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脫莊嚴寶·大乘菩提道次第論》提綱和思考題之一 第一章 明成佛之因

  

《解脫莊嚴寶·大乘菩提道次第論》提綱和思考題之一

  

寬見師父授課

  弟子※※整理(課堂筆記)

  

第一章 明成佛之因

  一、爲什麼要立志爭取無上菩提

   宇宙間的一切萬法不外乎輪回和涅槃兩大範圍。言輪回者,其性是空,其相是謎,其內含則是(徹頭徹尾的)苦痛。言涅槃者,其性(亦)是空,其相則是一切迷亂之消失,其內含則是于一切苦痛得到了解脫。

  由問答的方式得出結論:輪回是一種迷亂相,其痛苦非常巨大,長夜漫漫永無自了之期。因此,我們要(覺醒,立志)從今天起就要作爭取無上菩提的努力。

  二、怎樣爭取無上菩提——即本書的主題

   無上菩提之因是如來藏;

   無上菩提之所依是(具有暇滿之)人身寶;

   無上菩提之緣是修行所需之助緣;

   無上菩提之方便是(菩提道上所)修行的方法;

   無上菩提之果位是具足叁身之佛陀;

   無上菩提之事業是(佛陀種種應化之度生)事業。

  叁、成佛之因——如來藏

  1、由問答的方式得出結論:任何一個衆生,只要經過真正精勤的努力,都一定能夠成佛,因爲,

   我們一切衆生都具有成佛之因——如來藏。並有經論爲作證明。

  2、衆生具有如來藏的叁個原因:

  (1)法身空性遍滿一切衆生。

  (2)法性真如無差別。

  (3)一切衆生皆悉具足佛種性。

  3、五種差別相:

  A“斷滅種性

  B.不定種性

  C.聲聞種性

  D.緣覺種性

  E.大乘種性

  由六門分敘:

  (一)類別。

  (二)體性。

  (叁)名稱。

  (四)大乘種性超勝二乘的原因。

  (五)表相。

  違緣四種:

  一、生于“無暇”之處。

  二、無任何學佛之習氣。

  叁、趨入邪道。

  四、障道之罪業。

  順緣二種:

  一、要遇見那些能夠開示正法之人爲助,此爲外緣。

  二、心意能夠如法的去與各種善法善行相應,此爲內緣。

  F.大乘種性之征兆

  四、對五種種性的總結

  大乘種性乃成佛之近因,而聲聞緣覺種性雖然最後終成佛道,仍是屬于遠因的。不定種性者,則有的是屬于近因,而有的則是屬于遠因的。至于斷滅種性(或闡提性)者,亦只是一種密意的方便說,(用來警示此類人)成佛之遙遠(及艱難)而已,並不是說他們絕對不能成佛的。所以這是屬于“極遠因”一類的。

  思考題:

  1、我們應當如何來聽聞佛法?(或:聽聞佛法的正確方式是什麼?不正確方式又是什麼?)

  2、請大家從勝道寶鬘集中找出50條對自己最有啓發的,最一針見血指出自己習氣的教言,從中再篩選出20條,乃至10條,以此十條提醒自己,激勵自己,不斷前進,努力,作爲自己的生生世世的座右銘。

  3、觀察自己具備哪個種姓的哪些特征?以及你今後准備立志怎麼做?

  4、觀察自己具備哪些違緣?不具備哪些順緣?以及你今後准備怎麼做?

  5、你是否具備大乘種性的幾個征兆?你准備對自己的行爲習慣、今後的身、語、意要做出什麼調整、修改和努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