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它面前你是弱者,沒有辦法。
習氣很不好對付,習氣難改啊!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犯戒了,還有余地,你可以通過忏悔,一步步地清淨。也許你還會犯,但主要是你有這個受戒的意識,慢慢進步了,有變化了就行。以前犯的時候多,現在犯的時候少了。以前犯戒的時候一點都不在乎,現在在乎了。修、煉,慢慢就不犯戒了,就徹底清淨了,那時候你就成佛了。——這也是有過程的。如果你因爲怕犯戒,然後不受戒是錯誤的。應該受戒,盡量別犯戒,實在犯了就忏悔。
下面還有饒益有情戒,這是菩薩的戒律。作爲菩薩,作爲大乘修行者,就要利他,要饒益衆生。佛講四種方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我們現在也是,都發菩提心了,受菩薩戒了。如果你這些都是真的,那你就是大乘修行者,你要負這個責任!你要受持這個戒律!
在一般的情況下,不僅不惱害衆生,還利益衆生!在家裏、在單位、在外邊布施,無私地、沒有要求、不求回報地付出!在家裏多幹家務,多做事情,無怨無悔!在單位,替同事幹活,多幹幾樣,多做事情。給你安排工作,你就心甘情願地去做!如果還有多余的時間,你就幫別人做,無怨無悔!因爲什麼呢?饒益衆生麼,你不是要受這個戒嗎?所以就要布施、付出。他需要什麼,喜歡什麼,一般的情況下就順著他、隨著他。在家裏、在單位、在外邊都是這樣。
愛語就是不要老跟人吵,不要老說這些是非,別老評價別人。“我單位領導如何如何不好,我的同事如何如何沒有能力,反倒升官了……”心裏老不平衡。他升官是他的事,是他自己的福報。他升官是他的命,你不升官是你的命。你一直認爲自己比他強,但是卻沒有升。這是自己福報不夠,因緣不具足。如果福報夠了,因緣具足了,你也會上去,你上去以後他們也會這樣想。
人都是這樣,自我心特別強,都覺得自己好,他人都不如自己,就是這種狀態。人人都有優點,也肯定有缺點,但是凡夫的個性就是這種,就有這樣的習慣,看自己的時候就看好的方面,看優點!看別人的時候,看不好的方面,看缺點。
不如別人的地方,自己沒有感覺出來。既然他升官了,肯定是比你好,比你強,你就得承認。但是自己不承認,心裏還不平衡,煩惱得不得了。衆生得到快樂,得到安樂,得到好處了,我們應該隨喜才對。作爲大乘修行者,不應該嫉妒人家,不應該說他人的是非。我們經常說:“我要爲衆生,我要給予衆生安樂!”現在不用你給予,他自己得到了,你心裏爲什麼不舒服啊?你那些都是假的麼!若是你真心這麼想的,沒有通過你,他自己升官了;沒有通過你,他自己發財了;沒有通過你,他自己生活好了。你應該隨喜,應該發自內心的高興才對啊。
我們現在隨喜高興,也是在表面上的,都會說“隨喜!隨喜!”你心裏真的隨喜了嗎?心裏真的替他高興了嗎?他做功德了,修福報、積善根了,你心裏真的高興了嗎?說得都很好。
你要好好問問自己的良心!你是不是表裏如一啊?隨喜說容易,做難啊!他有功德,積善根了;得到好處,有進步,有成就了,你能夠發自內心地隨著他歡喜、快樂叫隨喜。歡喜是一種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歡喜之心。不是一種行爲,不是一句話!他歡喜你也歡喜,這叫隨喜。
然後是“回向”。回向也是一種心。我有功德,有善根,有福德了,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給他,讓他也有同樣的功德、福德、善根、成就……心裏這樣想,這叫回向。回向不是一種行爲,不是一種言語,也是一種心。你心裏有沒有真心地想這個?如果有,那才是回向!隨喜回向是好,但都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這樣才有功德、才有力量!
你若是不貪著、不執著,發自內心的真能將功德、福德、善根、成就施舍給衆生,這個功德不得了啊!一般有智慧的人,不會貪著世間的財富、名譽等,而會非常在意自己的功德、善根、福德,那才是真正的如意寶啊!將來會得到很多很多的利益。
“愛語”,就是說悅耳語,說好聽的。在家裏也是,不跟他吵,不跟他講。吵什麼,講什麼,爭什麼呀?說愛語!現在很多人都說:“我也想把家人度進來,我也想把同事度進來,但是爲什麼不行呢?”因爲你沒有用四種方法攝受衆生。布施你沒有做到,沒有爲他們付出,沒有好好表法。愛語你也沒有做到,沒有和他們說悅耳的語言。然後利行,就是做利益他人的行爲,做對他人有利益的事情,幫助他,替他做事、辦事,讓他高興。“同事”,就是和他做同樣的事情。
比如在家裏,跟家人一起生活,在平時要跟他做同樣的事情。實在不行,你跟他散散步,然後再跟他回來。大乘行者、真正的菩薩,才有攝受衆生的四種方便,才有這個能力!有攝受衆生的這四種方法,你才能把他領入佛門,才能幫助、救度他。
記住,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在家裏、在單位、在外邊……和那些衆生,你能做到這四種攝受他們的善巧方便,那你就沒有問題了,一定能把他拽回來,一定能把他領入佛門,然後學佛修行就沒有問題了。
父母、兒女都是一樣。父母、兒女沒有和你一起學,親戚朋友也沒有和你一起學,因爲什麼?因爲你沒有表好法。表好這些法,這也是一種傳法。這叫現身說法!這個力量不可思議啊!讓他們親身感受,親身體會,親眼所見你的變化、你的進步。
你學佛修行以後,所得到的這些好處和利益,使他們不得不學。誰不追求這些?誰不渴望這樣?誰不希望這樣?是你沒有展現,是你沒有好好表法,所以沒有跟你學。這都很重要!這是簡單地講,複雜地講還有很多!
今天就講到這裏。祝大家吉祥圓滿,紮西德勒!
《2010年觀音法會開示之(二)六度之持戒波羅蜜》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