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踏入異國他鄉的戰場,每個人的熱血都沸騰起來,個個都變成瘋狂的劊子手,殺戮之心如瘟疫般傳染了每一位侵略者。在慘烈的屠殺之中,是什麼使得人們如此殘酷無情?真正的罪魁禍首就是內在瘋狂的嗔恨。所謂的地獄在何處呢?地獄就在這把對他人憎恨難忍的怒火之中。
在這個世界有些人的眼中,不僅人與動物之間有著天然的鴻溝,人與人之間也有著天生的不平等之處,人不僅因爲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的不同,被劃分爲叁流九等,而且還有因爲民族、信仰、膚色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平等之處。人們的內心時常會編製出種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來,對于說同一種語言或者屬于同一種族、同一膚色的人表示認可表示友好,而對于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卻橫加蔑視,認爲自己高于他人或者自己的種族高于其他種族,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文化高于其他國家其他文化。這種歧視觀的極致,就是希特勒的種族滅絕理論,希特勒認爲他自身所處的雅利安種族是世界上最高貴的民族,其他民族則爲低下,尤其猶太種族最爲低下,希特勒及其輿論宣傳喉舌編造出種種種族歧視的理論,並且通過戰爭來實施慘絕人寰的種族滅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占領波蘭之後,曾修建過無數的集中營,奧斯威辛集中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例,1940年到1945年有四百多萬人慘死于此,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被一列列火車拉往集中營,從事最艱苦的勞動,然後被放入各種爲屠殺服務的醫學實驗室和毒氣室活活殘害致死,或者被機槍掃射,死難者的人皮被納粹製成書籍、燈罩,脂肪被製成肥皂,頭發、骨骼則被製成化工品。
在陰暗潮濕的簡陋小篷中,那些不被當作人看的人們衣不蔽體,食不裹腹,日日誠惶誠恐,不知死亡何時會降臨到自己身上。一個納粹軍官將一個猶太人拉出來槍殺,就如同餐館裏的廚師將一只雞從雞籠裏提出來殺死一樣簡單,一個人的生命甚至會成爲喪失人性者一場賭博的賭注,或者如動物一般成爲遊戲玩樂的對象。
看到這一幕幕慘不忍睹的人間地獄畫面,人們不禁會想到,作爲有理智有思想的人有時竟比動物狂暴萬倍,喪失理智被嗔恨心蒙蔽的人,可謂是世上最危險最暴力的動物。人間的活地獄就在人們的內心,人由無明驅使而産生不可遏製的嗔心,由于內心憎恨的暴發,使人變成了披上人皮的猙獰魔鬼。
人們何時才能領會到世間一切衆生悉皆平等的道理,何時才能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時,也同樣敬重其他生命?人們應該把尊重他人的生命這條天理深深地銘刻在自己心中,從剛懂事開始,就應該明白他人生命和自己的生命同等重要,同樣神聖不可侵犯。世上不存在任何可以任意賤踏他人生命的理由,但願這可怕的夢魇般的情景不再重演。
4、戰爭的因果
人們不禁要問在戰場上交戰雙方彼此並不相識,如果不是被政治家、戰爭狂迷惑人心的輿論所蒙騙的話,個人之間甚至可以說並沒有什麼利益沖突,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如果不是因爲戰爭,一個日本兵和一個中國農民會有什麼沖突呢?爲什麼在戰場上變成非要對方的命不可呢?這個世上有無緣無故的恨和無緣無故的殺戮嗎?
這個原因就是因果報應,請聽下面一首古詩:“千百年來碗裏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且聽屠門夜半聲。”在多生累劫中,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互相殺害,今生你殺死我,來生我殺死你,如此輪番殺戮,未曾休止,這都是因果報應明然不爽的表現,看看人間互相殘殺的慘重之相,又如何不令人淚流滿面,如果人們能深信因果,敬畏因果,知道這樣互相殺戮無有了結之時,誰還敢對別人的生命狂妄下手。
翻開曆史的檔案,曆史上挑動戰爭的戰爭狂都沒有好下場,玩火者必自焚。希特勒、東條英機、墨索裏尼這些妄想吞並世界的戰爭狂不是自殺就是被絞死,這僅僅是現世的報應,來世還將墜入地獄飽受多劫的苦難。
世上的人如果沒有因果報應的觀念,就會無有控製地爲所欲爲,什麼樣凶殘暴虐的行爲都能製造出來,以爲自己造了惡行,占用他人的財富資源,果實在手,還不會受到懲罰,這真是愚癡人的一廂情願。悍然發動戰爭者對因果報應或者無知,或者不屑一顧,然而天道好還,這些造惡者終將受到因果律的懲罰。
二、戰爭與科技
1、武器與科技發展密切相關
“知識就是力量”,這是英國學者培根的一句名言,知識的進步給人類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知識推動了人類文明的演進,但是知識一旦被人們心靈深處的黑暗面所利用,則會産生巨大的負面作用,當科學技術與人們內在根深蒂固的嗔恨心相結合並將它作爲殺生工具時,人類就會製造出一代比一代殺傷力強的武器,這時知識就成了屠殺同類的邪惡力量。
戰爭從最簡單的原始人赤手空拳的博擊開始,到以棍棒和石器爲工具的械鬥,爲了使自己的一方贏得最終勝利,人們總是以心智來拓展鬥爭的方法,人類的才智非但沒有用于消除戰爭,反而使戰爭愈演愈烈。戰爭的形式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改變,人類發展了什麼樣的科學技術就會有什麼樣的戰爭形式。
在每個時期,人類最尖端的科技總是會被利用到軍事上去,這與人們想借助科技造福人類的善良願望大相徑庭。二十世紀的核技術、電子計算機這些代表一個時代最尖端的科學技術,實際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爲適應戰爭需要而産生的。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們竭盡心力苦苦探索的大量研究成果最終被轉化爲更精確更強有力的殺害同類的武器,人類的智力在屠殺同類方面發揮得淋漓盡致。
中外軍事專家普遍認爲人類迄今爲止共出現了六種戰爭形態,這些戰爭形態每一次都是由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推進的。
第一代戰爭以冷兵器爲標志,影視中經常看見的古代以刀、劍、長矛、弓箭爲主的戰爭場面,即是第一代戰爭的圖景。
第二代戰爭以使用*和滑膛槍爲標志,用于節日燃放煙花鞭炮和道士煉丹用的*以及用來勘測風水的羅盤,從中國傳入歐洲,被歐洲人應用到軍事上,從而産生了第一次武器的飛躍。殖民主義者憑借火槍優勢,開始在古老的非洲、亞洲、美洲瘋狂地掠奪當地土著的財富、土地和人口。
第叁代戰爭是18世紀末以槍膛和炮膛中開始有了膛線爲標志,軍隊形成步兵、騎兵、炮兵等合成軍。
第四代戰爭是以使用自動化武器和機械化武器裝備爲標志,比如坦克、飛機、裝甲車輛和電信裝備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
第五代戰爭以核武器爲標志。
第六代戰爭以高技術精確製導武器爲標志,這是隨著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的新興發展而相應産生的。
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人類實現了在空中飛翔的夢想。然而十年之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變成了殺人的武器,從此人類從陸地海洋的征戰延展到空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坦克、大型戰艦和毒氣被廣泛運用于戰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轟炸機和殲擊機大量運用于交戰雙方,海戰中出現了龐然大物——航空母艦,導致戰場由陸地向無邊的海洋延伸,空中武器和海上武器相互配合,第二次世界大戰真正成了海陸空全方位的厮殺。
1941年,美國總統羅斯福開始批准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工程,到1945年初,美國動用15萬人,耗資20億美元終于研製成原子彈。1945年8月6日,美國飛機在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後又于8月9日,在日本長崎投擲了第二顆原子彈。原子彈造成了巨大傷亡,整個廣島和長崎被夷爲平地,據1945年12月31日統計,廣島死亡人數達14萬人,長崎死亡人數約7萬人,原子彈巨大的殺傷力震驚了世界。
1949年蘇聯投放了第一顆原子彈,從而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人類從此進入核威懾時代,生活在核武器的恐怖陰影之下。盡管人類在戰爭中投放原子彈只有一次,但據西方統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215次局部戰爭中,約有33次曾考慮過有限使用核武器,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美國都曾考慮過使用核武器。核武器成爲威懾對方的重要手段,成爲一個國家力量的象征。
現代核武器如果應用到戰爭中,戰爭將沒有勝利者,使用核武器只能使雙方同歸于盡。今天人類的科技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隨之人類自我毀滅的能力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些核武器一旦發射,僅僅數小時之內,就可以將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毀滅數十次。盡管美蘇兩國已經進行了多次核裁軍,今天人們的頭頂上仍有數萬顆核彈頭,爆炸力比投放廣島的原子彈強大數十萬倍。人類的理智如果失控,就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從電子計算機和攜帶核武器的轟炸機出現事故,個人操作的技術故障,到領導人的判斷失誤和盲目沖動,都有可能給人類帶來難以彌補的滅頂之災。
2、軍備競賽
人們總是以和平和自衛的理由來發展新式武器,每一方都想保持自身在戰爭中的優勢,一旦一方力量超過另一方,另一方肯定不甘示弱。當美國製造出原子彈之後,蘇聯隨後就製造出原子彈以打破美國的核壟斷。美國爲了保持其在核武器方面的領先地位,又研製出殺傷力更大的氫彈,隨後蘇聯同樣製造出氫彈。在航天技術方面,蘇聯開始時占據上風,美國則不甘落後,勢必要迎頭趕上,人們口頭上在說探索太空奧秘,但另一方面卻在加緊發展太空武器,要把戰場擴展到太空中去。就這樣,人類展開了無休無止的軍備競賽,從常規武器到核武器再到太空武器,在這種拉鋸式攀升的軍備競賽中,人類最終製造出可以毀滅地球數十次的現代化武器庫。
在不斷攀升的軍備競賽中,人類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耗盡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據1988年第叁屆裁軍特別聯大的研究報告,世界上300萬科學家和工程師中約有25%從事軍工研究,世界上有6千萬到8千萬人受雇從事軍工生産和活動,1986年世界軍火總産值約爲2000億美元。爲了使自己國家的軍事力量不斷升級,各國都投入巨大的經費用于軍事…
《《正法妙音》第四冊 警世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