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見師父深圳開示
零七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得以遇見年輕的寬見師父,獲益良多,以下是師父給我們開示的簡要記錄。
一、師父布置的功課
對初入門的弟子,師父推薦了四本書:
(略)
師父給我們布置的每日功課:
(略)
每日功課回向很重要,回向就是把誦經念佛的功德不貪爲自已一人所有,而是贈送給所有的衆生,自已希望得到什麼,就祝願天下所有的衆生都得到什麼,這也就是回向給圓滿的成佛回向無上正等正覺,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二、歸零與躐等
學佛首先要把自已“歸零”,要首先認識自已是個凡夫,認識自已無明。
歸零的意義在于:
1、真正削減“我慢”,認識到自已的所有都是無明的結果,才能真正放下“我”和“我所有的一切”,去參悟自已的“真心”。
2、放下所有的“我執”,在我們的思想觀念中,都已經形成了各種框框條條的東西,這些就是“我執”,只有把這些“我執”都放下了,即“狂心即歇,歇即菩提”。
3、避免“錯亂次第而行”把自已歸零,從最基本的開始,才能從臺階下拾級而上,最終到達山頂,如果我們在山腳下老是望著山上的路,而不從腳下一步步的開始,是不能到達山頂的,這些往上看的心理就是“躐等”(跳級)。
叁、修學的宗旨
以淨土爲基礎
以禅悟爲主導
以叁密爲核心
以圓滿爲究竟
四、珍視善知識
在師父的教導下,我明白了,僅靠看書和看光碟是不可能解脫的,就像給我們一本《本草綱目》、《千金藥方》,我們自已就能治好自已的病嗎?同善知識在一起,有時一秒鍾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如果不能抓住機會,就會永遠的蹉跎,很多人都認爲每天都會重演,還有明天,很多人在善知識面前放不下面子虛心請教,這個面子就是“我”。學佛的成就與年齡,與學佛時間的長短,與文憑都沒有絕對的關系。
五、唱歌也是一種修行
寬見師父把唱歌也作爲一種修行,他的歌聲能讓人在阿彌陀佛溫暖的懷裏陶醉。
觀音頌
觀音菩薩如秋月
阿彌陀佛頂莊嚴
慈光普照渡衆生
一心頂禮觀世音
嗡嘛呢叭呗吽(四遍)
六、師父解答我們的疑問
問:自已感覺沒有太多的慈悲心,如何才能增加自已的慈悲心?
寬見師父:要看住自已當下的心,當下的心才是自已的,不要管什麼大慈大悲。不要自己劃個圈子跳進去,越討厭什麼就會越離不開什麼,越想要得到什麼就越得不到什麼,要先學會覺照它,而不是先討厭它,把自已這碗飯看清楚,認認真真的吃下去。
問:自已經常會性子比較急,應如何改變?
寬見師父:仔細觀照誰在著急,我這裏在著急嗎?它是從哪裏來的,看清楚它,覺得自已性子急不好,這是討厭自已,書上的大道理是佛講的,不是我們自已的,不要剽竊佛的東西,要認取自已是什麼,能面對自已的人就會有收獲,否則只能得嘴巴上的利益,那就用錯方向了,要面對自已,吃好自已碗中的這碗飯,不要急著討厭自已,要照清楚,覺照它,甚至是欣賞它,觀照自已爲什麼而著急,誰在著急。要學會感恩,感恩一切,感恩擁有的一切,哪怕是自已討厭的一個性格,感恩的心才能結出感恩的果,感恩自已的每一個性格。
夢裏尋它千百度,卻尋不著,爲什麼呢?因爲外面是尋不著的,當把哪尋的心放下,就在燈火闌柵處,每個人都各有各的特長,每個人都能用自已的特長取得成就,但不要用錯了特長,要學會觀照它,利用它,我們不需要完美,而需要真實的東西。
問:自已業障很重,應如何改變?
寬見師父:要學會認識業障,不要一味的討厭回避,先應承認已經發生了,不要急著去討厭它,要時刻願意接受任何果報,而且要坦然歡喜地去接受,已經發生了的事情是不可能逆轉的,不要做駱駝把頭埋在沙裏掩耳盜鈴,要直面它,不回避,不逃避。
現在應該做些什麼呢?要學會感恩它,感恩這些業障得的果報,沒有這些就不能痛加認識自已,重新認識人生,就會仍然在迷惑之中,正因爲這些業障,我們遇到佛法才能明白佛法的珍貴,開始修行。
問:業障深的人應該念什麼佛?
寬見師父:不管念什麼經什麼佛,都是圓融無礙的,都是一不是二,念一佛即是念無量佛菩薩。
凡夫永遠都是被人牽著鼻子走,朝叁暮四,如果真的對一佛一菩薩真生起了信心,念一佛菩薩也就等于念所有佛菩薩,因爲諸佛菩薩同一體性,所有的佛菩薩都不矛盾,都是圓滿的。
問:家裏有人很唠叨,我很煩她,怎麼辦呢?
寬見師父:同樣的條件和環境,有的人樂呵呵的,有的人就煩,唠叨就是嘴巴動兩下,只是聲波的波動而已,如果她講的是外語,聽不懂還會不會煩呢?實際上,對一些人來講(比如老人),唠叨是一種煩惱的宣泄,有益于她的健康,爲什麼就不能成全她呢?這不是助人爲樂的菩薩行嗎?(笑)
而且你越不想聽她就會越唠叨,不理她她就反而不唠叨了,要學會傾聽,遇到問題在別人身上去找原因是永遠找不出原因的,從外面找問題永遠找不到真正的問題。別人你改變得了嗎?你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改變上,那你的快樂就永遠沒有著落,煩惱永遠不能減少,只有在自已身上找原因,把快樂建立在你自已的改變上,這才可以減少自已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