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李炳南老居士與臺灣佛教▪P2

  ..續本文上一頁老所、施醫所,改組爲菩提救濟院,成爲社會上著名的救濟機構之一。

  雪廬老人創辦的社會福利事業,以菩提醫院、菩提救濟院的成立而達到巅峰。在弘法事業方面,則方興未艾。以後他又成立了“內典班”,培育弘法人才;創辦了《明倫》月刊社、青蓮出版社、臺中蓮社受托印經會、臺中佛經注疏語譯會等弘法文化機構。

  雪廬在臺灣弘法垂四十年,創下大片佛教社會事業,經手錢財不啻钜億,而其個人生活較苦行僧尤有過之,蔡念生居士于〈雪廬述學彙稿序〉文中稱:

  公無一時一刻不殚心于弘法利生,雖眠食不得從容,客有問者,則曰忙、忙。夫世人所忙者,官爵利祿,妻子田宅,飲食遊樂,而公不與焉。公寄身鬥室,無眷屬之奉(老人只身在臺),日中蔬食,賴及門弟子輪流供養,雖苦行頭陀,不過是也。

  雪廬初來臺灣,住奉祀官府之日式平房,在辦公室後間辟一鬥室,飲食起居于斯。數年後,在臺中和平街租一舊木樓之二樓,一室一廳,兼作佛堂,與《菩提樹》雜志發行人朱斐夫婦比鄰而居。後來在正氣街頂得一磚造平房,一客室一臥室,佛堂半間,走廊牆壁放置贈人之書刊,狹隘可知。他每天食物,晨午兩餐,一饅頭一菜一湯,多由弟子輪流供養,晚餐泡面糊半碗,率以爲常,平時一襲布長衫,遇有慶典,著中山裝,從不著西服。出門步行,步履輕捷,勝過少年。七十余後,時坐侍者鄭勝陽居士機車後座。八十余後,鄭勝陽居士購得舊汽車一輛,自任司機,爲其代步。

  他日常除于奉祀官府埋首案牍外,晚間在各道場講經,並兼各大學教授,于中興大學、東海大學授國文、詩選、《禮記》,于中國醫藥學院授《內經》。他講經授課時,中氣充沛,音聲宏亮,九十高齡,語無衰虧。

  民國七十五(一九八六)年四月十叁日,安詳往生,世壽九十七歲。元配張夫人早卒,繼配趙夫人、子俊龍、孫女珊、彤均在濟南故裏。老人生平著述,由受業弟子輯爲《雪廬述學彙稿》。

  附錄一 雪廬述學彙稿

  雪廬老人早年著述,以屢經播遷,業已散佚。叁十八年,渡海抵臺後,講經說法,大學授課,垂四十年,積講稿數百萬言。老人往生後,門下弟子徐醒民、鄭勝陽、王炯如等組織委員會,整理老人遺作,彙編爲《雪廬全書》。

  民國五十七年,老人八十歲時,門下弟子周邦道、許祖成、朱時英等,曾集老人當時之著述,包括佛學、醫學、文學等,輯爲《雪廬述學彙稿》刊刻行世。全書計爲八種,分訂十余巨冊,名稱如下:

  一、阿彌陀經摘注接蒙及義蘊

  二、大專學生佛學講座六種

  叁、佛學問答類編

  四、弘護小品彙存

  五、內經摘疑抒見

  六、內經選要表解

  七、詩階述唐

  八、雪廬詩文集

  《雪廬述學彙稿》出版時,《中華大藏經》總編纂、國大代表、滿分優婆塞念生蔡運辰老居士,寫了一篇《雪廬述學彙稿序》,刊印在卷首。文曰:

  自佛教東來二千年中,現居士身,以淨土法門鼓舞當時、沾溉後世者,吾得叁人焉。曰宋之王龍舒、清之周安士、彭二林。若夫傳記所載,遠者如宗少文、劉遺民;近者如袁中郎昆仲,乃至並世之楊仁山、丁仲祜諸公,何啻千百人。然或勤于自修,而疏于接衆;或富于著作,而簡于講說。即龍舒、安士、二林叁大老,其于自行化他,信今傳後亦有未若今之盛者,則李公雪廬之高樹法幢、接納群品,其爲不可及已。

  公,濟南人,近聖人之鄉,嘗入衍聖公幕,于周孔遺教習之熟矣,初偶假寺廟靜室披演梵筴,而寖假而從如歸市,建立臺中蓮社,建立菩提樹雜志社,建立慈光圖書館,建立保護動物會,建立慈光托兒所,建立慈光育幼院,建立菩提醫院,最後彙爲菩提救濟院。舉臺灣遠及港澳南洋各地,無不知有李老師者......

  公,所行,雖求之龍舒、安士、二林叁大老,容有未逮,遑論其他。蓋修己或由勝行,而度人兼須福報。公之遠業輝煌,亦其體力有以副之。迄今年登八十,起坐便捷,步履輕利,望之如五十許人,則天之降大任于斯人也。豈偶然哉?......

  雪廬述學彙稿八種,可分爲叁類,《阿彌陀經摘注接蒙及義蘊》、《大專學生佛學講座》、《佛學問答》、《弘護小品》四種屬于佛學類.,《內經摘疑抒見》、《內經選要表解》兩種屬于醫學類;《詩階述唐》、《雪廬詩文集》兩種屬于文學類。在《阿彌陀經摘注接蒙及義蘊》一書之卷首,有雪廬老人所撰的〈弁u06〉:

  淨土法教,都攝群機,叁經並曜,若天日星,普遍法界,靡不照臨。其間小本彌陀,收攝尤廣,四法修習,無妨殊程,開端治經,罔不由始。惟此經言似淺顯,義實玄幽,古德虞人不解,空遊寶山,競起宣揚,代有注釋,抉微啓密,奧旨大張,方知真實教體,即在斯中,不須別藉華嚴以贊之也。

  嘗取諸家注疏,周遍涉獵,或明乎心性,或圓其事理,或判科精嚴,或析句詳盡,分枝吐芳,皆有獨到。惜乎初學,力有未充。遍讀則勢所難能,擇一又失其摸象。求其義句通诠,言淺旨備之作,愧余谫陋,而竟未獲睹焉。

  近人雖有直解、句解、白話等著,非傷之繁,即病乎略。其于啓蒙之功,總未覺其盡洽。蘆溝之役,避兵入川,時應淨侶之邀,各地開演,因取疏鈔撷補,作爲範本。根雖等差,語尚契衆。積久集其摘錄,遂成卷帙,至經中未釋之文,妄僭補足,間亦旁引他書,附加考證,名數則列表另疏,爲免畏繁生厭也。

  稿脫自視,堪補初機。久藏行箧,未正有道。歲庚寅春,僑寓香島,複值郵路烽塞,貝葉絕源,賓主缁素,乃有印經提倡,慫恿付梓,俾公流通。爰出是編,權乘其乏。志在利生,讵計工拙?固知饾饤之诮,自不免于大雅,然淩華嶽浮滄溟,以此小作梯航,似亦未始無補雲爾。

  庚寅暮春編者識于寄漚軒

  在《雪廬詩文集》中,載有〈臺中蓮社碑記〉及〈創立臺中市私立慈光圖書館碑記〉二文,錄之如下,以見其創立因緣:

  臺中蓮社碑記

  自廬山諸賢,肇基蓮社,淨土一宗,遂大弘中夏。佛日固因以彰,而世風亦賴以歸淳焉。吾華之有臺島,若印之有錫蘭,不但形同,且均爲佛法之寄藏。惟臺學習,淹入時潮,尚乎乘急,以致行解定慧,呈有不均之感。辛卯之歲,國內淨業修士,□集中臺,播揚斯道。闾閻聞而欣之,景前迪後,乃有建社之倡。首由許克綏、朱炎煌兩居士施赀,先購得綠川南湄民舍一所,繼之淨財齊輸,不數月而莊嚴梵宇,湧出中逵矣!從茲修講並進,恒無虛時。□年而四方多有慕之者。故南北名城,蓮社競起。不圖十萬佛緣,重見海外。夫江河之浩蕩,實源濫觞之流。于斯盛美,甯無歸欤?是以此次布施,有關風勸,似未可泥于破相,僅隨其私德也哉。爰識因緣,以企興乎來者。

  創建臺中市私立慈光圖書館碑記

  竊以牖民淑世,自應取法乎聖谟,而往鑒前徽,要當征信于文獻,是以宣尼深慨于杞宋,而求贽于柱下也。臺中地绾南北,運協四時,炊煙連阡,人習禮義,而向有文化城之譽焉。近受歐風鼓扇,漸爲物欲移趨,俗之澆淳,亦因之交爭消長,關心世道者,莫不惙怛而憂之。審乎今之症結,非患于庶而不富,而在于浸潤邪侈,殆息乎聖賢之迹也。溯日據五十年間,凡言語文字,嘗受管製,闾閻僅論孔孟醫蔔等書,余者多隳。光複後,雖設省立圖書館一處,勢有供不應求之感,且也止以儒家仁義起抗物欲,古猶稱難,況乎淑季,其不春風馬耳者,幾希矣!夫佛學世出世法,涵蓋萬有,普被群機,六度叁空,可以攝仁智,四谛七聚,可以折頑強,五明萃科哲之精英,因果徹禍福之底蘊,以救時弊,較易鞭辟近裏,縱不立見其功,依此識種,亦足緣生于來朝,複人性元明,實莫佛學若也。若得儒齊以德,佛攻其心,其庶矣乎。臺中蓮社諸君子,感于是焉,因有此館之提倡,惟是韋編貝葉,首在搜羅,東壁庫廚,甯不有所?遂謀于各界賢達,鹹樂輸財以成之;即購柳川西湄舊第,度其勢,狹者廣之,卑者崇之,通其塞而填其窪,塗其剝而髹其楛,俨然輪焉奂焉,而經香連棟以捆緼,文光騰壁以炳煥,叁臺佛教而辟圖書館者,亦自此始也。更于每周設席宣講,月時剞劂布護,人或挾書于途,或弦誦于戶,往來熙熙然,容態彬彬然。於戲,是乃文化城之舊觀欤?抑是其新象欤?然能使物欲窒,澆漓淳,禮義重見于今日矣。如謂舊觀也,固可;如謂之新象,亦無不可。敘事已,並錄樂輸諸善士,镌于金石,俾來者仰其盛德,鹹知有所興焉。

  附錄二 雪廬老人的詩

  《雪廬佛學彙稿》最後一種是《雪廬詩文集》。

  詩文集中,分詩與文兩大類。綜計文六十二篇,多爲佛法佛事之序、跋、書後、傳記等。詩凡八百余首,計爲五卷,以年代先後來分類。這五卷詩稿是:

  一曰〈燹余稿〉:這是老人四十歲以前的作品。在那個時代裏,軍閥割據,匪盜橫行,外侮洊至,內戰頻仍。老人感懷家國,不平則鳴,故其爲詩也,辭悲而多憤。

  二曰〈蜀道吟〉:日寇侵淩,政府播遷,老人隨孔奉祀官間關入蜀。其時也,暴敵示虐,生靈塗炭;顛沛流離,辄離郁勃,故其爲詩也,辭怨而多思。

  叁曰〈還京草〉:曆經八年抗戰,中國終獲勝利。老人還京,返鄉所見,則爲邱墟偏地,農村破産。而國共內戰複起,舉國動蕩不安,故其爲詩也,辭痛而多憂。

  四曰〈發陳別錄〉:其時,徐蚌之戰敗績,政府亟謀遷都,老人擬浮海避亂,整裝將發,得陳稿一束,讀之不盡可棄,編之無類可歸,故紙拾遺,鴻爪雪泥,存資紀念。

  五日〈浮海集〉:神州陸沈,版圖易色,老人乘桴渡海,避居臺灣。念家山如陳迹,憶骨肉如昨夢,明鏡白雪,感慨無限,故其爲詩也,辭感而多慨。

  老人文宗兩漢,詩紹盛唐,于文章矩矱,篇什格律,都有深刻研究。加以他少治申韓之學,故其爲詩爲文,法度謹嚴,氣象奇崛,不作尋常平淡語,亦不落前人窠臼。是書卷首,有周邦道居士序文曰:

  吾師李雪廬先生,葄枕載籍,著書滿家,于經…

《李炳南老居士與臺灣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醒世詩詞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