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煙酒與健康

  煙酒與健康

  于淩波醫師著

  《淨化心靈小叢書》序

  菸葉、香菸、尼古丁

  酒的醫學觀

  毒品對身心的折磨

  《淨化心靈小叢書》序

  佛經上說,世人以有“無明”之故,而有種種顛倒,顛倒者,本末倒置也。

  可不是嗎,我們的臉髒了,立刻要洗幹淨;我們身體髒了,每天都要沐浴;我們衣服髒了,經常都要換替。可是,我們的心靈髒了,我們卻從不關注它,任由它髒下去,這豈不是顛倒?

  我們生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一顆心純潔的像一張白紙——所謂“赤子之心”。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貪愛之心日益熾烈,在紅塵中追逐錢財、美色、名位、權勢。這一切的追求攫取,有如飲鹽水止渴,逾多逾不夠。于是,我們的心靈變色了,那些貪婪、嗔恨、妒嫉、憍慢等彩筆,把我們的心靈塗抹的五顔六色,我們的心靈被汙染了,由赤子之心變成了罪惡的淵薮。

  人人都注意身體的清潔與健康,可有多少人注意到心靈的清潔與健康?滿街都走美容院、健身院,什麼地方可有“美心院”、“健心院”呢?心靈的汙染,像是明鏡蒙上塵垢——它爲物欲所蒙蔽,不再光明清亮。神秀大師有偈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就是要我們拂拭去心靈的汙染,以淨化心靈。

  我不自量力,想編一套《淨化心靈小叢書》,希望藉著文字傳播,提醒世人重視心靈汙染,把貪婪、嗔恨、妒嫉、憍慢等病根清除,以恢複心靈的純淨。我不知道能不能有點效果,我只是盡一分心力而已。

  于此附帶一談“小叢書”的意義。在目前這個工商業社會時代,人人在時間上都是“分秒必爭”;而一雙眼睛每天“應接不暇”,有看不完的東西。誰有大段的閑時間、來看文字艱深的大部頭書籍呢?佛教中的結緣書泛濫成炙,太多印製精美的佛書放在書架上做裝飾品,那真是資源的浪費。那是只想到印佛書的“功德”,而忽略時代背景。因此,我想以通俗的文字,簡短的篇幅,印出這種可以隨身攜帶,兩叁小時就可看完的小冊子,大量印刷,贈人閱讀,希望能多少發生一點淨化人心的作用。

  于淩波序于臺中雪廬紀念講堂·一九九八年五月

  壹·菸葉、香菸、尼古丁

  一、香菸征服了世界

  在十九世紀中葉,有一種以植物加工製造,毫不起眼的小東西,在短短的百余年之間,它風靡全球,征服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無論誰迷上了它,就對它朝思暮想,片刻不能或離,竟至于它“相依爲命”,至死不悔,你可知道這是什麼東西?

  現在世界上每一角落,它無所不在,時時刻刻都有無數的人以它吞雲吐霧,竟至于使地球空氣爲之變質,人類壽命爲之縮短,死亡率爲之升高,而它的魔力尚方興未艾,繼續向人類的下一代、下下一代進軍——是什麼樣的東西有這麼大的魔力?

  告訴你,它就是“香菸”。

  不知是那位老兄“神來之筆”的名言,說是:“飯後一支菸,快活似神仙。“這一來,使許多想做神仙的瘾君子們,莫不飯後一支在手,快活一番;還有人說什麼“菸酒不分家”,這又使香菸成爲人與人間溝通感情的媒介,甚至于許多不抽菸的人,身上也裝一包,去應酬別人,做“公共關系”。

  香菸的確是一種引人入勝、魔力無邊的東西,繁忙時來支菸,提神醒腦;清閑時來支菸,排遣時間;寫作時來支菸,文思泉湧;煩悶來支菸,消愁解悶,雖然在這二十世紀、智識爆發的時代,人人都知道抽菸有害,但知歸知、抽歸抽,“道並行而不相悖”,這是中國人的“中庸之道”。

  抽菸又稱“吸菸”,這包括著中國人早年吸的水煙袋、旱煙杆;和外國人早先抽的菸鬥,和現在行銷世界的雪茄、紙菸。這些菸,名稱雖然不同,形式雖然各異,但其所抽吸的,全是菸草燃燒後所産生的“煙”者則一。

  人類抽菸始于何時,已無從查考,最早可見的資料,是一四九二年,哥倫布航海發現新大陸,見到土著印第安人有抽菸的習慣,這以後,菸草種子由美洲傳到歐洲,並在歐洲種植起來。

  十六世紀中葉,法國的駐葡萄牙大使詹·尼古特,以菸草的種子作爲禮物,呈獻給葡萄牙女王,于是菸草的種植就傳到了葡萄牙。據說“尼古丁”這個名稱,就是薦紀念詹·尼古特而來的,在十六世紀末葉,菸草也由墨西哥傳到了西班牙。

  我國明朝萬曆年間——十六世紀末葉,菸草由菲律賓的呂宋島傳到中國,最初只在

  廣東福建兩省有少量種植,抽菸的人也爲數不多,那是以菸葉製成的菸草,名叫“淡巴菰”,以旱煙管或水煙袋抽吸,紙煙還沒有發明問世。

  紙煙是在偶然中發明的,十八世紀末葉,法國拿破侖東征,進軍義大利羅馬古城,攻破奧地利國都維也納,橫渡地中海,登陸埃及,在尼羅河流域行軍途中,法軍士兵蘇羅曼·波伊,眼見道旁菸田中,遍地金黃色的菸葉,誘得他煙瘾大發,但沒有煙鬥無法抽吸,他靈機一動,采了一把菸葉用手揉碎,然後用紙卷起來,引火燃著放在口中抽吸,發覺這樣抽起來照樣過瘾,別的士兵也爭相效尤,就這樣,最原始的香菸問世了,並且很快的傳到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和俄國的聖彼得堡。

  拿破侖沒有征服世界,而蘇羅曼·伊,發明的香菸,卻在百余年之後征服了世界,世界每一角落都有了“紙菸”,拿翁地下有知,想必死不瞑目。

  二、英國執香菸業牛耳

  一八四叁年,是法皇路易菲力普時代,法京巴黎出現了世界第一家香菸製造工廠,生産以紙卷菸葉的香菸,當然,這已不是最初以碎菸葉卷在紙中那種簡陋的菸卷了。而是以機器卷製、菸卷和包裝都相當講究的“香菸”了。十余年之後,英國人格羅亞格,從法國聘請了製菸技師,也開設了香菸製造工廠,並且不斷改良,精益求精,向世界各地推銷,到了二十世紀初葉,英國菸行銷各地,執世界香菸産銷業之牛耳。

  香菸之傳人中國,是在遜清光緒年間,鴉片戰爭以後的事情。

  遠在明朝萬曆年間,菸草自呂宋傳入我國,最早在福建廣東種植,以後傳布漸廣,抽者日多。但那時是以菸葉製成煙絲,以銅煙鬥配上竹製的旱煙管抽吸的,以後國人發明了水煙袋,煙絲燃燒的煙霧,先經由水中過濾,然後再吸入口中,減少了菸葉中的毒質。我們中國人天賦過人,早就其有“科學頭腦”。

  清末鴉片戰爭失敗,我國開放上海、天津、漢口、廣州、廈門五口通商,英國人藉通商之便,繼鴉片之後,香菸在我國登陸,大量向內地傾銷,其最早的傾銷方式,是沿街投入商店或住宅的大門內,兔費送抽的,待誘得你上了瘾之後,就不由你不買著抽了。那時推銷的香菸,都是十枝裝的小包,有單刀牌、雙刀牌、海盜牌等多種。海盜牌,一點也不錯,英國人這種經濟侵略,事實上就是海盜行爲。

  香菸在世界各地流行開以後,抽者日多,一九○○年時代,美國人曾調查統計,抽煙鬥的人,每人每年消粍煙絲四磅;抽香菸的,平均每人每年抽一百四十支,但到了六十年後,即一九六○年時代,已上升到每人每年抽四千支左右了。

  你莫以爲四千支是個大數目,以一個普通的抽菸人來說,二十支裝的,一天一包,一年下來就是七千二百支了。若是一天兩包,一年就是一萬四千多支,以臺灣地區來說,實行菸酒公賣,七十四年一年的公賣收入七百余億元,若以二分之一爲香菸價款,可購香菸十八億盒,平均全國國民,每人每年抽菸兩千四百支,當然不可能一千八百萬人全抽菸,抽菸人口若以叁分之一來計算,每人每年抽掉七千多支,這是多麼可觀的數字!

  叁、菸草中的有毒物質

  一個抽菸的人,一天抽一包菸,一年就抽掉七千多支菸,可是有誰曾注意到,在每天吞雲吐霧的過程中,瘾君子們所吞下的“煙”中,究竟含了些什麼成分?這些成分,對于人體健康究竟有什麼影響呢?

  香菸,是菸葉製成的,而菸葉中,含有叁十七種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其中包括著致癌物質在內。同時,在香菸燃燒抽吸的過程中,不同的毒素又互相化合,更多種的新毒素又互相産生,所以在一口煙霧之中,竟有數以百種以上的有毒化學物質存在。這些有毒物質中,包括著菸堿、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氫氰酸、硫化氫、奎諾林、氨、糖醛、石炭酸、毗啶,刺激性醛類等等,甚至于,還含有少量的鉛和砷。

  鉛和砷不是菸葉中固有的成分,而是額外的“添加物”。原來菸葉在生長過程中,時有蟲害發生,菸農爲了防治蟲害,用殺蟲劑砷酸鉛噴灑在菸葉上,這一來,蟲害雖然殺滅了,但這種菸葉,不管以何種方式處理,最後製成煙絲時,多少都有殘余的鉛和砷的成分。根據美國一家研究機構的調查報告,該機構以市面上十五種不同牌子的香菸,加以分析研究,發現各種牌子的香菸都有微量的鉛和砷在內——我們知道,鉛和砷,都是劇毒的物質。

  香菸中所含有毒物質其量的多少,因菸草的品種及製造的技術而有所不同,但以現在的科學技術,尚製造不出絕對不含尼古丁及其他毒質的香菸。

  菸草中主要的有毒物質是菸堿,菸堿又名尼古丁Nicotin,據實驗證明,六十毫克~一公克是一千毫克,也就是○.○六公克的尼古丁注入人體時,即可使一個人致死。而一枝雪茄中的尼古丁,若將之提煉出來注入人體,也會使一個人中毒。

  既然尼古丁的毒性這樣強,何以天天抽香菸或雪茄的人,沒有因而中毒或致死呢?根據科學實驗的報告是這樣:當一個人燃上一支香煙時,他不是一口氣抽完,而是慢慢的、一口一口的抽,這樣,使一支菸中的尼古丁,分做許多次進入人體,就不足以達到中毒的劑量了。並且,一支香菸點燃之後,有百分之二十的尼古丁,在燃燒的過程中被破壞了。再有百分之叁十的尼古丁,在抽菸間斷自行燃燒時,飄逸入空氣中散發了,還有百分之叁十以上的尼古丁,是附著于香菸後叁分之一的菸蒂及濾嘴中,所以真正吸入口中的尼古丁,不過百分之十左右,因此達不到中毒的劑量,如果將數支菸或一包煙中的尼古丁分析出來,一次注射入人體,就足以達到中毒的劑…

《煙酒與健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