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福臨門▪P11

  ..續本文上一頁旁。他的財富多得很難計數,可是只有生了一個寶貝兒子。這個兒子長大後,二十歲時就結了婚。結婚不七天,因爲夫妻恩愛,就一同到後花園遊玩。後花園有一棵奈樹長得很高大,樹上開了很美的花朵。新婚的妻子想要這種花,剛好四周又沒仆人在場可以代勞,他的丈夫就親自爬到樹上,越爬越高,所攀踩的樹枝,因爲太細而折斷了,人就從高空摔下來,一命嗚呼哀哉,全家大小都非常傷心,哭個不停。

  佛陀憐愍長者,來到長者的家中慰問。並且告訴長者“萬法無常”、“有生必有死”、以及“罪福産生的原理”,接著又說了一首很有哲理的詩偈:(《法句譬喻經》)

  “命如華果熟,常恐會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從初樂愛欲,可望入胞影,受形命如電,晝夜流難止。

  是身爲死物,精神無形法,作命死複生,罪主不敗亡。

  始終非一世,從癡愛長久,自從愛苦樂,身死神不喪。”

  長者聽了佛陀的這段話,心開意解,忘記憂愁,跪下來問佛陀說:“我的獨生子前世到底造了什麼罪業,爲什麼這麼早就夭折了?請您告訴我吧!”

  佛陀說:“過去有一個小孩子拿著弓箭在遊戲,旁邊有甲、乙、丙叁個人陪著。這個小孩子看見樹上有一只鳥,想射殺它。旁邊那叁個人就慫恿這個小孩說:“你假如能夠射中樹上的這只鳥,你就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那小孩子被美言所動,拉開弓箭射中了小鳥,小鳥當場死亡。甲、乙、丙叁人都在旁邊喝采,大家都很高興地離去。

  這叁個人因爲見殺隨喜,所以生生世世常受喪子之痛。這叁個人當中,某甲因爲過去種的福較多,出生在天上,某乙出生在海中做龍王,某丙則出生在人中,他就是您老人家。而那一個射殺小鳥的孩子前兩世出生在天上做某甲的孩子,也因爲從樹上摔下來而命終。後來又投生在海中做龍王的兒子,他出生的那一天就被金翅鳥吃掉了。今天投胎做您的孩子,也只活到二十歲就夭折了。因爲您過去世曾經見殺生隨喜,所以今生遭到喪子之痛的果報。您的孩子因爲過去世曾經殺害無辜的動物,所以今生受夭折的果報。真是因果報應,如影隨身,絲毫不差。”

  接著佛陀又說了兩句啓發性的詩偈(《法句譬喻經》):

  “識神造叁界,善不善叁處,陰行而默至,所生如響應。

  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種隨本緣,自然報如影。”

  長者全家大小都非常歡喜,當下證得初聖果。

  九、施舍衣食,臨危免死

  《左傳》上記載:

  春秋時代晉國的趙宣子在首山的下面耕田,看見桑樹下面有一個人已餓了叁天叁夜,于是他就請他吃飯。吃了一半,那人就不吃了。趙宣子問他原因,他說:“剩下的這一半是留給我年邁的母親吃的!”趙宣子請他把飯菜吃完,然後又再送他許多新鮮的食物,托他拿回去孝敬老人家。

  後來靈公要殺趙宣子,正當趙宣子快要被刺到時,忽然有一個勇士挺身倒戈而救出趙宣子。趙宣子問他爲什麼這麼做,他說:“我就是從前在桑樹下,那一個差點餓死而被你救活的人。”趙宣子問他的姓名,他不告而退。

  由此可知,布施衣食救濟饑寒貧病的,遇到危難,可以逢凶化吉,延長壽命而保善終。難怪《付法藏經》上說:“佛陀的弟子薄拘羅,過去世本來是一個窮人,因爲看見一位修道的出家人患了頭痛,便發至誠心,送他一粒果實而治那位修道人的病痛,從那時候起,九十一小劫,常在天上人間享受快樂,從不夭折,也沒有病苦。他在佛陀那一個時代,出生以後遇到了許多災難危險,都安然渡過。從來沒有生過病,而且還活到了一百六十歲,得大善終。”

  十、專心念佛得善終

  念佛得到善終實例很多,像〈淨土聖賢錄〉和〈念佛感應見聞記〉裏都記載得相當詳盡。

  據我所知,臨終時因爲別人幫他念佛,而得善終或往生菩薩淨土的人非常多。除非我們自己真的修到有把握往生,否則一定要借助“臨終助念”才行。因此成立“蓮社”、“念佛團”、“臨終助念服務團”是非常重要而且刻不容緩的事情。

  念佛不但能消業障、增福慧,甚至有“起死回生”的功效。譬如:一個人死了十二個小時,本來他的表情一直很難看,後來有人幫他念佛的名號,念了幾小時後,第二天,那死者的肢體柔軟、表情很好看,甚至還有面帶笑容的樣子。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實。死了十二個小時才幫他助念,都有上述的效果,更可況臨終時就一直幫他念佛,那效果是當然更大了。

  下面我們引用一段經上的故事,來證明臨終念佛的效力:

  〈雜譬喻經〉上記載:

  從前一個人了家學道,證得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並且斷除了所有的煩惱。他成道以後,凡是對他有恩的衆生,他都運用神通和智慧去救度他們。只有他自己的母親在地獄中,尚未得到救濟。因此他就想盡各種辦法,要來救的母親出離苦海。

  當時他入定觀察時,他發現一位殺害父王、篡位自立的國王,再過七天就要死了,而且死後受罪的地點恰好跟他的母親在同一處。

  那一天晚上,這一位羅漢就運用神通進入王宮,在牆壁上現出半個身體。國王見到了很恐懼,拔刀砍去,刀子卻脫落在地上,而那羅漢仍然動也不動。國王知道他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急叩頭謝罪。

  羅漢就問國王:“你是殺害父親篡王位的人嗎?”國王回答說:“是的。”羅漢又說:“我知道你的命只剩下七天,你死後會墮入地獄,所以我特地來告訴你。”

  國王立即苦苦哀求羅漢救他。羅漢說:“只剩下七天,假如要作大功德,恐怕來不及了。假如你在這七天裏能專心念佛不間斷,就可免得這場災難。”

  國王聽了羅漢的話,果然一心拼命念佛,七天當中都沒有懈怠。死後,他的神識仍然很清楚,知道自己到了地獄門,于是他趕緊繼續念佛。說也奇怪,才念出了一聲“南無佛”,炎熱的地獄的突然清涼了下來。所有種種刑具頓時化爲烏有,所有在地獄受苦的衆生都脫離出了地獄。那羅漢便向他們說法,羅漢的母親、國王以及地獄的衆生都一齊解脫苦海。

  十一、臨終時急需善念而不是哭泣

  一個人死在醫院比較可憐,因爲臨終時沒人幫助他念佛號,加上疾病的痛苦使他身心不甯靜,所以可能投生到不好的境界。更可怕的是,醫院附設有“太平間”,病人一斷氣,就馬上推送到那裏去。可是一個人呼吸剛停止不一定就已死亡。佛典上說:“體溫完全消失,神識(靈魂)離開了身體,才能叫做死。”(根據《大毗婆沙論》第叁十八卷,《瑜伽師第五卷》第八十四卷、《發智論》第二卷、《法蘊足論》第五卷。

  住在高雄市叁民區凱國路鄒太太的父母,因爲發生車禍而被送到醫院,還沒有“死”,就被送到太平間去。後來死者托夢給他的女兒,說他死得很冤枉,沒有死就被送去冷凍。鄒太太不斷的放生、修福、請高僧誦經回向,才平息了父母的冤情和怨氣。

  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看見親屬死了,應馬上爲他念佛或者說法,而不要在他面前嚎啕大哭。因爲在死者的面前哭泣,會激發死者的眷戀和貪愛心,影響他投生的境界,所以臨終時哭泣,不但對死者沒有絲毫的益處,反而會害了他。爲此,古來的祖師大德都認爲:不要在死者的面前哭泣,如果您真的很想痛苦一場,那麼就到遠一點的地方去哭個痛快吧!千萬不要在死者的附近嚎啕大哭,以免擾亂他的心思,又增長了他的情執。

  遇到臨終時,不管是自己的親友或陌生人,都應爲他大聲誦念佛的名號,並且勉勵他心生善念,或者稱贊他平日的善行,以啓發他的信心。你幫他念佛,他的心自然也會因爲念佛而變得高尚,不但不會貪戀世俗的雜物,而且對死亡的畏懼也會消失。這豈不是一舉數得嗎?

  遇到親友臨終時,不要急于搬動死者身體或者爲他更換壽衣,以免打擾死者的神識,使他産生痛苦和煩惱。

  念佛真是不可思議!借著佛菩薩的願力,念佛會使臨終的人心中沒有恐怖和挂礙,心中充滿著虔誠的善念,必然會投生到一個很好的地方——佛菩薩的淨土!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臨終時,安排親朋或蓮友們,大家輪流爲他不斷地念佛,連續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有人念佛。例如輪班念佛時,第一班由兩個人念,每次念一至二小時,念到時間,然後換另外兩個人來接班,繼續地念佛,這樣,亡者一定會往生佛菩薩的淨土。

  遇到親友臨終時,我們應好好想一想:只要他能升天或者往生佛菩薩的淨土,那我們還有什麼好憂傷的呢?還有,不要盲目地爲死者燒金紙,因爲紙錢只對往生鬼道的死者有用。往生人道、天道、畜生道和地獄的衆生都無法用紙錢。所以不如把燒金紙的錢省下來印經送人,功德較大,也不如行善念佛回向給死者,比較經濟實惠而且功不唐捐。

  《地藏經》上說:爲亡者行善作功德,亡者起碼可以得到七分之一的利益,剩下的七分之六由生者自己受得。(見“利益存亡品”)假如把布施功德回向給所有的衆生,可以得到百千生的福報和微妙的快樂。如果只回向給自己的家屬或者利益自己本人,只能得到叁生的福報。(見“較量布施功德緣品”)

  關于臨終的正確知識,請參閱《地藏經》、《臨終津梁》、《臨終須知》、《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和《中陰救度密法》這些書。

  十二、誦經可以超度亡魂

  誦經可以消業障,開智慧,解冤結,也可以度亡魂,使不得善終的衆生,得以投生到較好的境界。

  《感應篇彙編》上記載:

  明朝平定倭寇最出名的將領域戚繼光,每天都讀誦《金剛經》。 有一天,夢以一個已死的部下請他幫助誦一卷《金剛經》以求超升。因爲戚繼光是一位虔誠而且樂于助人的佛教徒,所以也就答應照辦了。

  然而,正當戚繼光在誦《金剛經》時,恰巧有一婢送茶來,戚繼光急忙搖手說:“不用。”沒想到,當天晚上,那部下又來了。他說:“您今天誦的經典很好,可惜誦時多了“不用”兩個字。所有效力還有完全發揮出來。明天請您再重新幫我誦一遍!”

  …

《五福臨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陀的格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