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朝鮮佛教史

  朝鮮佛教史

  作者:林子青

  北傳佛教之一。4世紀後期由中國傳入。其傳播和發展大體可分爲以下幾個階段:

  叁國時期  最初傳入佛教的是叁國鼎立時代的高句麗(朝鮮北部)。據《海東高僧傳》卷一載,高句麗小獸林王(高邱夫)二年(372),中國前秦苻堅遣使者及僧順道送去佛像和佛經。兩年後,又有東晉僧阿道赴高句麗。五年(375),小獸林王爲阿道建伊弗蘭寺,又立省門寺供順道居住,是爲佛教輸入朝鮮之始。百濟(朝鮮西南部)在枕流王元年(384)開始迎接來自中國的東晉梵僧摩羅難陀,翌年于漢山州創建佛寺,並使平民10人從他爲僧。新羅(朝鮮東南部)的佛教是在納祗王時(417~457)由高句麗傳入的,起初受到抵製,到法興王十五年(528)才正式流傳。

  迨6世紀,佛教已廣爲流傳。中國隋唐時期大小乘各宗教理幾乎全部輸入,其中影響較大的宗派是叁論宗和律宗等。當時,由于叁國封建政權都積極扶持佛教,派很多僧人到中國求法,知名的有高句麗僧朗大師、義淵、實法師、印法師等;百濟僧謙益、慧慈等;新羅僧無相、圓光、慈藏圓勝、惠通、勝诠等。其中有許多人還赴印度求法。百濟僧謙益由中國到中印度專攻梵語和律部,回國時帶回許多梵本加以翻譯和研究,促使律宗在叁國迅速傳播;新羅僧惠超,曾踏遍五天竺,著《往五天竺國傳》,介紹了印度及其周邊諸國的地理、交通、文化和風俗,促進了中印文化交流。

  朝鮮叁國時期的佛教對中國佛教傳入日本起了橋梁作用。6世紀中葉,百濟的聖明王將金銅釋迦佛像和經論幡蓋等贈給日本,爲中國佛教傳入日本的開始。其後慧慈自高句麗渡日,爲日本聖德太子所師事。高句麗僧慧灌赴日後成爲日本叁論宗開祖,新羅僧審詳赴日,始傳華嚴宗。

  叁國時期,佛教的流傳雖然較爲廣泛,但還處在傳播和解釋教義的階段。

  新羅王朝時期   新羅王朝統一叁國後,爲朝鮮佛教隆盛時代。出現元曉、憬興、義湘、圓測、太賢、義寂、宣證、勝莊等著名佛教理論家及其著作,其中對朝鮮佛教的發展,影響最深的是元曉、義湘和圓測。元曉的《十門和诤論》、義湘的《華嚴一乘法界圖》和圓測的《解深密經疏》等著作。爲創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朝鮮華嚴宗和唯識宗奠定了理論基礎。這個時期有四個主要宗派:①涅槃宗。高句麗僧普德于景福寺所創。普德有11個高足,其中著名的有無上、寂滅等,建有八大伽藍。②律宗。新羅僧慈藏入唐回國于通度寺所創。③華嚴宗(一名圓融宗)。有二派,一爲元曉在新羅慶州芬皇寺所創,稱爲海東宗;二爲入唐的義湘從智俨傳承的中國華嚴宗,設祖庭于浮石寺,故亦名浮石宗。④法相宗。真表律師在金山寺所創,宣傳瑜伽唯識,其弟子有永深寶宗等。此外密教系統有神印宗和總持宗(或稱真言宗)。神印宗創始人是明朗,他于善德王四年(635)受帛屍梨蜜多羅所譯神印秘法,其密教被稱爲神印宗(亦稱文豆婁宗),在密教史上屬善無畏、金剛智以前的雜密。總持宗創始人是惠通,他入唐受善無畏印訣,爲善無畏一派密教。新羅僧惠日受青龍寺惠果密法,帶回《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等,在新羅大弘密教。成實學派、俱舍學派也在弘傳。9世紀初,中國禅宗開始傳入朝鮮。新羅宣德王五年(784),道義入唐從虔州西堂智藏參學心法,受其法脈。822年回國後傳達摩禅,始傳南宗禅,不很興盛,但它成爲後來的禅門九山之一的迦智山派。興德王叁年(828),洪陟入唐從智藏受法,回國後在實相寺宣揚禅法,開禅門九山的另一派——實相山派,禅宗始興。新羅末期的道诜把佛教的善根功德思想同道教的陰陽五行及地理風水說相結合,開創具有特色的“祈福佛教”,使佛教更加神秘化。此時,教禅,分庭抗禮,互相競爭,佛教勢力漸衰。

  高麗王朝時期  高麗統一全國後,由于太祖王建深信佛教,造塔建增,佛教又漸轉盛。文宗出家的第四王子義天,被封爲祐世僧統,世稱義天僧統。他于高麗宣宗二年(1084)入宋,曆訪高僧大德,學習華嚴、天臺教義以及戒法和禅法,回國後慨歎天臺一宗,海東未興,遂于肅宗二年(1096)創立了高麗的天臺宗。高麗王朝初期,華嚴學者均如,爲華嚴宗北嶽(希朗)法孫,融合南嶽(觀惠)北嶽兩家分歧,與仁裕首座共倡歸一之旨,蔚然成風。光宗王特于松嶽下建歸法寺,诏均如主持,備極崇信。中期,禅門漸見衰落。時有知讷結定慧社,闡揚修禅宗風,于是禅師疊出,曹溪禅風,再次中興。知讷成爲曹溪山修禅社開祖。他對華嚴亦有研究。所著《圓頓成佛論》,爲曹溪宗的宗典。共後有太古普愚,曾入元從屋清珙受法,回國後統一禅門九山爲一宗,稱曹溪宗(亦稱禅寂宗)。時天臺宗亦視爲禅宗一派,故禅有曹溪、天臺兩家。教的五宗亦各改稱:圓融宗改稱華嚴宗,法相宗改稱慈恩宗,法性宗改稱中道宗,戒律宗改稱南山宗,涅槃宗改稱始興宗。後稱“五教二宗”。這一時期的佛教最顯著的事業是大藏經的出版。高麗顯宗二年(1010),在所謂“丹冠祈禳”的口號下,開始雕大藏經(共6000余卷),作爲全國性事業,曆經70余年,終于在1087年宣宗王時完成,藏之八公山符仁寺。高宗十九年(1232)爲蒙古兵所毀。二十四年(1237)發願重立都監,曆時16年,刻成經版8萬余塊,約完成6780卷的《高麗藏》,今存南朝鮮的伽耶山海印寺。其次,義天爲完成刻經事業入宋遊曆14個月,搜集佛教經典,歸國後,設置教藏都監,刻印大藏經,稱之爲義天的《續藏經》。據《新編諸宗教藏目錄》(刊行預定目錄)載稱,《續藏經》收錄內外佛典1000余部,4000余卷。但大部失傳,現在殘存20部。

  李朝時期  14世紀末,太祖李成桂統一朝鮮半島,國號朝鮮,亦稱李朝。他尊儒排佛,在即位時放逐了禁中的僧侶。世祖(太宗)六年,將曹溪、天臺、慈南叁宗合爲禅宗,將華嚴、慈恩、中神(中道宗及神印宗)、始興南山四宗合爲教宗。合並後的教、禅二宗,各保留一定數量的寺院。到明宗(1545~1566)時,由于文定皇後的庇護與普雨禅師的努力,佛教禅宗稍見複蘇,但不久即衰。成宗時更禁止供養僧侶,並毀佛像造兵器。出家爲僧被視爲違犯國禁。直至“壬辰之亂”(1592),日本豐臣秀吉率大軍侵入朝鮮,宣祖出奔義州,時有禅僧清虛休靜率門徒並募僧兵5000人,與明軍一起作戰,克複京城,趕走日軍。宣祖還都後,賜號國一都大禅師。後還妙香山,有弟子千余人。著有《清虛堂集》8卷等。至此,佛教禅宗稍有恢複。

  在李朝統治的500年間,總的是采取尊儒排佛政策,然由新羅、高麗時代長期流傳下來的佛教仍隱存于一般民衆之間。從1910年至1945年朝鮮爲日本軍國主義並吞的35年間,朝鮮佛教僧人也有公然娶妻食肉的,因此教團分有獨身僧與有妻僧兩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佛教仍在朝鮮半島繼續流傳。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曾于平壤建立佛教總務院,後改爲佛教徒中央委員會。50年代初期,寺院大多毀于侵略者的戰火。現南朝鮮的佛教較前略有發展。

✿ 继续阅读 ▪ 印度佛教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