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在佛教史上之地位及此後地方人士之責任
──十二年七月在黃梅講──
一、佛教之來由:佛教出自印度,起源于釋迦牟尼世尊,在彼土或興或衰之年代,及分宗裂派之淵源,暫略而不宣。我國佛教之起源,自漢明金人入夢,遂開彼般若之心胸,滌彼無明之煩惱,因是遣使西域,迎佛像、取佛經、而佛教東渡自玆始矣。佛教在中國派別,雖有種種,而黃梅在佛教史上之地位,則專屬禅宗。此宗傳自達磨,以不立文字、惟傳心印爲宗旨。來此土之年代,在梁武帝時頃。迨及初唐,方達于禅宗完全隆盛之時代,此與黃梅佛教有莫大之關系,莫大之因緣。考達磨在西天爲二十八祖,在東土爲第一祖也。達磨傳二祖慧可,可傳叁祖僧粲,粲傳四祖道信,信傳五祖宏忍,忍傳六祖惠能,此即一脈單傳之叁十叁祖也。此六祖師資相傳之因緣,有玄中之玄,妙中之妙之真谛。惟初祖至五祖,其道猶未能大昌于世,迨六祖受衣缽而後,始衣止不傳,法被天下。不獨缁流得法者多,而儒生高足亦多有入于禅宗之室者,此乃佛教一時之盛也!考六祖受法之因緣,東禅寺爲傳法之場。師到黃梅時,一異鄉邊地之青年賣柴人耳。爾時一談之下,五祖即知其有大智慧,堪傳大法,令供職米頭,苦行以深磨煉。久因書偈壁間,爲衆驚歎。五祖知傳法時至,遂于夜半爲其說法,將衣缽傳授之。時五祖會中有一上座,名曰神秀,爲大衆皈仰。衆意傳五祖之法者必神秀,而不圖五祖之竟傳于六祖也。然使五祖無巨眼特識,不潛授衣法于六祖,從世俗之見而傳秀師,則禅宗之風,又豈能光被中國,而流及高麗、日本乎!蓋中國自晚唐、五代以來之佛教,可謂完全是禅宗之佛教;禅風之所播,不惟遍及佛教之各宗,且儒家宋、明理學,道家之性命雙修,亦無不受禅宗之醞釀而成者。故禅宗者,中國唐、宋以來道德文化之根源也,而其樞要則在黃梅五祖之能毅然決然以傳能大師爲六祖耳。此可見黃梅佛教史地位之重要也。
二、現在禅宗衰頹,已達到極點。茲欲重爲振興,當明五祖傳六祖之道爲根本。自民元迄今,人民稍有回心向佛之思想,但中國之佛教,乃禅宗之佛教也,非由禅宗入手,不能奏改善世道之效。故在不慧之意見,起禅宗于既仆,挽劫運于今時,全賴黃梅僧俗諸公發無上菩提心,重整五祖之規模,大揚五祖之宗旨,以之救全國全世界之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實爲諸君惟一責任!
(覺慧記)(見海刊四卷八期)
(附注) 本文從“在黃梅講演之紀載”中節出,依當時講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