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叫慈悲

  什麼叫慈悲

    一般人都知道,孔孟談「仁義」,耶稣講「博愛」,佛教行「慈悲」,其意義是:寬惠正直,愛人無私爲仁義;神愛世人爲博愛;如果說,慈愛與同情,加之以憐憫,爲慈悲的話,尚不能完全表達慈悲的真義,在此應當有進一步求得了解的必要。

     依佛經的記載,慈悲二字的定義是:「與樂曰慈,拔苦曰悲」,如對人來說,拔人之苦,與人以樂,此乃對人之慈悲。按「慈、悲、喜、舍」,是佛教的「四無量心」,而慈與悲,乃四無量心之二無量心也。然而佛教行慈悲,不僅限于人類,凡對一切衆生,皆應行慈悲,這叫「大慈大悲」,智度論上說:「大慈,與一切衆生樂;大悲,拔一切衆生苦」,所謂一切衆生者,乃包含「叁界」之內,水陸空行,胎卵濕化,「四生」「九有」,無量無邊,廣說難盡。

   如果我們以一種慈悲心,視天、人、鬼、畜及地獄,十方「六道」衆生,如自己父母、兄弟、姊妹、子侄等親人眷屬,緣之而常想給與快樂,解除苦惱之心,此爲「衆生緣慈悲心」。以上多是凡夫或學佛未斷煩惱的人而起的慈悲心;修學佛法的行人,既已斷煩惱,入聲聞、緣覺、菩薩之叁乘聖位,了達一切法空,已破吾我之相,滅一異之相,所謂滅一異者,乃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之聖者,憐愍六道衆生因不知萬法皆空,執著不舍輪回之苦,而一心欲拔此諸衆生之苦,使之得樂,隨其意而拔苦與樂,這叫「法緣慈悲心」。若已達佛地,諸佛之心,是不住于有爲無爲性之中,不住于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之中,知一切緣法皆不實,所見衆生,無非顛倒虛妄,故心無所緣,但佛以衆生不知諸法實相,而輪回六道,心著諸法,取舍分別;故佛心已無衆生緣,而使一切衆生自然獲得拔苦得樂的利益,這叫「無緣慈悲心」。總而言之,凡學佛的人,對一切衆生,不論有緣無緣,不起分別執著妄想希求之心,視彼之身,等同自己之身,常思拔苦與樂,常行拔苦與樂之行,這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心。

     在這法界之內,凡衆生皆苦惱,唯有佛教的大慈大悲方能救濟,使衆生離苦得樂,故觀無量壽經曰:「佛心者,大悲心是,以無緣大慈,攝諸衆生。」故十方叁世諸佛世尊,以大悲爲根本,若無大悲者,是則不名爲佛;菩薩與聲聞緣覺之慈悲,亦自佛心而出,故佛之慈悲,真是偉大已極。慈悲之心,雖通于十方叁世諸佛菩薩,然就行慈悲之道,以觀世音菩薩的行願,尤爲特出,故公認大悲觀世音可爲慈悲法門之代表,故有觀音即慈悲的說法,真實不虛,請觀音經上說:「一切興世安樂衆生故,異口各各身端坐金剛座,口出五色光蓮華葉形舌,贊歎大悲者,調禦師子法。」這位大悲者,當然是指大慈大悲,普門示現,救苦救難廣大靈感的觀世音菩薩了。

✿ 继续阅读 ▪ 什麼叫無明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