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百日共修開示 聞法方式(一)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菩提樹下的金剛座成道以後,連續轉了叁次*輪。佛講的所有的法都包含在我們甯瑪派的傳承裏,而甯瑪派的傳承又全部彙集在九乘次第的修法裏。
九乘次第修法有小乘、大乘。小乘指的是聲聞乘和緣覺乘,大乘指的是顯宗和密宗。顯宗指的是菩薩乘(波羅蜜乘);密乘就是密宗金剛乘,有外密和內密之分。外密有叁乘:事部、行部和瑜伽部;內密也有叁乘:瑪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九乘次第法包含了佛講的所有的教法,我們從中選擇了無上瑜伽(阿底瑜伽)——大圓滿法。
大圓滿法是九乘之巅,是至高無上的法門,是即身成佛的方法,在其他的法裏,沒有即身成佛的方法。大圓滿法的傳承從普賢王如來開始,一直傳到現在。傳承上師有遠傳的,也有近傳的。遠傳的上師有成千上萬,這裏說的主要是近傳的上師。近傳的上師也已曆經了十八代,他們是通過叁種方式傳承法脈的。
第一種方式是如來密意傳。我們的第一位傳承上師是普賢王如來,第二位傳承上師是金剛薩垛佛,兩尊佛之間是通過意念達到心心相通的境界傳承大圓滿法的,這就是如來密意傳。第二種方式是持明表示傳。從極喜金剛到蓮花生大士,他們之間是持明表示傳,主要是通過手勢等一些表示,把大圓滿法傳了下來。第叁種方式是補特伽羅耳傳。蓮花生大士到我們的根本上師晉美彭措法王之間,是通過補特伽羅耳傳,也就是口耳相傳的方式,把大圓滿法傳了下來。
上師們通過這叁種方式將大圓滿法代代相傳,從普賢王如來到我們的根本上師晉美彭措法王,大圓滿法的法脈從沒有間斷過,傳承也從沒有被染汙過。法脈不能間斷,傳承不能被染汙,否則對衆生的利益會非常小。我們想通過其他的法成就會非常難,但若是依靠這個清淨的傳承,依靠這個從未被間斷過的法脈,如理如法地學修,一定能成就。
修學密法的人,尤其是能修學大圓滿法的人,都是利根者,都是有大福報的人。今生今世我們遇到了無上大圓滿法,並對它生起了信心,說明我們就是利根者,就是有大根基、大福報的人,否則不可能遇到大圓滿法,也不可能對大圓滿法生起信心。
佛在印度金剛座成道後連續轉了叁次*輪,有不計其數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只是種形容。因爲衆生的根基和意樂是無邊無際的,所以佛所傳的法門也是無邊無際的。現在我們對至高無上的大圓滿法生起了信心,也應該對自己生起信心。有的人說:“學密法不是需要大根基嗎?我沒有這個福報,不是這種根基,學不了。”如果他自己都這樣認爲,那他肯定就沒有這個福報,也肯定沒有這個根基,這就等于沒有遇到大圓滿法,因爲他對大圓滿法沒有生起信心。但是我們不一樣,我們對大圓滿法生起了信心,否則我們不可能有希求,也不可能有想學修大圓滿法的欲望。既然我們選擇了大圓滿法,有即身成佛的願望,就一定要努力,一定要珍惜。若是我們能珍惜,能精進學修,即身成佛沒有問題。
大圓滿法的修行次第分加行和正行。加行分四外加行、五內加行和特加行。正行分立斷法和頓超法。立斷法——立即斷掉所有的妄念,當下解脫、成佛;頓超法——頓時超出叁界輪回,直接達到佛的圓滿境界。所以真正的大圓滿法正行就是立即成佛、即身成佛。我們通過學修這些加行,讓自己的相續成熟,然後通過學修正行,最後可以立即成佛。所以大家要有信心,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懷疑自己。世界上有那麼多人,有那麼多學佛人,能遇到大圓滿法,能真正學修大圓滿法的有幾人呢?
學修何種法都一樣,都要如理如法地學修。我們現在遇到了大圓滿法,並對大圓滿法生起了信心,有了修持的機緣和條件,就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學修。大圓滿法特別殊勝,但若是學修不如法,就沒有意義了,不但沒有功德,反而還會有罪過。這樣,正法也會變成墮落惡趣的因。
那怎樣才能如法地學修呢?今天我們就講聞法的方式,實際上這也是修法的方式。無論是聞法的時候,還是修法的時候,都要做到這些,這才是如理如法地學修。
首先是聞法的發心與動機。不管是聞法的時候,還是修法的時候,發心與動機很重要。《功德藏》中說:“只隨善惡意差別,不隨善惡像大小。”善惡主要是隨“意”,而不是隨“像”。若是發心與動機不善,那麼你所修的法也不是善法。
我們在聞法、學法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心態與動機有叁種情況:第一、不善不惡的狀態——無記的狀態;第二、惡的動機——惡念;第叁、善的動機——善念。
第一、不善不惡的狀態。如果在聞法或修法的時候,只是跟著別人學一學、念一念,沒有提起善念,也沒有生起惡念,這就是不善不惡的狀態。華智仁波切講過,以這種心態去做任何事情,連善根的種子都種不上,即使你是在聞法、修法。所以我們首先應該明確自己的目標,問問自己,聞法、修法是爲了什麼?
第二、惡的動機。若是爲了造業,以這樣的心態去聞思或者修行的話,就是惡。
第叁、善的動機。善的動機分叁種情況:下士道的發心動機、中士道的發心動機、上士道的發心動機。
下士道的發心動機,是爲了得到世間暫時的福報與利益而聞思修行。以這樣的心態做善事,只能得到人天的福報與暫時的利益,不能解脫,也不能成佛。這種心態是最下等、最下劣、最差的。
中士道的發心動機,是爲了自己從煩惱痛苦中,從六道輪回中解脫而聞思修行。以這種發心修行,福德資糧、智慧資糧、斷證功德都不會圓滿。若想成佛,以後還要重新進入大乘妙道,重新學修,最後才能證得無上正等覺的果位。
上士道的發心動機,是爲了衆生成佛而聞思修行。作爲大乘行者、大圓滿法行者,應該以上士道的發心,爲度化衆生而修成佛果。因爲自己在沒有解脫成佛之前,不能真正地利益、度化衆生。要利益、度化衆生,首先自己要到達彼岸,圓滿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證得佛果。自己證得佛果了,才有輾轉*輪的能力;輾轉*輪了,才有自己的教法;有了自己的教法,才能真正地利益衆生、度化衆生。之前都是給別的佛“打工”,幫別的佛傳法,替別的佛弘揚教法。雖然也能幫助、利益一些衆生,但這不是自己的教法。只有自己成佛後輾轉*輪了,才有自己的教法。這時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都來幫你弘揚你的教法,替你弘揚你的教法,這個時候你才有自己的事業。
學佛不能盲目,修行不能麻木。首先要明確目標,不要糊裏糊塗地學修。若是你沒有明確目標,不知道爲什麼學佛,爲什麼修行,爲什麼聞法,這就是我們前面說的不善不惡、無記的狀態。如果我們沒有明確目標,不管如何努力,都是白費!結果連一個善根的種子都種不上,根本沒有善根,也沒有功德。都好好地問問自己:我爲什麼要信佛?爲什麼要學佛?爲什麼要聞法?爲什麼要修行?要先搞清楚這些,把心態調整過來。
也許剛開始是下士道的發心與動機,是爲了世間的一些利益,比如有的爲了家庭和睦、身體健康而學佛修行;有的爲了自己與家人能夠平安吉祥而學佛修行;有的爲了升官發財、事業順利而學佛修行;還有些人不僅爲了今生今世的利益,還爲了來世能夠得到人身,或者能升天,得到人天的福報而學佛修行。這些都是最下劣,心胸最狹隘,目光最短淺的人的想法。佛講,這是下士道的發心與動機。我們聞思修的時候,不應該有這樣的發心和動機。
即使得到了平安健康、吉祥順利、升官發財這些暫時的利益,也一樣擺脫不了煩惱,脫離不了痛苦。這些福報都是暫時的,不是永久的,而且擁有這些福報的同時,又會增加別的煩惱和痛苦。現在我們前後左右看看,暫時健康的人有很多,但是他們仍然有煩惱,有痛苦。人煩惱、痛苦的原因,並不僅僅是因爲身體不健康,還有很多其他原因,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爲愚癡顛倒,心量太小。凡夫就是這樣,無論做什麼,都不會選擇中道,任何事情都看不透徹,看不全面。
有的人在病魔纏身遭受病苦的時候,就會想:我現在非常煩惱、痛苦,就是因爲身體有病。等我的病好了,煩惱就沒有了,痛苦也沒有了,一切就都好了,我就解脫了。身體健康,該有多快樂、多幸福啊!但是當病真的好了的時候,還會有別的事,也許事更多,煩惱更多,痛苦也更大了。我們會爲自己所承受的這些煩惱與痛苦找很多理由,但令我們煩惱、痛苦的真正原因不是這些,真正的原因是我們缺乏智慧。沒有智慧,所以就有煩惱;沒有智慧,所以就有痛苦;即使具足了世間的福報,也無濟于事。
有的人家裏不是很平安,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于是他就會想:要是沒有這些事就好了,我就沒有煩惱了,我就不痛苦了。不可能!一旦這些事沒有了,別的事緊接著又來了,不會間斷的。你什麼時候放下了,什麼時候就沒有事了,你沒放下之前不可能沒有事。
有人說“我家裏事多,還要上班,等我將來退休了、老了之後,我就可以安心、專心地學佛了。”不可能!如果你放不下,即使到了七八十歲,甚至到了九十歲、一百歲的時候,你還會有事的。若是你心裏早有准備,死亡什麼時候來都是一樣的,就不會有恐懼。若是你心裏沒…
《2011年百日共修開示 聞法方式(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