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百日共修 壽命無常(叁)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我們只有懂得無常了,尤其是懂得壽命無常了,才不會浪費人身,不會虛度光陰,不會錯過學佛修行的機緣。雖然我們也想好好地珍惜人身,也想發揮它真正的價值,想利用它承辦自他最究竟的利益,但是如果對無常沒有甚深的體會與感受,就很難克服無始劫以來懈怠懶惰,得過且過的習氣,不知不覺地就會與這樣的機緣擦肩而過。
我們學過了人身難得,也許很多人都對此道理有甚深的感受,真心想珍惜人身,想好好地利用它學佛修行,讓自己今生解脫成佛。但是我們的煩惱習氣不讓我們如願,它甚至會讓我們不知不覺地懈怠懶惰,得過且過。對無常沒有甚深的感受與體會,沒有生起真正的定解之前,我們很難真心實意地去修持正法。也許我們認爲自己已經學佛修行了,而且非常精進。但實際上都是一種表面上、形式上的學修,沒有真正地修持正法,也沒有真正地精進起來,這樣我們離成就還是很遠,要成就還是很困難。所以學修壽命無常的課程非常重要。
首先,我們要明白無常:萬事萬物都是緣法,都離不開無常的本性,都在刹那刹那的變化當中生滅,一刹那也沒有停止過。小時候的我們和現在的我們是完全不同的,今天的我們和昨天的我們也是完全不同的。昨天的我們已經過去,今天的我們也是在刹那刹那當中變化的。
外器世界相對來說是比較堅固、可靠的,但最終也要示現無常,也要毀滅、消失。與之相比,我們的人身和生命更是脆弱,更是無常,更不可靠。在這個世界上,能讓它生存的助緣非常少,能讓它毀滅的惡緣非常多,如聖天論師所言:“死緣極衆多,生緣極稀少,彼亦成死緣。”生命就像水面上的水泡一樣,隨時都有破滅的可能。
第二、思維內情衆生而修無常。如《解憂書》中雲:“地上或天間,有生然不死,此事汝豈見,豈聞或生疑?”意思是說,無論是在人間,還是在天界,有生必然有死,生而不死的可以說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連這樣一個懷疑的對境都沒有。
六道輪回的頂層是非想非非想處天,底層是無間地獄。從頂層到底層,所有的衆生都離不開無常的本性,都逃脫不了死亡。尤其是南瞻部洲的衆生,生命更是脆弱,壽命更是不穩定。我們現在生于末法時期,是五濁最熾盛、最濃厚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就像狂風中的油燈,隨時都有被風刮滅的可能。
其實我們從出生那天起就開始邁向死亡,時間每過一分鍾甚至一個刹那就向死亡靠近一步,每過兩分鍾甚至兩個刹那就向死亡邁進兩步。我們離死亡越來越近,這個過程一刹那也沒有停止過。如龍樹菩薩所說:“壽命多害即無常,猶如水泡爲風吹,呼氣吸氣沈睡間,能得覺醒極稀奇!”危害生命的因素特別多,處處都有,時時都有。我們稍微不小心就會有失去生命的可能。生命就像被風吹的水泡一樣,隨時都會破滅。
我們處于沈睡中,無數次平緩地向內吸氣,向外呼氣,期間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氣吸進來,呼不出去,就死了;氣呼出去,吸不進來,也死了。我們對于在睡眠期間沒有死去而能安然醒來,應當看成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然而我們根本不了解無常,根本不懂得生命有多脆弱,對生命的無常我們一點都意識不到,也沒有做好准備,躺在床上就呼呼睡去,還很有把握次日早上一定能醒來,可是誰能知道睡眠期間自己會不會死呢?
我們的壽命就像一桶水,有些人是滿的,有些人只剩半桶水,還有些人只剩下一點點,但桶都是漏的,裏面的水一直不停地向外流。如果沒有往桶裏面加水,桶裏的水即使再多,也會很快流光的。我們的壽命也是這樣,每時每刻都在減少,不會增加。
死魔隨時都在你的身邊尋找機會,一旦找到了機會,就會領你走進死亡。這時候,不管是你的領導,還是你的上師,還是你的親戚朋友,即使把你關在堅固的鐵箱裏,把四周都焊上,一點縫隙都不留,然後拿著各種兵器守護著你,也無濟于事。當死主閻羅王將黑索套在你的脖子上時,你只能是面色鐵青、淚眼汪汪、五體僵硬地被帶到死亡的大道上。此時此刻,大德不能吩咐,勇士無法救護,飲食無法引誘,你無處可逃,無處可躲,無依無靠,無計可施。即使你的勢力再大,權力再大,再智勇雙全,也無法能夠阻擋閻羅王的腳步。
在世間,對那些有權勢的人,我們可以去誘惑或賄賂他,想想辦法也能解決問題。但是閻羅王不受賄,請他吃飯他不吃,給他紅包他不要,無論怎樣都誘惑不了他。有些人生病了跑到醫院,想逃脫死亡,不可能!有些人快要死了,連醫院都沒辦法救治了,于是跑到廟裏想躲避死亡,不可能!然後他們會想:“能不能找個法力強大的師父念點什麼咒語,把這些病魔、惡魔驅走,讓我好起來?”想驅除死亡,不可能!有些人快要死了,還想:“快把門窗都關上,別讓這些鬼魔進來。”想擋住死亡,不可能!這個時候,除了自己往昔所積的善根,無人能救度你,無人能幫助你。
“沒事,阿彌陀佛、觀音媽媽多慈悲啊,到時候阿彌陀佛能來接引我,觀音媽媽能來救度我,我還有上師,上師的加持不可思議!”這時候,阿彌陀佛、觀音媽媽或具德的上師都不可能像抛石頭一樣把你抛到極樂世界去。你的人緣再好,親朋好友再多,也照樣無依無靠,孤獨無助,無可奈何。這個時候,到醫院通過各種醫療手段治療,法師念各種咒語等都無濟于事,即使藥師佛親自降臨也無法讓你擺脫死亡。
盡管你平時腦子很好用,很能設計,很能規劃,非常善于利用時機,但是面對死亡的時候,這些一律都不管用,你想盡辦法也逃脫不了死亡。若是你活著的時候沒有好好修行,沒有積累善根,到臨終時,阿彌陀佛也無法救度你,最慈悲的觀音媽媽也無法幫助你,上師也無計可施,任何尊者的大悲都不能庇護你。此時,你唯一的依怙就是自己一生中所修的善根,這個是你可以帶走,可以依怙的。除了善根和惡業之外,其他任何東西你都帶不走。這就是佛說“自己才是自己的怙主”的原因。
善根和惡業都不是物質,它沒有形狀,而是一些習慣、習氣或者是相續中的串習。善根是一種好的習慣,好的習氣,好的串習;惡業是一種壞的習慣,壞的習氣,壞的串習。我們的生命和相續是很多個刹那的連續,它是不間斷的,但是這些連續不斷的刹那是可以存留的。我們造下的惡業是可以改造的,因爲斷惡是在相續中,行善也是在相續中。斷掉或滅除相續當中惡的習氣,壞的串習叫斷惡,增長並發揮我們相續當中好的習慣,好的串習叫行善。所以斷惡行善是對我們生生世世都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現在雖然都投生爲人,但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有的人惡習重,從小就心狠手辣、無惡不作,有一些不好的習氣和習慣;有的人從小就特別善良,悲心強烈,喜歡做好事,有好的習氣和習慣。人到臨終的時候,只有善根可以依怙,所以我們要多積累善根,從現在開始就要分秒必爭、全力以赴地學修佛法,斷惡行善。
在世間我們還有很多緣沒有了,很多債沒有還。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一定要竭盡全力地去了緣了債,一定要趕在死亡來臨之前,把該了的緣了完,該還的債還清,否則就無法了脫生死。無法了脫生死就意味著無法了脫生死之苦,無法了脫痛苦和煩惱,無法了脫輪回。那怎樣才能了緣了債呢?就是無論對家親眷屬、親戚朋友,還是對有緣衆生,都要真心地對待,無私地奉獻、付出,不能虛情假意。
真心說起來容易,要做到卻很難。妄心不死,真心不活。在座的這些人裏,也許很多人都會想:我對家人是真心啊!不可能!如果你的妄念沒有斷除,哪來的真心啊?想了緣,就要真心地對待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能夠真心地、認真地對待,那才是了緣,也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
我們現在不是真心地對待,所以這個緣了不了。我們對他們再好,說得再好聽,做的事情再令他們滿意或高興也不行,也感化不了,感動不了對方。你希望對方滿意,希望對方高興,希望對方理解自己,這些都是分別、執著、妄想,這裏沒有真心,所以感化不了人心。這樣你對他再好,爲他做的事情再多也沒有用。這叫“冤冤相報何時了”,只是欠債、還債的過程而已,了不了緣。
沒有要求,不求回報,對方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對方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無私地奉獻、付出,這才是了緣、還債。若是你這樣做,不可能不感動對方。也許當時對方沒被感動,這也是自己的因果,也是消業的機會!你要想,這可能是自己的業障還沒有消,然後再發心,再付出,不斷地、不變地這樣奉獻、付出,沒有還不清的債!
有時候我們也偶爾爲對方做一些事情,關心關心:“今天天氣不是很好,注意身體哦,別感冒了!是不是今天沒有吃飯啊?要准時吃飯啊,不然身體壞了怎麼辦呢?”有時候也付出一些:“飯做好了,吃飯吧!”或者爲了他們賺錢養家糊口。但這些都是有要求,要回報的。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得不到相應回報的時候,就沒有勁頭了,就開始不關心,不付出了,甚至還一肚子的委屈,滿腦子的埋怨、後悔:“我對他那麼好,付出那麼多,他還不理解我,還這樣對待我。”這說明你所做的一切不是無私地奉獻、付出,否則不會有這樣的想法。他有沒有按你的要求做,有沒有回報是另外一回事,這些跟你奉獻、付出沒有關系。所以,要做到無私地奉獻、付出,難啊!
也許很多人認爲:“我對愛人,對兒女一點私心都沒有;我對某人是真心實意的,一點私心都沒有!”不可能!你沒有放下自我,沒有破除我執之前,不可能沒有私心。這都是假的,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沒有發現這種自私自利之心而已。沒有要求,不求回報,心才能坦蕩。無論結果如何,心裏都是亮堂的、高興的、喜悅的。如果有私心雜念,最終的結果就是煩惱、痛苦;如果沒有私心雜念,最終的結果不管是好還是不好,都是開心、快樂、喜悅的。
我們經常講了緣、了債、了生死。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破除我執,放下自我,就要斷除分別、妄想和執著,就要明心見性,就要看破、放下。
怎樣才能明心見性,才能看破、放下呢?現在我們講的、學的、修的這些都是方法。你按這個方法如理如法地學修,一步一步來,就能明心見性,就能看破、放下,就能斷除分別、執著和妄想,最後就可以破除我執,放下自我。那個時候,我們才能真心地對待衆生,才能做到放下,無私地付出,才能了緣、了債,才能了脫生死,才能擺脫輪回。擺脫輪回,就是永遠地擺脫痛苦,再也不要感受痛苦了,同時得到永恒的安樂,無比的喜悅!
壽命無常的課程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透徹理解,深刻體悟無常。你真正懂得了無常,明白了無常以後,才能看淡一切。否則,就總有這個事、那個事在困擾、障礙著我們。
雖然我們現在在參加百日共修,但是很多人快要被魔攝持了。他們總是被各種世間的瑣事困擾著、障礙著。“上師,我有大事,可不可以下山回家一趟啊?”這不是在共修嗎?有什麼大事啊?哪有比修行還大的事啊?是你把這些瑣事看得太重了,就變成大事了。外面的樹上有很多鳥巢,對那些鳥兒來說鳥巢非常重要,因爲它們把鳥巢看得太重要了;我們沒有把鳥巢看得太重,所以鳥巢對我們來說不重要。那邊一群小孩子在玩耍,他們用沙子蓋高樓,那些沙堆成的高樓對我們來說不重要,但是對那群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不能碰,碰壞了他們就會哭鬧,他們就執著那些。
對一個修行人來說,對一個渴望解脫的人來說,對一個真心實意修行的人來說,世間的瑣事與外面樹上的鳥巢和用沙子堆成的高樓一樣,統統都不重要。世間的瑣事好也好不到哪去,壞也壞不到哪去,好也是那樣,不好也是那樣,都能過得去。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災難面前人人平等。再有錢、再有權、再有名氣、再有美貌都沒有用。地震了,海嘯了,你到災難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美貌,看這些災難能退回去嗎?你把銀行裏的存款都取出來擺上,看災難能退回去嗎?在災難面前,街上的乞丐和皇宮裏的國王一樣,沒有絲毫的差別,所以不要把世間的瑣事看得太重了。
現在你爲什麼總有違緣障礙?就是因爲願力不夠,願力沒有超越業力!可憐,真可憐!業力太重了,願力不夠強大。若是你決心大,願力強,誰能攔得住你啊?修行是你自己的事,誰能阻擋得了你,障礙得了你啊?不要總是找借口:“女兒快要結婚了,若是那個場合沒有我,多不好啊!我是不是該回去一趟啊?”有什麼不好的,你一個老太婆,有沒有都一樣,那些年輕人根本不在乎,是你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兒子快要考試了,快要畢業了,我是不是要回去一趟啊?”兒子考試了,你回去幹什麼啊?是不是要替他考試啊?兒子畢業了跟你有什麼關系啊?其實就是因爲每天都要上座坐好幾個小時,自己坐不住了,就找借口。
有這樣一個學修、成就的機會,多難得啊!在這裏,尤其是百日共修期間,你到這裏就相當于到了如意寶洲,處處都是如意寶,自己應該多撿一些,多往包裏裝一些。等百日共修結束下山的時候,你應該是滿載而歸,而不是兩手空空地回去。重要的是看你是否真心想解脫,是否真心想成佛。若是你真心想解脫成佛,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壽命無常(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