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提纲和思考题之二 第二章 明成佛之所依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提纲和思考题之二

  

宽见师父授课

  弟子※※整理(课堂笔记)

  

第二章 明成佛之所依

  成佛所依人身宝

  一切众生皆悉具足如来藏,但只有人身才最利于修行。所谓“人身宝”是成佛的所依,是指具有暇、满两种条件和三种信心的人身而言的。

   一、八无暇

  (一)地狱道的众生。其经常都在极苦中,根本没有机会去学佛。

  (二)饿鬼道的众生。其心时常在焦灼的状态中,没有机会去学佛。

  (三)畜生道的众生。其非常愚钝,所以也没有机会学佛。

  这三趣众生都没有羞耻心,如果心识中没有惭愧的本能(就不能分别善恶,所以是)不能够修学佛法的。

  (四)生长寿天者。其投生于色界之无想天中的天人(deva)。他们没有意识,也没有任何心识的活动,因此失去了修习佛法的能力。但这也可以指欲界天中的天人而言。因为比之于人道,欲界天的寿命还是很长的。其实一切天人(deva)都可以说是无暇的,因为他们贪耽于现世的欲乐,也就失去勤修善法的机会了。

  (五)在人道中,但生于蛮族(的社会)中,就很难遇到善良的导师。

  (六)生于邪见(的社会)中,就不能见到达成解脱及善趣之道。

  (七)不遇佛陀降世,就无人解释何者是应为,何者是不应为的道理。

  (八)生而痴呆就不能分别善恶之法。

  二、十圆满

  1、五种自圆满:

  (1)要具备或为男相或为女相具足这样一个与大众相同的人身。

  (2)生在一个能够依止善良(的佛法)导师之国土中。

  (3)非生而痴呆暗哑者。

  (4)于佛陀所宣说之一切善法之根本——戒律,具有信心。

  (5)此生没有五种重大的恶业(或五无间业)。

  2、五种他圆满:

  (1)生于佛陀降世之时,

  (2)(不仅佛陀降世),还要佛陀慈悲为众生宣说法要才行。

  (3)(若佛法已灭也不能学佛,所以还要)正逢佛法住世之时,

  (4)要依止那些住持佛法之人,

  (5)要对其他众生能够产生慈悲之心。

  三、“人身宝”极为难得和具有重大利益

  既具足“有暇”又具足“圆满”的人身才叫做“人身宝”。以盲龟钻木孔比喻人身的难得。 

  暇满的人身能往生善趣和达成解脱。人也有上中下三种之不同。

  下士人是指那些能够不堕恶道获人天身者。

  中士人是指那些能够自己解脱轮回,获得寂灭之乐者。

  上士人是指那些为了众生的义利而争取佛果的人。

  因为暇满的人身能够成就各种善业,超越生死大海和成就圆满佛法,所以远胜天龙鬼神各类众生。这样希有之宝又极易坏灭,死亡之缘实在太多,所以应该把它当做是自己的奴仆,支使他去作各种善行。

  但这又必需先具有信心才行,因为如果没有信心,善法是不会增长的。

  四、三种信心

  1、深切的信心。

  2、向往的信心。

  3、清净的信心。

  4、三种信心的标准:

  (1)欲乐不能动。

  (2)凶恶不能动。

  (3)恐惧不能动。

  (4)愚迷不能动。

  能够不为这四种违缘而丧失信心的人才算是真信士和善法器,必能得到无量的利益,堪能发起最殊胜的大人之心。如果具有信心,诸佛薄伽梵就会来至其人之前为说法要。具有如是条件的人,才是堪能修持无上菩提之法器。

  

  思考题

  6、为什么说人生有若干痛苦是非常有益的?

  7、具备八无暇、十圆满、三种信心即是人身宝,我们如实地一一观察自己,是否具足?缺少哪一样?你今后要在哪一方面努力?(已具备莫丢失,未具备使具备)

  8、思维“人身宝”的大利益,以及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难得易坏的人身?

  9、把三种信心自我对照一下,以确定自己将来的努力方向。

  10、如何才是一个圆满的人身宝——“成佛之所依”?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