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提纲和思考题之一 第一章 明成佛之因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提纲和思考题之一

  

宽见师父授课

  弟子※※整理(课堂笔记)

  

第一章 明成佛之因

  一、为什么要立志争取无上菩提

   宇宙间的一切万法不外乎轮回和涅槃两大范围。言轮回者,其性是空,其相是谜,其内含则是(彻头彻尾的)苦痛。言涅槃者,其性(亦)是空,其相则是一切迷乱之消失,其内含则是于一切苦痛得到了解脱。

  由问答的方式得出结论:轮回是一种迷乱相,其痛苦非常巨大,长夜漫漫永无自了之期。因此,我们要(觉醒,立志)从今天起就要作争取无上菩提的努力。

  二、怎样争取无上菩提——即本书的主题

   无上菩提之因是如来藏;

   无上菩提之所依是(具有暇满之)人身宝;

   无上菩提之缘是修行所需之助缘;

   无上菩提之方便是(菩提道上所)修行的方法;

   无上菩提之果位是具足三身之佛陀;

   无上菩提之事业是(佛陀种种应化之度生)事业。

  三、成佛之因——如来藏

  1、由问答的方式得出结论:任何一个众生,只要经过真正精勤的努力,都一定能够成佛,因为,

   我们一切众生都具有成佛之因——如来藏。并有经论为作证明。

  2、众生具有如来藏的三个原因:

  (1)法身空性遍满一切众生。

  (2)法性真如无差别。

  (3)一切众生皆悉具足佛种性。

  3、五种差别相:

  A“断灭种性

  B.不定种性

  C.声闻种性

  D.缘觉种性

  E.大乘种性

  由六门分叙:

  (一)类别。

  (二)体性。

  (三)名称。

  (四)大乘种性超胜二乘的原因。

  (五)表相。

  违缘四种:

  一、生于“无暇”之处。

  二、无任何学佛之习气。

  三、趋入邪道。

  四、障道之罪业。

  顺缘二种:

  一、要遇见那些能够开示正法之人为助,此为外缘。

  二、心意能够如法的去与各种善法善行相应,此为内缘。

  F.大乘种性之征兆

  四、对五种种性的总结

  大乘种性乃成佛之近因,而声闻缘觉种性虽然最后终成佛道,仍是属于远因的。不定种性者,则有的是属于近因,而有的则是属于远因的。至于断灭种性(或阐提性)者,亦只是一种密意的方便说,(用来警示此类人)成佛之遥远(及艰难)而已,并不是说他们绝对不能成佛的。所以这是属于“极远因”一类的。

  思考题:

  1、我们应当如何来听闻佛法?(或:听闻佛法的正确方式是什么?不正确方式又是什么?)

  2、请大家从胜道宝鬘集中找出50条对自己最有启发的,最一针见血指出自己习气的教言,从中再筛选出20条,乃至10条,以此十条提醒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努力,作为自己的生生世世的座右铭。

  3、观察自己具备哪个种姓的哪些特征?以及你今后准备立志怎么做?

  4、观察自己具备哪些违缘?不具备哪些顺缘?以及你今后准备怎么做?

  5、你是否具备大乘种性的几个征兆?你准备对自己的行为习惯、今后的身、语、意要做出什么调整、修改和努力?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