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此怎能全盤了解佛法呢?”
“佛法雖然廣泛,但其經義卻是獨一無二的,例如嘗過一滴海水,便能了解整個汪洋海水是什麼滋味。我覺得每位法師的道理都是微妙的,尤其法師的莊嚴威儀更能令人産生清淨的念頭。”我又繼續道:
“關于念佛、說誦經未得感應,我想那是因各人誠心的程度不同,因此所受的感應也有很大差別,最主要的我們必先具備大誓願力。大誓願力正如茫茫大海上的燈塔,無論海上起什麼狂風巨浪,它還是屹立著照耀大海。佛法無邊、衆生平等,應該是沒有出家、在家之分別的。”
她說:“我已漸了解大乘妙義了,以後佛教會如有法師講經,我一定去參加。如果還有其他事要我幫忙的話,我也將盡力而爲。”
另有位師姊告訴我說:“前次蒙您代我誦經,榮獲靈異;事後我開始持長齋、誦經、念佛。最近深覺自身汙穢,想和外子商量,希望他另娶太太,使我能專心向佛。”
我答:“您的想法雖然很好,但夫妻的因緣並非如此容易解決的。世上往往有種男人結婚後,感到人生無常,想過清淨的生活,卻被太太阻撓;也有太太想誠心向佛而被先生反對的。依我看來,男人離開太太去專心學佛比女人離開丈夫所獲的效果較大。因女人先天具有母性愛,不容易丟開孩子和家庭;我想,您還是在家利用時間學佛就好了;如果勉強出走,也許更會遭到不幸的意外事件。論起在家行道正如“逆水行舟”,難免受諸魔幹擾;但所遇魔關愈多,也愈能堅定心志,達到光明的途徑。數年前我聽淨心法師說:“佛法可謂逆世間法”,它的含意和我所說的“逆水行舟”完全相同。”接著我又說:
“世人以殺生爲食,以愛欲爲樂;但佛法認爲殺生及淫欲皆爲人造地獄。近來電視事業相互競爭,每家電視臺皆推出精采片子,吸引大衆,使大部份人沈迷于看電視,一有空閑便坐在電視機前,一坐就長達數小時;大家都認爲坐下來看電視是最享受不過的,未料到寶貴的時光都逐漸地被消磨掉了。我家的電視正擺在廚房與臥室之間,每天作飯、吃飯、睡眠,無時不與電視見面,鄰人都說我非常幸福,隨時都能看電視;而事實上,我覺得自有電視機以來,最耽誤我的工作及打擾我清淨心情的就是它,因此,盡量避免;不料一些鄰居每天不間斷的按時上門,發現我不想看便說我過于迷信佛教,連如此精彩的節目也不想看了。有這種評斷,使我更體會出佛法就是“逆世間法”的道理。”
“每次我看電視,一到晚上睡覺前,電視內的情節內容曆曆如繪,浮現在眼前,不知您有無同感?”
我回答:“我覺得看電視除了浪費時間外,不會受其形像影響。電視節目雖然精彩,但身爲佛弟子的我們,應以弘揚佛法爲先,其努力的精神、方法,應比電視節目精彩萬倍,更能吸收大衆才對。而實行菩薩道的佛弟子,還必須具有如地藏菩薩般的“我不入地徹,誰入地獄”之偉大精神;此所謂地獄,並不僅限于陰間的地獄而言,像諸菩薩時常在弘法中,受盡諸惡人阻撓,此亦是屬入地獄。歸納而言,假如菩薩畏近地獄,焉能廣度衆生出苦境?”
她聽後,思考一下,又說:“多謝您的啓示!我現已完全明白“逆水行舟”的含意了。還有我的身體健康欠佳,實在是煩惱透了;另一方面,生存在這複雜的社會裏,一切以競爭爲主,使我不免時生欲念。依您之見,如何消除這些呢?”
“我倆實在是同心同德,不過,您的慈悲爲懷與樂善好施精神我卻無法比得上。身體不好,精神痛苦,那是因外魔入導致的;而生活在美滿家庭裏時生欲念,卻是因自心魔産生的。依我的體驗,要消除這兩種魔關:在逆境受苦時,內心第一要先想到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的身邊,正以慈悲眼光垂視我們;其次要認清一切乃虛妄假相不足爲懼!如此在不知不覺中,宇宙萬相似乎都變成阿彌陀佛的清淨法身,所有惡境因之遠離而去;如此一來,煩惱消除,精神暢快,自然身體便會健康;那些受惡境幹擾的人,亦同時能逢凶化吉。”
“您的修持工夫太好了,使我似乎真的心地明朗直超叁界外了。還有消除內心魔的方法嗎?”
我說:“內心若生貪念時,最好憶及唐代寒山大士(文殊菩薩化身)及拾得大士(普賢菩薩化身),兩位大士始終不爲名利所拘的高尚操守,這宛如口幹舌躁之際,忽得甘泉,內心自然恢複清淨。寒山和拾得兩位大士,安貧樂道,不求名利;而其詩集更受大衆歡迎,永留芳後世,爲曆代青年學子及哲學家所稱贊!文殊菩薩曾爲七佛之師,可謂古今一切衆生的大導師。”
“我本無信心行菩薩道,因我的口才不好恐給別人一種不良印象,現在我已了解行菩薩未必要有優良的口才,以後但願和您同行。”
另有位師姊問:“我聽諸大德說若是超度冥途衆生,以誦讀地藏經的效果最大,不知這些被超度的衆生最後歸向何方?”
“這要看誦讀者的心地達至何等境界,若其人,心地不光明,當然所超度的衆生也不能離開冥途而達到光明的世界。”
“請問您所超度的衆生呢?”我回答:
“初次時,這些衆生僅上天堂而已,以後我整個心專誠注目西方極樂世界,並勤念阿彌陀佛聖號;因此,我所超度的衆生亦隨著我的心達至西方極樂世界了。”
這位師姊懷疑地又問:“依據經典所說,衆生若想往生,豈不是應具信、願、行叁種德行?像冥途衆生無此觀念,何能往生呢?”
“生前和死後的情況不同,在世一般人總以肉眼觀看一切,有時雖和諸佛菩薩相見亦不相識,甚至不時以環境好壞來估計人格。而死後墮入鬼道者,能由世人頭上所發出的毫光氣色觀察一切,若發現一種白毫相光(佛的光明),便隨即超生。所以超度冥途衆生雖然不易,但卻比勸化世人容易的多。”她又回答道:
“您真是功德無量,相信您所寫的必能幫助衆人成菩薩道。但,現今社會上有一種借佛法賺錢,而後加以排斥佛門的人;我想您所寫的,會不會被外教利用?”
我說:“請您放心,別的事情可以馬馬虎虎,但超度亡魂則不然;世人雖容易被欺騙,但亡魂卻不易被騙的。我希望世人都能了解佛法,超度冥途衆生早日脫離生死輪回。只要有人能廣植善根,不管信仰何種宗教,終究必歸入諸佛菩薩的清淨法界中;因,萬教畢竟最後要歸納于真理,這是恒久不變的道理。例如一些信仰外教之諸善人,于死後能再投生人間之前,必須經過猛婆亭各飲一杯迷魂湯,忘掉一切事情,而後投生人間,便能進入佛門。假如是造諸惡業而墮入無間地獄者,必歸納于地藏菩薩;因此,我所說的萬教歸于諸佛菩薩的清淨法界中,這是真實不虛的!”
“謝謝您的啓示!我決定以後多去參加佛學講座、和“打佛七”的法會。”
我說:“打佛七的功德最大,我們每天留在紅塵裏,隨時都有煩惱,如果能抽空參加此法會與諸大德念佛並聽法師說法,不但能超度自己祖先,且能啓發自性的光輝;如此,不知不覺中便能發現自心即是淨土,就是永遠不離阿彌陀佛的。”
另有位師姊說:“我最近買了一些佛經唱片,做爲日常課誦,不知這樣是否可以超度祖先?”
我說:“依我的經驗,這種誦讀法非常理想:因,在家誦經不像在寺院般的莊嚴,所以,需要聽受唱片團體讀誦聲;不過,使用唱片之前必先了解經義且自己已誦至滾瓜爛熟的程度,如果,您的心能達至清淨法界,毫無雜念的地步,那麼亡魂亦能隨著您的心達到清淨境界。”
她又問道:“每次我誦讀時,雖然覺得內心非常清淨,但因唱片太快使我趕不上;這也許是因我學識淺薄關系,不知這需要學多久才能成功?”
“這依個人環境不同,是很難以確定的。像我曾代向別人誦經,而且研究了十多年的佛經,每次替別人誦經絕不敢馬馬虎虎,一句一字都清楚的記在內心;所以,一聽到唱片心似乎飄至半空中,好像唱片反而跟不上我似的。
這位師姊答道:“您的工夫很好,現在您是否做日常課誦?”
“沒有,因早晚孩子要看書,而且每天都有一群鄰居到我家來看電視;所以,僅在初一、十五或每逢諸佛菩薩節日外子才允許我誦讀,若有時忘記,則亡魂會自動來摧我的!”
她感慨的說:“您的環境太不自由了!您的孩子都已成年,都在外就職或念大學,僅剩一個最小的留在家裏,應該不會妨礙誦經,您先生怎麼時常加以反對呢?”
我說:“外子並非不信仰佛教,他曾參加佛學講座、誦經、拜佛,由于平時過于享受五欲,不願領悟人生無常的道理,因此,才時常反對!不過,雖然我不能自由誦經,但,還有念佛法門讓我實行。”
師姊又問:“念佛也能使冥途衆生超生嗎?”
我答:“誦經和念佛的功德都是一樣的,只要專誠念佛,十方諸佛菩薩便會來護助您,沖破魔關,超度冥途衆生。”
“我曾學過許多經典,希望能達至無上之境,不知要修持多久?”
“那也不一定。依我的體驗,每次生出大慈悲心時,便覺察到菩提心出現。”
師姊不明白我的意思,請求我詳細解釋,于是,我舉例道:
“譬如您發現一個弱者被強者欺負,內心不覺生出憐憫之情,那就是産生大悲心,亦即菩提心自發的時候。”
她恍然大悟地叫道:“啊!我明白了,這意思實在太好了。”
我又說:“記得去年,有一天,我在街上看到一位騎摩托車的男人,車後用繩子綁著一條狗,狗被拖在街道上摩擦著,肚皮都快擦破了,血淋淋的將死;街上的人看見了驚恐的發出叫聲,這位殘酷的人僅回頭看了人群一眼,很快地揚長而去了!沒有人能救那條可憐的狗,我的內心不禁感到無限的哀傷。有時候我上市場買菜,經過雞店,看到一群待殺的雞被關在籠裏,羽毛散落地上,恐懼害怕的神情,我不免又産生憐憫之心,那時候立刻又發出菩提心及大誓願力。因此,若要超度冥途衆生,須先有大悲觀念。雞雖是前生業報輪到如此下場,但亦能轉生爲人,過去有位法志禅師度雞轉人出家(法名昙翼)的故事,至今留下一偈曰:
山雞聞法轉爲僧 妙…
《地藏菩薩靈感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