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吾人之現在未來
──十四年十一月在名古屋市政會講──
今天得到有名之名古屋市,又得到市議會來與諸君聚談,榮幸何似!而見諸君之踴躍歡幸,則又征諸君對于佛法之精進。未講佛法與吾人之關系以前,且先談佛法大旨:
佛法是覺悟的而非迷昧的,是平等的而非階級的,是慈悲的而非暴厲的。以正覺之智慧,與平等之大悲,爲佛教根本精神,發而爲救世利人之事業,此爲學佛者之正當生活。佛法建立于正覺、大悲上,故其施設亦不離正覺、大悲。吾人生于人世,當謀人世幸福,人世的幸福,當于正覺、大悲中求。
夫人之所以爲人,即有超過非人之特點,即佛教所謂之大智大悲。故忿爭、愚癡之心,非人類所應有。人能本此超非人之特性而行,則不良之行爲可以除,人類得以安甯,而人格亦以完備。佛法中首先戒殺,以殘殺有失人德,人能不殺,則人世間之戰爭可弭。然而人生之保持者爲衣食住,而人世之攘奪者亦唯衣食住,當知衣食住叁,各有分齊,不可以強盜之手段而侵奪之。各安其分,勿事爭執,此佛法所以有不盜之戒。以之而行,則人格之安甯,得子孫之繼續;蓋人倫存于夫婦之道,此我佛之所以戒邪淫也。人各有志、有心、有思想,彼此不知而能表現其志其心其思想者爲言論,故所發之言不可虛妄,此佛法謂不兩舌、不妄言、不绮語、不惡口,此之四戒,爲佛法人乘正宗,此吾人之所當注意,盼諸君實行之,而高尚之人格可以養成。但人以食色爲性,若不克除其貪心、嗔忿爭鬥心,則發必擾亂社會。最先尤應戒除癡邪心,而後方可去種種過惡,惡既除,善斯生,此即佛法與吾人做人之標准,亦佛法與吾人之現在關系也。
人格既成矣,而人生不過百年,縱可一生幸福,亦是轉眼空花,所謂幸福,等于癡人說夢。能與吾人以究竟幸福者,唯我佛法。立吾人之真生命,非父母所生,亦非現在而有,所謂前前際,後後際,無始無終,而現在生存之色身,殆業力之暫現耳。若能豁通叁際,則人生之大可以證,而真正究竟之幸福以之得。然以心若猿猴之人類,更以外境之牽纏,引發業力,以之而變化流動──所謂眼隨色轉,耳隨聲轉──,傥無主宰于其中,則危險滋生,而真人生之幸福亦不可得。佛法有救脫此危險之方,曰一句彌陀,染念俱淨,能行斯坐斯而念到無所念,與彌陀之願力相接觸,引生萬善、脫離衆苦、而人生之究竟幸福以之永存!
以此觀之,佛法能與吾人以道德之標准,永久之幸福,于過去現在未來獲福無量;祝諸君精進,獲此無量之福!(滿智記)(見海刊六卷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