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1年百日共修開示 聞法方式(四)

  2011年百日共修開示 聞法方式(四)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我們接著學修聞法方式。前兩天我們講了發心,今天講行爲。行爲有所斷之行爲和應取之行爲,今天講應取之行爲。應取之行爲是聞法、修法或做其他善事時,應該具有的行爲。

  

   現在很多人學佛已經好多年了,表面上也很精進,但始終沒有得到修法的真實利益,反而給身體、家庭、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與不利,就是因爲學修不如法。學佛、修行本身不會影響你的生活、工作,因爲佛法是斷除煩惱、脫離痛苦的方法,不可能給你帶來煩惱、帶來痛苦。

  

   小乘、大乘,顯宗、密宗都有共同和不共同之處,在家修行者和出家修行者也有共同和不共同的學處,各有各的修持方法。若是你將這些都混到一起學修,肯定有很多不便,有很多矛盾和沖突的地方。只有如理如法地學修,我們才會得到真實的利益。

  

   應取之行爲(聞法、修法時應具有的行爲):

  

   一、依止四想;二、具足六度;叁、依止其他威儀。

  

   一、依止四想。聞法、修法時,我們要按《華嚴經》中講的,去依止四想。《華嚴經》雲:“善男子,汝應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藥想,于善知識作名醫想,于精進修持作醫病想。”

  

   “于自己作病人想”。從無始劫至今,在六道輪回的苦海中,我們等于是患有貪嗔癡慢疑五毒的病人,受盡了無量的痛苦,一直沒有醫治好。我們要想從這些痛苦中解脫出來,就要醫治好這些貪嗔癡慢疑的病。只有將這些病治好了,才不會再墮入六道輪回感受痛苦了。

  

   “于法作妙藥想”。我們要治療貪嗔癡慢疑等煩惱病,就要依靠佛法、正法。倘若沒有佛法、正法,就無法治療這些病。若是治不好這些病,就要六道輪回,感受痛苦。我們首先都要明白痛苦的根源,不是因爲沒有穿的,沒有吃的,沒有住的,沒有錢,沒有權,而是因爲我們都患有貪嗔癡慢疑、我執我愛、自私自利等煩惱病。只是我們自己從未發現、從未覺察到而已。

  

   我們怎麼做都是痛苦:有錢痛苦,沒錢也痛苦;有權痛苦,沒權也痛苦;有家痛苦,沒家也痛苦。站在不同的角度,處在不同的環境,都在感受不同的痛苦。佛爲什麼經常說我們是愚癡的、顛倒的?就是因爲我們不知道痛苦的真正原因!我們拼命地去賺錢等很多行爲,都是爲了擺脫痛苦,爲了能夠獲得安樂,但這些都不是斷除煩惱、擺脫痛苦的方法。只有依靠佛法、正法,才能把病治好,這是斷除煩惱、脫離痛苦的唯一方法。

  

   “于善知識作名醫想”。具德的上師善知識就是醫術高明的醫生。但是現在很多人都不依止善知識,不依止清淨的傳承,不依止正確而完整的儀軌、方法,自己隨便學、隨便修,這是極其危險的!對于一個渴望解脫的人來說,盲修瞎煉很危險啊!就像我們有病了,沒有到醫院看醫生,自己瞎抓藥、瞎吃藥,這個藥也吃,那個藥也吃,一把一把地吃,這樣折騰,不但治不好病,可能還會有生命危險,會失去生命!

  

   所有的佛法都是好的,但是不能盲修瞎煉,不能自己隨便學修!我們亂抓藥、吃錯藥會失去生命,但喪失的僅僅是一條命。而如果盲修瞎煉,東學西學,那我們喪失的就是慧命,斷送的就是解脫之命,以後就再也不會有解脫的機會了,要永遠地在六道輪回中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要失去無數次的生命!

  

   好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做錯了,都不知道自己修行不如法,還埋怨佛、埋怨善知識:“不是說念佛就好了嗎?但是我沒有好啊!”不是你說的那樣。佛說的沒有錯,上師說的沒有錯,但是你沒有照做啊!讓你如理如法地念佛,讓你如理如法地祈禱,讓你如理如法地消業積福,沒有讓你盲修瞎煉啊!這都是你自己的問題。

  

   我在這裏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我們痛苦的根源是患有貪嗔癡慢疑的病,要解脫、要治愈,就要靠佛法、正法的妙藥。我們學佛修行就要靠善知識的指點和引導。若是沒有善知識的指點和引導,自己盲修瞎煉,後果就如同前面說的瞎抓藥、吃錯藥一樣。按照上師善知識的引導,如理如法地精進修持,就是治病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治愈,才能解脫。這是唯一的方法和途徑。

  

   現在很多人都說自己皈依了某位師父,皈依了某位上師,那他有沒有給你正法這個妙藥?他有沒有給你指出解脫之路?他有沒有給你開啓智慧的方法和竅訣?如果都沒有,皈依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我們需要的是醫術高超的醫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當這樣的醫生,也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可以當善知識的。

  

   能給你指出解脫之路,能令你證悟本性、空性,能給你開啓智慧的方法的善知識,才是真正具德的善知識,合格的善知識。你依止他,他就會教你如何學修正法,如何斷除煩惱,如何擺脫痛苦。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尤其是學佛更不能盲目啊!

  

   我以前也跟大家講過:你認爲是善事,不一定是善事,也許是造業。我們要有智慧,有智慧才有方便,沒有智慧是不會有方便的。現在很多人對上師抱著很大的期望,認爲皈依佛了,依止某位上師了,臨終的時候,佛一定會來接引自己,上師一定會大悲地攝受自己,把自己帶到極樂世界去。不可能!佛講過:“吾爲汝說解脫之方便,當知解脫依賴于自己。”連佛都沒有辦法讓你直接解脫,上師就更沒辦法了,所以不要拿這些來欺騙自己。

  

   “于精進修持作醫病想”。我們要擺脫病苦,就要靠佛法的妙藥,但是不能瞎用瞎吃,一定要遵照醫囑按時按量服用正法妙藥,也就是百分之百地依教奉行,這樣才能治愈煩惱之病。

  

   佛在經中講:所有的佛都不可能將衆生的煩惱、業障用水清洗掉,佛也不可能親手把你的這些業障、煩惱拿掉,也不能將佛自己證悟到的境界挪到他人的相續中。佛度化衆生的方法是將脫離痛苦的方法教給你,你照著去做,最後才能到達彼岸,才能解脫痛苦與煩惱,這是唯一的方法。

  

   如果你不如法地修行,到時候佛也沒有辦法,上師也沒有辦法,都不能接引你。佛多慈悲,上師多慈悲,要是他們有辦法,早就讓衆生都解脫了,可是依然有這麼多衆生都在六道輪回裏感受痛苦。所以,要解脫只能靠自己。

  

   二、具足六度。聞法、修法的時候都要具足六度。我們要解脫、成佛,就要學習六波羅蜜多。

  

   (一)布施。我們到大殿聞法的時候,首先要擺設法座,然後是供曼茶羅、供花、供燈、供香,這是布施度。

  

   (二)持戒。聞法的時候,要保持身口意清淨。大殿內外要打掃幹淨,打掃時不能傷害到小含生等衆生,這是持戒度。

  

   (叁)安忍。聞法時,要能克服、戰勝內外的各種違緣和障礙。比如說能夠克服心的外散或內收,克服厭倦或疲憊,能夠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堅定信念,這是安忍度。

  

   (四)精進。聞法時恭敬谛聽,內心深處滿懷喜悅,特別願意聽聞、思維,這就是精進度。

  

   (五)靜慮。聞法時用心、專注,就是靜慮度,也就是禅定。

  

   (六)智慧。聞法時,用心去領悟、體會,領悟不到、體會不到的地方,可以提出疑問,遣除疑惑,這就是智慧度。

  

   聞法、修法的時候都要具足六度。每天我們有四個段落的實修時間,進入禅房上座的時候,首先觀察自己的相續,調整身心,端正身心,遮止不如法的行爲,叁門保持清淨,這就是持戒度。打坐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困難,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腿痛、腰痛、後背痛、昏沈、打瞌睡等,這都很正常,都需要調整。不起厭煩心,不失去堅定的信心,自我調整。

  

   你應該這樣想:就是因爲自己修行不夠、業障深重,所以才出現這些違緣和障礙。心裏應該忏悔,然後下決心,不顧一切困難,堅持下去。堅定的信念非常重要,成就要靠定力、靠決心。當時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入座、入定的時候想:若是不能證得數劫當中尋找的菩提果,粉身碎骨也不起來。他下了這樣的決心,最後成道、如願了。

  

   我們也應該跟佛祖學。雖然自己業障深重、修行差,但是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有這麼好的機緣和條件,我們一定要把握好這樣的機緣,不浪費這樣的機緣,百日共修期間一定要取得成就,達至圓滿。這樣下決心就是安忍。若是聞法、修法的時候,能表裏如一地做,不用說真正入定以後,就是心稍微清淨了一會兒,內心的禅悅、喜悅也是不可思議,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盡量調整自己的身心,然後帶著滿懷喜悅的心情上座觀修,就是精進度。觀修的時候,學習了哪些內容,就專心致志地觀想哪些內容,這就是禅定。禅是專注,定是不散亂。無論你觀修什麼、靜修什麼,若是心能一直保持專注、不散亂、不動搖,就是靜慮度——禅定。

  

   思維、觀修的過程,如果我們能如理如法地做,肯定會生起智慧,心裏的好多疑惑、煩惱自然會消失。把思維不明白,不知道如何觀修的地方記下來,下座以後請教同修道友,或者請問上師善知識,解開這些疑惑,這就是智慧度。

  

   下座之前觀察自己上座的過程,不如法的地方就猛厲忏悔,如法的地方就回向。將觀修以及所有的功德、善根都回向衆生,願衆生早聞佛法,早證菩提,這就是布施度。這就是實修過程中具足的六波羅蜜多。

  

  …

《2011年百日共修開示 聞法方式(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