何學佛須得方法簡便者,以先受叁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爲是。蓋皈依佛後,則己之生命已得一種之保障,不致墮落;皈依法後,則因得聞正法,漸起正信精勤進修可至成佛;皈依僧後,則己身即預菩薩、聲聞等聖賢之中,所作無不成辦矣。
複次、吾人經營商業,不能專恃自己之知識能力而即可得到很大之利益,還須恃有一種道德之標准。果能先受叁皈依,以爲信仰佛學之始基,繼修五戒、十善以爲道德之標准,如是、則能作一很有道德信用之商人;由此推廣,亦即所以造成很有道德信用之商人社會,豈不甚善!
由上說觀之,經商與學佛關系至巨。願到會諸君,細心探討佛教之真理,身體力行,達到商人之目的。以所得之資財,辦宏揚佛法之世界公益,則經商之道,即與學佛之道相通,可以直趨無上菩提。而本日之所講,不爲虛過矣。(甯達蘊記)(見海刊七卷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