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當我們遇到逆境、惡緣和不如法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處理和察覺自己這顆心,是不是也有一樣的妄想、執著,或者說黑暗的那一面,它只不過是由外境而顯現出來了?
寬見法師:我先反問你,假如是這樣怎麼樣?不是這樣又怎麼樣?
弟子:如果是,就從自己找原因;如果不是,就要想辦法去幫助對方,去化解、轉變這個惡緣。
寬見法師:很好。你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我們應當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和面對外在的情況我們應當怎樣采取適當的行動、隨機應變、根據情況作出不同的選擇,這是一回事,它們不矛盾。否則的話,這就成了一個死板的東西,要麼就只能怨自己,要麼就只能怨別人。這不是一個截然分開的問題,它是一回事。
首先,你從外界找問題,一定找不到真正的問題。爲什麼?如果問題只是來自于外界,那麼你自己怎樣努力都沒有用,因爲如果外界不好,你就一定會不好,因爲問題來自于外界和你自己沒關系嘛。比如我們認爲有的官員腐敗、製度不完善、市場不健全等等導致了種種不公平的社會現象,這讓我們煩惱,那麼我們把問題歸結于外界的這種種不完善,這個煩惱就永遠解決不了。爲什麼?因爲這是外界的不完善,它不改變你就解決不了你這個煩惱,你把煩惱的解決建立在外界的改變上。是吧?
弟子:如果我看到馬路上有人打架,或者有大汽車排放尾氣,這跟我的內心有關嗎?
寬見法師:你覺得呢?
弟子:我覺得都有關,我周圍遇到的一切都是我內心的顯現,無論它是美醜善惡,都跟我的心有關。
寬見法師:是的。比如兩個人打架和尾氣排放都讓我看不慣,讓我煩惱。但是,如果是佛,或是一個大修行人,看到這種情況,會不會跟我一樣,看到這些覺得不愉快?你想象一下。
弟子:他們……不會。
寬見法師:一個大修行人看到這些事情,不會像我一樣煩惱,所以,問題在哪?還是在我身上。
你看這個世界上,有多少恐怖活動?天天這裏死多少人,那裏死多少人,你看了能愉快嗎?當然,離你越遠的事情,你的感受就越輕。我們普通人只是對離自己距離近、關系近的事情有感受,對離自己遠的事情感受很輕;而大修行人則不同。他對離自己近的、自己很容易被這個境界所動的事情他不會被轉動;而對離他遠的、普通人會漠不關心、無動于衷的事情,他則會升起慈悲心。
慈悲心和被境界所動是不同的。
你看到這件事,被它所轉升起煩惱,你是被境界牽動,被境所轉;大修行人看到這件事,升起的是慈悲心,升起慈悲心他就能轉境。當然,這個慈悲心也與智慧有關。這說明什麼?說明問題還是在我這兒,在我們自己身上。我被境界轉了,而人家大修行人不被境界轉,還能轉境。
這是第一。
第二,那麼外面到底有沒有問題呢?當然有,外界怎麼可能沒有問題呢?五濁惡世哪能都清淨呢?但是記住,外界有沒有問題不重要,心淨娑婆世界也成淨土,心染淨土也染汙。凡夫就是心染淨土也染,何況染土?佛菩薩則不一樣,心淨則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也成淨土。外界的染淨不重要,你自己的內心是不是被境界所轉?你內心的染淨才是最重要的。凡夫和大修行人同樣都生活在五濁惡世裏,他們不一樣的地方是什麼?凡夫是外界染我就染,而大修行人是外界染我仍然能淨,不但能淨,我還能使染轉化成淨。
下一個問題,我到底應該怎麼去做呢?這還是跟智慧和力量有關系。你自己具備這種修行的力量,你就能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怎麼做都對;如果你缺乏這種修行的力量,你會發現無論怎麼去做都找不到一種最佳的解決方法。比如兩個人打架這件事,你沖上去對他們說:“你們打架太不像話了!”可能矛盾更激化了,你自己也被打了一頓;或者你躲到人群後面,認爲這和自己無關,凡夫采取這兩種方法的哪一種,都不會圓滿。爲什麼?因爲你的心已經被這件事牽動了,心被牽動就已經失敗了。要能轉這個境界,須是兩種人,一種是大修行人,還有一種是對這個事不在乎的人,比如來了一個黑社會老大,對那兩個正打架的人說:“你們在這裏幹什麼?”那兩個人一看,立刻乖乖地不打了。這種小架在黑社會老大眼裏根本不算什麼,所以他的心不被牽動。
因此,當你面對事情時,你的煩惱心一起來,你就要馬上認識到“我的心被轉了”,觀這顆心。只有當你平靜下來,不著急,才有可能找到最佳的應對方法。否則,每個人具體的處理方法都不一樣,哪種方法都可能對,也都可能不對,他用這種方法對了,你用可能就錯了。黑社會老大一出來,對打架的人說:“你們兩個,一邊玩去!”倆人不打了;你出來說:“你們兩個,一邊玩去!” 那行嗎?
(衆笑)
寬見法師:這不是一個具體方法的問題,這取決于你自己首先不被境界所轉,不爲此而煩惱。這還是要靠修行。
我們總是看具體的行動,而不看根本。我舉這個例子告訴你,怎樣解決你自己的問題。內觀心,心先靜下來,然後自然就能找到對外的處理方法,內外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