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施的時候要適當。我們受持戒律,要受和根基相應的戒條,忍辱也是。爲什麼佛像有寂靜的,有忿怒的呢?在表面上可以有恨,也可以有惡。在表面上看,也不是無情無義的一個人,也不是什麼也不懂,也不是沒有感覺的人。該軟的時候要用軟的,該硬的時候要用硬的。佛的忿怒相看起來也很恐怖啊,但他的心是慈悲的,內心是清淨的。——這就是他人邪行之安忍。
第二個是求法苦行之安忍。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磨難、魔境。沒有魔不成佛,面對障礙、違緣,就是一個字:忍!要忍受、忍耐。學法修行的過程中,要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縱然失去生命也絕不舍棄佛法。以這樣的精神來學修,才能成就。
華智仁波切講過,現在的學佛人是偶爾性、空閑性的修行。一有什麼事,就把修行忘了,就不修了。根本沒有明白學佛的重要性,根本沒有明白解脫成佛對我們的利益。若是真正明白了以後,世間的這些瑣事無所謂,世間的這些福報無所謂!有也行,沒有也行。修行應該是放在第一位,生命應該是放在第二位,其它應該是放在第叁位。我們不是這樣,世間的這些名聞利養放在第一位,生命放在第二位,修行放在第叁位。有空了、閑了,沒有什麼事了,茶余飯後的時候學一學。現在很多人都說:“我現在有工作,等退休吧。”等退休就閑了,就沒有什麼事做了,那個時候才想學。這叫空閑性、偶爾性的修行。
很多人愛湊熱鬧,總是跟著別人跑。隨便參加參加,聽一聽,看一看。像考察、旅遊似的,今天跑這個寺院,明天跑那個寺院;今天看看這個道場怎麼樣,明天看看那個道場怎麼樣。偶爾參加參加,學一學,念一念;一有什麼事,就把佛法忘了,就把修行扔了。
你真正明理了,有修行了,佛法是種活法,生活就是修行。主要是你會不會運用!會運用佛法,那就是一種活法;會把生活、工作都轉爲道用,那就是修行,一點都不影響生活與工作。
現在人總是找很多借口和理由。你是給誰修的?你是給誰學的?不都是給自己學的,給自己修的嘛!解脫是自己的事,成佛是自己的事。爲什麼要找那麼多理由呢?“他不學我也不學!”“他學得不好,我就不學了。”你學佛和他有關系嗎?
比如說到這個道場來,負責人不注意說了一些話,心裏就起煩惱了,然後就說“我不來了,我不學了。”這個時候你更應該來,更應該精進。你學佛和他有什麼關系?你是爲什麼來的?你是來學佛修行的,還是看別人臉色的?有的人說了一些什麼話,這個面子就放不下了,又離開了。
人都要面子,人很難放下面子。這個面子就是佛講的魔,放不下面子,實際上就是放不下“我”。都好這個面子,爲了這個面子,可以舍棄佛法,舍棄修行,舍棄生活,甚至可以舍棄生命,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佛法裏講的這個“我”如果放不下,就解脫不了。讓你折磨自己,傷害自己,自尋煩惱,自找痛苦的,就是這個面子。有什麼放不下的?你現在好面子,放不下面子,但是有一天你肯定會死啊。這個時候你的面子呢?這個時候都完蛋了,都暴露了,都沒有了麼。那個時候還好面子不?人就是這樣。
面子重要還是修行重要?這個面子是暫時的事,修行是永恒的事。要面子還是要修行?要面子還是要佛法?真的不懂你們這些人,真可憐!真沒辦法!爲了修行應該都能舍棄,包括面子,包括生命。
修行是第一位,把修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爲了面子,不能舍棄佛法;爲了生命,不能舍棄佛法;爲了暫時利益,更不能舍棄佛法。你舍棄了佛法就等于舍棄了解脫,舍棄了佛法就等于舍棄了永恒的快樂。我們爲了修行什麼都可以舍棄!有沒有這樣的信心?有沒有這樣的決心?若是真有了,你才有資格學佛。
之前沒有,別在這兒裝。真的,如果你沒有資格學佛修行,你卻學修了,有一天也會灰心退步的,沒有多大意義。堅定的信心、不退轉的決心,也需要明白佛理,明白實相才能生起。不明理怎麼能生起信心?怎麼能建立決心呢?
聞思才能明理,沒有足夠的聞思,對佛法沒有一定的了解,修也是白修。
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在表面上很精進:念啊,今天念這個經,明天又念那個經;拜啊,磕小頭、磕大頭,把膝蓋、額頭都磕壞了。但是內心有轉變,有進步嗎?煩惱減少了,痛苦減少了嗎?
好多人都是,雖然念經念的多,磕頭磕的多,念佛念的多,持咒持的多;但是煩惱依舊,習氣依舊,一點點也沒有轉變。命運沒有轉變,身體越來越不好,家庭越來越不和,工作越來越不順利,好多人最後都是家破人亡了。這不是佛法的問題,這是個人的問題。
佛法是健康的,佛法是圓滿的。佛講過,我們要依法不依人,要看佛講的這些道理,不能看這些人。但是現在很多人就看我們這些學佛人,然後去評價佛法,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不好,
我跟你們講過,你們好好研究、好好學,也會明白:佛法是最究竟的科學,佛法是最健康的教育。科學家、哲學家都講宇宙人生,都講萬事萬物的事實真相;但佛講的是最究竟,最圓滿的。
佛法是不會有任何差錯、任何問題的,是某些修行人有問題,修行不如法。所以以後不能根據修行人的行爲,來評價佛法,評論佛教。現在很多人都是佛教的油子。佛也講信心,但是佛講的信心是明信,明白的信。我們現在都是迷信——一點道理都不懂,都不明白,然後糊裏糊塗地信。佛法是健康、圓滿的教育。我們現在還不懂,所以沒有用佛法來糾正自己,改變自己;沒有對治自己的煩惱和習氣。佛法和相續沒有結合,修行和生活沒有結合,這樣就是盲修瞎煉。
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希求佛法,精進修持佛法。爲了修行什麼都能忍,有再大的困難,有再大的磨難也能忍,也不影響修行,也不影響成就。這就叫求法苦行之安忍。
苦修不是必須要在山洞裏,不是必須要沒有吃、沒有穿。你敢面對這些違緣、障礙,會處理、會解決這些,就是苦修。你能克服修行過程中的一切磨難、坎坷、折磨,這是苦修。
第叁個是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我們現在也不看自己的根基在哪裏,就看哪個法門簡單,哪個法門容易掌握,根本沒有去了解這個法門真正的內容。比如,現在很多人都說念佛方便,也不用念別的,也不用學別的。也不用學法器,也不用學手印,也不用背那麼多咒語,也不用念那麼多儀軌,也不用艱苦地修。其實根本不懂念佛法門,他不是對這個念佛法門生起信心,就是圖這一句佛號省事、簡單!實際上就是懶!是不愛學,不愛修別的。
念佛法門不容易啊!念佛有念佛的方法。清淨、平等、自在、隨緣,那是什麼境界啊?你是這種根基的人嗎?你有那麼高的境界嗎?表面上看越複雜,它的內容就越淺顯。表面上越簡單,它的內涵就越豐富,越複雜。這是一個自然規則!
不要看表面上念佛方便、容易,實際上很難。看破、放下、清淨、平等、自在、隨緣,這都是開悟、證悟以後才能做到的。你還沒有開悟,沒有證悟,能做到嗎?清淨、平等、自在、隨緣,都是佛的境界。
他們不是不講菩提心,但是他們講的這個菩提心是勝義菩提心,然後才講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難哪!根本不知道什麼叫一心不亂。
一說要背咒語、學法器,都開始害怕了。一看要學這麼多,修行這麼複雜,就開始不敢學、不敢修了。“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無我、空性、大光明,對這些沒有畏懼,沒有恐怖。“法門無量誓願學”,都是要學的,都是要修的,就像饑餓的牦牛吃草一般的學、修。
要有信心!我一定要學會,我一定能學會,我一定要修好!法義再深、境界再高,儀軌再複雜,我也要學、要修!這種勇敢的心叫“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心不動搖!再難、再深、再高,也難不倒我!我能學會、我能修成、我能勝利!這種精神叫“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有這樣的精神,有這樣的發心,才能學佛,才能修行,才能成就啊!
佛法就像鏡子,一定要照好自己。合不合格,能不能修,這是個問題啊!真的,學佛不是隨隨便便的,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成就的。
有這樣堅韌不拔的毅力,有這樣百折不撓的決心,才能成就!有一點違緣、困難了,就開始懷疑了;有一點什麼事情,就開始泄氣了,開始想逃避了,沒有這樣修行的。
跟前幾天講的一樣,安忍也可以具足安忍波羅蜜多,也可以具足六度。爲了修行,自己能夠付出時間和精力,能付出身心,這就是布施。能如理如法地修忍辱,這就是忍辱之持戒波羅蜜。修忍辱不是在克製自己,折磨自己,不是在痛苦當中,而是快樂地、心甘情願地、心平氣和地接受、付出,這叫精進。修忍辱的決心,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動搖,一心一意地修忍辱,這就是禅定。忍辱的對境、忍辱者自己,忍辱的方法、過程都能觀空。站在叁輪體空的角度修忍辱,這叫智慧,也是忍辱波羅蜜。一個忍辱度都可以具足六度!
佛法不是講給別人的,是講給自己的。我現在講佛法,但不是給某一個人講。佛法就像鏡子,不能照別人,只能照自己。包括我自己都一樣,我現在是替佛講經說法,不是覺得我自己如何好,你們如何如何不好。不是在搞是非,也不是在講是非。我在代表佛、代表我的上師,給大家講經說法,給大家講佛的教理。我自己也要學、也要修。
我現在坐在上面,不是我在恭敬我自己,也不是讓你們恭敬我,而是在恭敬佛法。我現在是在講法,法是讓我們解脫,讓我們成就,讓我們成佛的方法,所以我們要恭敬它。我現在坐在上面,是佛法的威儀,不是我的威儀,都要明白這些!
今天就講到這裏。祝大家吉祥圓滿,紮西德勒!
《2010年觀音法會開示之(叁)六度之忍辱波羅蜜》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