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並非造物主所造,而這種業因有的是前世,有的是現世。例如上海這個商埠,在清初是沒有的,到了五口通商之後,才由各國和中國的人士合力建設起來。各種物質的建設,不單是全上海的市民直接間接的費過心力,就是全世界的人民亦都有間接的貢獻。這種因果全屬現世,惟日月地球之成因,則全屬前世。佛教的因果律不受時間限製,有前世種因至今世遇緣而成果者,有前世種因至後世方能成果者,有今世種因今世即能成果者,有今世種因須至後世方能成果者,全視緣之具備與否爲斷。世人往往誤將前世造因今生所受之果報,認爲今世所造,遂妄謂某人今生作善,反得惡報,某人今生作惡,反得福報,不知惡者福報造因在前,今生所種之因,尚未成果。
此因果律說明果報是自作自受,雖父子亦不能代替。世人往往說某家祖宗積德,故子孫得福報,實則此非了義。要知子孫受福報,是子孫自造,非關祖德;惟祖宗積德,能感同業相聚,故得有福人來爲眷屬,這才是了義的解釋。又此因果是平等性,能生之因,必爲所生之果,所生之果亦必爲能生之因,因果非固定,皆是對待而成。如以物質的因果爲例,則紗爲棉花之果,亦爲棉布之因,棉布爲棉紗之果,又爲衣服之因。又以人事爲例,則父爲祖之子,亦爲其子之父,祖亦如之,可推至于無窮。故知不平等因非但不合比量,亦違現量。又從此因果律可以推知人生必有叁世,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因爲因果是相續不斷的,因果律中無第一因,亦無最後果,因前複有因,推之無始,果後複有果,引之無終,佛說六道輪回,其理即據于此。我們縱然無神通可以證見,但核之以理,其說可信。
或曰:物與物的因果關系,曆曆分明,人人皆知,物與心的因果關系,亦尚易曉,如一切物質皆能使人感受苦樂憂喜,惟心的作用是否亦能使物質發生變化?曰:然,以心爲因而生物果,名異熟果,必須異時而熟,非一生可成,不易證知,但以心爲因而使物質發生變化,則現生不乏成例。譬如我們聽人說起酸梅,口中不期然的出生津涎。又如登臨懸崖絕壁時,心中一念危險,腳底便覺酸軟。又如夢遇女人而遺精,此女又豈實有?昔李廣入山見虎,拔箭射之,近視之,是石非虎,但箭卻入石沒羽;既知爲石,累射不入。鸠摩羅什幼時隨母入寺,見一缽,戲以覆其頂;及取下,審知是鐵缽,即無力再舉。由此種種事例,可以證知心的作用,亦能改變物質。因爲物質的重量硬度,本非物質所實有,必待身根的增上緣,方能使身識起重量硬度的感覺。此增上緣起變化時,則此重量硬度自亦隨之變異,故石可變成如肉之軟,鐵可變成如瓦之輕。此事雖頗希奇,但在唯識學言之,實極平實合理。故知因果律之所包,色心心色的變化都在其內,即無有一法的變化不受此律支配,名曰萬有因果律,誰曰不宜?
(叁)生滅斷常的妄執
世人因爲不達一切法因緣所生,遂以一切法爲真常實有,堅執不舍,因此人人對于他的身命財物,便特別寶愛,及一旦見人死亡,或見財物破滅,則又以爲從此斷滅,不能複生,令人悲觀消極。若知一切法因緣生,即知一切法無有自性,生是幻生,滅亦是幻滅。因其隨因緣生滅,故說非真常,亦非實有,因其生滅皆幻,故滅非斷滅。若是斷滅,則滅後安能複生?若是實有,必不能滅。舊物理學家亦曾誤認物質實有,故說物質常住不滅。若物質真是實有,便決不能滅;若物質真能滅者,滅則不生,則此山川人物必至滅盡,永不能生。現代科學家始證明物質並非常住,可以變滅,但此滅並非真滅,乃是幻滅。物質滅則能量生,能量滅則物質生,二者可以互變,故知所謂生滅,但是假相有變化,其本體未嘗生滅,未嘗變動,故佛說一切法不生不滅。但不達此說真義者,又誤認一切假相不生滅,執爲實有,成爲常見。及聞佛說假相有生滅,則又誤認本體有生滅,執爲斷見。常見猶是俗見,斷見則爲邪見,其弊遠甚于俗。每聞世人說,做人是空的,勸大家看穿點,有得吃便吃,有得穿便穿,何必自苦?于是人雲亦雲,以爲達觀。在佛教看來,則一點也不通達,完全是愚癡不明的說法,一半是斷見,一半是常見。他說的空,就是斷滅空,不是佛教所說真空妙有之空,因爲他尚未忘情于吃著的嗜好,他認爲吃著是真,其他是空,他看見斷滅的已斷滅,未斷滅的趕快享受,豈非斷見外又有常見?由此斷常妄見,一方面盡情享樂,貪著五欲,一方面斷滅慈悲,懶于修善,這還是現在一般安分守己人的人生觀。其有深著斷滅邪見者,則以爲因果報應全系神道設教的愚民政策,彼自以爲非愚民,惟恐天下之利不歸于己,惟恐天下之權不集其身,不惜衆生性命,供彼犧牲,如是人等,日日造地獄業,命終安得不入地獄,受無量苦?茲將生滅斷常之理列表于左,以除妄執。
佛說
| ┌真體——不生不滅——非斷
┤
└假相——有生滅——非常
|
衆生認假作真——妄執
|
┌
│
┤
│
└
| ┌已生
┤
└未滅
┌未生
┤
└已滅
| ┐
├爲常
┘
┐
├爲斷
┘
|
再舉科學的實事爲喻以說明之:現在人家屋裏裝的電燈線,電廠發電後,將開關一啓,燈即放光。在不明電學原理的人看來,此燈光度穩定不變,以爲電流亦不變;那知電流的數量和方向刻刻在變,燈光當然亦變,但變得很快,所以肉眼並不覺得,因此起了“常”的幻覺。又以爲此電流是從電廠送來,與自來水從管子中來相同,因此又起了“來”的幻覺。若照電學來講,此電流名曰交流,數量的變更,是依照正弦曲線的,先自零值起向某一方向增長,迨達某一高值時,逐漸減小以至于零,再從零起向相反方向增長,達最高點,再行減小以至于零,以後便照上循環變化。由此可以知道電流是沒有一瞬的時間穩定的,時刻在那裏生長變滅,生已複滅,滅已複生,生生滅滅的循環不息。又可推知此電流是在電線中往複振蕩,啓開關時,電線中並未增加其質量,閉開關時,電線中亦未減少了質量,電線的許多銅原子仍保持其原有電子數量,並不因電燈的啓閉而有增減。既不增則無電子生,既不減則無電子滅。既電流生滅相續,則知非常。既銅原子的電子不減不滅,則知非滅。開燈時,電子能生燈光,故與閉燈時的電子功能不同,故知非一。但動時的電子,即是靜時的電子,故知非異。電流來時,實僅使電線中的電子振蕩,並非真有電子從電廠送來,故知非來。電流停時,銅中電子亦未離去,故知非去。由此一喻,再看佛經中所說“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等句,即可思過半矣!
《佛教科學觀 四、佛教的緣生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