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音靈感錄續編▪P32

  ..續本文上一頁,師喜,立請純師明日爲剃發。翌晨自起沐浴,更新尼衣,上殿禮佛畢,由純師爲剃發竟,又拜佛謝純師及衆人,始返室對鏡微笑曰:“如此,方清淨好見佛也。”旋勉曼妙二女出家,诏寶因努力修持,最後向遂初居士及諸女居士作禮而言曰:“人生苦短,生死事大,願君等專心淨土,蓮池會上好相見也。”即高聲念佛,至第叁日向西朗念,含笑結印而逝,時九月初五日,年四十五。翌晨入龛,體柔頂暖,容色若生。二女與夫及妾,旋均出家。

  按大集經臨終征驗偈曰:“頂聖眼天生,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蓋以人將死時,熱氣從下至上者超升,從上至下者墮落。若遇身冰冷,惟頂上熱者,必生西方入聖道,眼及額顱熱者生天道,心熱者生人道,腹熱者生餓鬼道,膝蓋熱者生畜生道,腳板熱者生地獄道。入龛時體柔頂暖,生西之征驗也。

  二、先見觀音 慶生尼師,俗姓厲,浙江定海縣人。二十歲至舟山圓通庵出家,發願持大悲咒十萬八千遍。庵僅叁間,亦無田産,賴勤儉操作。卅二歲募修大殿,添建房屋,訂立常住清規,每日早晚功課外,叁炷香念佛,遠近皈依出家者十余人。民國六年住持蕭山保蓮庵,組蓮社念佛。五十五歲發心掩關,每日持念法華金剛地藏經各一部,彌陀經十二卷,往生咒五百遍,佛及觀音聖號一萬聲,早晚禮華嚴經一千五百拜,叁年如一日,所集功德,回向西方,以報四恩,而濟叁途,屢感勝相。出關後仍禮念不辍。廿四年十月因感風寒,自知不起,囑備後事及隨時助念。十二月初八晚忽雲:“先見觀音菩薩,佛亦來矣。”徒衆均執香跪念,師唇亦開合念佛,至戌時唇不動而逝,年六十一。五更頂熱炙手,次夜封龛面如生。

  按閉關叁年,屢感勝相,佛及觀音來接,往生必矣。

  叁、起念觀音 根清尼師,江蘇啓東陳氏女。幼即奉佛持齋,性沈默,寡言笑。及長拒嫁曰:“人以愛欲,常爲家室,廣造諸惡,無有了期,我願出家,永離濁惡。”悉將衣飾付妹,年十八在家削發,師清德庵了凡尼師。民國十二年赴普陀常明庵受具戒回,被延爲住持,朝暮課誦,從未或間,一以念佛及觀音,求生西方,廣度衆生爲旨。生平不疾言厲色,不對視人,或與言必俯首應。不妄費常住錢,亦無私蓄,粗衣破衲,難行苦行。庵産不豐,率弟子服勞農事,而念佛不辍。素患瘰疠,悟人命無常,生必有死,一心念佛及觀音,堅不服藥,惟祝願如身命未盡,請佛慈祐,身命若盡,求佛接引而已。廿六年十月初六日預知時至,起念觀音聖號,至已時正念分明,向西側臥而逝,年四十五,戒臘十五,荼毗得舍利十余。

  按愛乃生死根珠,能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時也。臨終起念,必見觀音來接引也。

  第五節 接引居士

  一、臨刑坐脫 廣東陽江縣某青年,民國廿叁年因犯罪被縣長李仲振判處死刑,留監待決。適筏可法師到陽江講經,被請至監獄向犯人說法。某青年知十日內即將處死,聞念觀音菩薩,能救衆生苦惱,及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即無暇亂想,拼命念觀音聖號,日夜不停。臨刑之日,命坐籮筐內,擡至公堂宣判,迄驗明正身,始發覺其盤膝合掌,氣息已斷,異香撲鼻,頭放金光,隱隱有天樂聲。聲皆驚奇,送山安葬,縣長亦大感動,親往拈香禮拜。

  按因犯罪入獄始得聞佛法,知將處死始拼命念觀音聖號,即先坐化,往生極樂,轉禍爲福。際茲亂世,國難當頭,望各拼命念觀音聖號,定可免刀兵等劫難,更無別法可資幸免也。

  二、示期西歸 傅春溥居士,名川,法名禅川,字航西,江西清江縣人。幼喪父,母聶氏,苦節教養,習法政巡警學,曆任科員所長校長等職。母奉觀音大士,持素念佛。民國十七年母病,發願朝普陀,禮觀音,弗藥而愈。二十年九月至普陀還願,禮梵音洞,感大士示現白衣持淨瓶楊枝相。複求明宿命,見一頭陀衣服藍縷,乃悟輪回之非虛,而求出離之益切。赴蘇州報國寺谒印光大師及德森法師,始聞淨宗法要。嗣後弘化社出版佛書,各有所贈,而信解益增,遂函懇皈依德師,複承過樟樹鎮時爲授五戒,信願念佛及觀音,精進不懈。雖家貧多累,體弱善病,概置勿顧。廿七年春夢大士示以期在七月,迨七月十五日後忽抱病,一心念佛,忘其病苦。廿六日病危,家人哭泣,笑止之曰:“吾當于叁十日西歸。”至時端坐椅中,結彌陀印,凝視佛相,安然西逝,年四十八。體冷頂溫,容妍逾生,荼毗異香馥郁,白光向西去。

  按貧病勿顧,已看破放下也,故能笑止哭泣,安然坐逝,自在往生也。

  叁、專念觀音 關綱之居士,居官數十年,四十二歲皈依叁寶,二十年來專修淨土。民國廿九年起時多病苦,卅一年春始知爲腸癌。五月十九日病漸重,請趙樸初居士簽證遺囑,謂“求生淨土不難,現已步步走近。常觀想觀音大士像,曾數夢見,願接引生西。惟病中持齋未淨,深自忏悔,生死大事,煩汝相助。”趙擬約道友念佛。關雲:“甚善!可同念觀音菩薩。”見德森法師後至,喜形于色,合掌雲:“請師領衆爲我專念觀音,求菩薩領往極樂。”師以不如專念阿彌陀佛,求佛接引等語堅勸之,終以念觀音爲妥,不必改念,師乃借詞而去。再請興慈法師開示,囑口念心想,與觀音心心相印,決定往生。隨衆念至傍晚,忽雲:“妄念甚多,大士無刹不現身,何至今不見?”趙即奉觀音像于榻前,見像合掌高聲念南無大慈大悲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旋以曾到蓮池,不見大士而返,疑有業障,請衆爲誦大忏悔文,及念聖號,約一小時,忽歡呼大士已來,命衆人均跪榻前。自雲:“大士在蓮池中,蓮花圍繞,我真樂極。”問見彌陀否?答未見,但見大士甚明晰。隨合掌高聲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目光常注虛空,不複言語。次晨興師至,仍舉手作禮,師囑閉目靜念,領衆念觀音聖號,不疾不除,漸見目光收斂。唇颚微動,隨同默念,午時氣息漸微而逝,子時後頂猶溫。

  按觀音爲彌陀左輔,同爲西方接引導師,饬終助念,應以其平日專持者爲主,較易得力也。因持齋未淨,故多病苦業障,幸知忏悔,仍獲往生,否則危矣。

  四、生西緣熟 陸水範居士,名鴻初,字海望,法名蓮海,浙江余姚人。清孝廉,國立北京大學農學士,曾任浙江省立甲種農業學校校長、農事試驗場場長、及浙江大學教授等職。晚歲皈依寶靜法師,與李圓照何慧昭居士等創設余姚佛教居士林,常住林中,斷絕外緣,苦行自甘,執持彌陀及觀音聖號,晝夜無間。素病腹,屢禱觀音大士辄應。民國卅二年八月病複作,痢甚,堅拒醫藥,經四晝夜,色力雖疲,神志益朗,告衆曰:“余雖櫻疾,身無病苦,昨夕已蒙大士示現,生西緣熟,乞予助念。”翌日吉祥而逝,頂熱曆七時不退。

  按斷絕外緣,執持無間,勇猛精進也。生西緣熟,仍請助念,爲衆示範也。此傳列弘刊雜載蓮修策進之首,前匆纂淨土聖賢錄四編時,漏未收入,謹選錄于此,以志吾過,而備再版補遺,或後賢續纂五編時之采擇也。

  第六節 接引女居士

  一、病念不辍 梁尚堅居士,廣東番禺梁少華居士之次女也。肄業越山中學,十五歲患瘍,時愈時發,醫囑靜養,仍力疾用功。父母同修淨業,亦追隨念佛,恒誦心經、大悲咒,即疾發臥床,仍口念不辍。病笃時形神清晰,舉手禮佛,忽曰:“兒一時頓覺安適,將往佛國。”旋又曰:“觀音菩薩親來接引,兒隨往矣。”母在旁悲傷,急搖手止之曰:“母亦持戒念佛,將必會面,何悲爲?”語畢,即跏趺結印含笑而逝,時民國廿二年八月初叁日,年十八。家人爲直手足,翌日又結印如故。

  按恒誦心經、大悲咒,病臥不辍,故蒙觀音親來接引,含笑而去也。

  二、婆媳西歸 許淑瑩居士,湖南善化人,隨夫李某寄寓北平甘石橋。性慈善,好行善事,而自奉極薄,尤愛惜物力。事姑李母有年,見姑念佛,含笑西歸,遂信佛念佛,家供觀音聖像,日日瞻禮,虔誠祈禱接引往生。民國廿叁年正月十八日忽沐浴甚潔,念佛最多,起居飲食如常。申時忽頭昏安睡,尚與子侄閑談,稍停即西逝,兩手結印,面有笑容,年五十二。兒女均跪念佛,鹹聞異香,翌日猶未滅。

  按觀音菩薩有求必應,既日日禱求接引,故獲身無病苦,蒙接往生,方心喜而笑。否則,四大分離,如生龜脫殼,痛苦難當,欲笑而不可得也。

  叁、觀音接引 江西何夫人,修淨土十余載,任廉江念佛林林長,領衆念佛,精進不懈。民國廿四年九月忽雲:“觀音菩薩前來接引。”即安詳而逝,景象極佳。

  按念佛者必念觀音、勢至及清靜大海衆菩薩,故蒙觀音前來接引也。

  四、常見聖像 郭母陶居士,雲陽人。幼通經史,爲郭靜存居士之繼配,生子莘仲。前妻遺子聘初及一女,叁子尹叔爲庶出,亦襁褓失母,教育諸子如己出。夫以道員次雲南,被舉爲資政院議員。子聘初留學日本,任統計局參事。獨率長媳及幼弱家居,素持觀音齋,好善樂施。民國元年夫子均回,迎源善法師住持滴翠寺,舉家皈依,皆教以念佛兼觀像。十六年聘初預知時至,囑弟後事,禮佛叁拜,退而坐化。母由是信佛益笃,日課經咒及佛號數萬,每月茹素之日居其半,並督率家人念佛。廿一年後,念佛時辄見觀音聖像了了分明。仲建慈航閣,廿四年十月落成,欣然往觀,拜大士像,驚爲叁年來所常見,留止閣內不忍去。冬月廿四日微感不適,翌午囑仲曰:“吾明日將去,亟請寺僧率家人助念,慎勿悲泣。”自持數珠,喃喃隨念,由洪亮而漸隱約,唇頰微動,至翌晨寅時含笑而逝,享壽七十四,越日大殓,身軟頂溫。

  按念佛時辄見觀音聖像,觀像成就也。故預知時至,含笑而逝,必見觀音前來接引也。

  五、再見來接 林母陳妙蓮居士,浙江泰順縣人。樸素勤儉,民國廿一年與長子林萼同持花齋,次年子發願長齋念佛。廿四年母病,子勸茹素同修淨業,病旋愈,即皈依寶林寺融度法師,早晚課持往生咒、阿彌陀佛、及觀音聖號,寒暑不辍。廿七年九月忽精神疲倦,十九…

《觀音靈感錄續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