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論佛法爲人生之必要

  論佛法爲人生之必要

  ──十一年六月在安徽佛教會講──

  論到佛法大意,本來頭頭彰顯,不待言說,言說不及。若欲方便開演,則塵說刹說,說之終不能盡,今又安從宣揚起耶?夫佛法雖不單爲吾人之需要而施設,亦不單爲吾人之需要而存在,但吾人欲信解行證于佛法,必先知吾人于佛法有必須之需要,心志乃能堅切;故今且就吾人之需要上一推論之。通常所謂吾人者,實唯指此身命而言。失此身命,即無所謂吾人,故吾人以維持保護此身命之生存安全爲第一需要,而衣食住等等資生之具,及營謀此資具之事業尚矣。然此身命資具非突焉而集,蓋有從之而出生,而長存,而歸著之處。故上之則有宗祖父母,下之則有子孫雲礽,更自伯叔兄弟,旁及姻娅戚畹而有此大家族,光前裕後,養生送死之需要矣。以今察之,家族又棲寄于群衆之社會,使無秩序安甯之社會,則家族亦不能保其團聚傳續之繁榮,故秩序安甯之社會,亦成需要。更進而察之,則社會之安甯秩序,又須有強固嚴整之國政以保持之,故強固嚴整之國政爲尤要。然使國與國常相戰爭侵伐,則大地莽莽刀兵之劫至無時,國群家資之爲身命所需要者,仍無以保全,則太平大同之世界又尚矣。推至太平大同之世界,庶乎完成保持身命之需要矣;然旱潦不時則饑馑洊至,陰陽失調則疾疫流行,其所以困厄身命者猶在,才可寄其希望于化學、農學、物理學、生理學、醫學等等進步以免除之耳。藉令刀兵、饑馑、疾疫之叁災皆滅,而人生身命之安全達于極度,但人身生活之命限殊促,上壽百歲,世不數觏,五十今衰,七十古稀,極全世界人類所傳承、所創造之智力用以保持之者,卒不過占空間者數尺,占時間者數十年之身命,老死一至,即歸澌滅。堯跖同爲腐骨,聖愚盡化黃土,草、木、禽、蟲,朽亡無擇,不亦大可哀欤!或曰:吾人行孝慈于家族,則祖父孫曾之彜德有恒;立忠信于國群,則社會政治之功業可崇;施仁義于世界,則人道文化之言教垂久,使吾人死而不死以常存者,固有此立德、立功、立言之叁不朽在焉。然此叁者之所以爲人稱誦不衰,亦只以相續相互能維保于身命而已!微論其保持之者,仍皆爲一個一個數十寒暑即消滅之身命,都無價值可言。即就其相續以言,子孫相續,無不滅之家族;君民相續,無不滅之國群;人類相續,亦無不滅之人類,及無不壞之世界。家族、國群、人生、世界皆滅壞之時,此叁不朽雲者,亦尚能保存而不朽乎?故此之不朽雲者,亦不過茍延殘喘,慰情聊勝。使吾人僅如此者,其最後之結果,卒不免歸于斷滅虛無而已。欲求所謂不虛此一生者,終無所得,不尤深可哀欤?夫既得此生,當求不虛得此生,若使此生終歸斷絕,則今亦安用維持?由維持此生命而得不虛之真果,于身命乃有維持之必要;故既能滿足維持身命之需要,當以求其不虛此一生爲尤大之需要。于是探究生生不生、化化不化之本元,或名之曰天命、天性、天理、天主、自然、自在、大道、大梵、太極、真宰、上帝、神我等等,而崇拜皈命之,以冀保存其最高永久之價值,或乘萬化而無極,或登九天而永生,則從凡夫又轉成外道,認有漏業果爲真常覺性,業盡果壞,依然一場落空。至此、則欲求不落空亡而成實效,惟佛法乃成第一需要矣!

  佛法最初淺之說,即在能供給凡夫所希望不虛此一生之需要,而發明從惑起業,由業招報,得報又起惑之正因緣生果義,以破除外道之邪因、無因。使先有以發見惑業果叁流轉不斷之生死苦輪,方知外道所崇拜皈命者,正此生死流轉之苦果所依起之惑業而已。既知生死流轉之苦輪,及見苦果集起之惑業可斷,則苦網可得解脫,而當修戒定慧等種種正道以超出之矣。故欲了脫生死,當先了知生死,知苦、即是了知苦惑業苦之牽率流轉,修道以斷集、證滅,即是了脫生死。凡外且未能了知生死,又安能了脫生死乎?了知生死則便見一言一行之業皆將展轉獲果招報以相續無盡,已足使吾人得知前無始、後無終、內無中、外無邊之業果恒流,價值不滅矣。此爲人天業果之教。然或善、或惡、或罪、或福,浮沈不定,升降無主,非修生空慧以根本解脫之,則常處勞作憂慮之中,難免危怖!故叁界不啻火宅,而叁乘竟出苦門也,此爲叁乘解脫之教。雖然、叁界之苦,招由妄業,妄業之興,乃依迷惑,迷惑而有、有非真,有如睡心之夢事,譬眚眼之狂華,故彼業果當體空寂,但能智照現前,本來德性圓成,此爲大乘般若之教。設非佛法,吾人終末由捐衆累而圓萬德,故惟佛法爲吾人最切之需要。然佛之法門,方便無量,雖一切皆能得入,而在此邦,則北宋來要以參禅、念佛二門爲實踐之行。參禅須頓悟本心,直下相應,一切繁興,常不離此,蓋非大力量人一站站住者不能。余雖覺悟,其力未充,尤不免隨無始業習暴流以流轉,則非以戒定慧法一門深入,久久修習,以轉其現業流識不可,此則念佛一法,亦爲具足戒定慧法一念中修之妙門矣。然專念阿彌陀佛以求往生極樂淨土者,因此方惡緣充滿,衆苦逼迫,生命呼吸,尤爲危險,長劫修行以轉識成智,艱難不易!于是本師釋迦佛引同十方諸佛,皆懇切示教吾人:在西方有一極樂世界,乃阿彌陀佛本行淨願所成,專以不可思議願力攝受十方世界沈沒在苦海中之衆生,使藉登彌陀願力大船,先誕登安養之地,然後于純樂無苦諸佛菩薩常會一處之淨土,聞法修行,以令有進無退。欲上此願船者,一、須深信佛所示淨土之教,真實不虛;二、須時時發速出娑婆苦海而往生極樂淨土之願;叁、須止惡修善,力念阿彌陀佛,俾與佛之本願及其淨業相感應一致,則平日常爲攝護,而臨終決承接引,不致隨雜業流轉矣。斯又爲吾頭出頭沒于苦海而無力自拔諸衆生所最需要之法門!吾人有感覺于佛法爲需要者,即當勉力行之!(安徽佛教會記)(見海刊叁卷八期)

  (附注) 原題“在安徽佛教會之演說”,今依廬山學改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