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義工服務就是入菩薩行(2010年7月26日寬見法師給義工群的開示)

  義工服務就是入菩薩行

  —— 2010年7月26日寬見法師給義工群的開示

  寬見法師:群裏需要義工爲大家服務,我們需要一個正知正見、團結互助、主動發心、嚴謹規範、凝聚和諧的集體。關于此,大家有什麼要說的嗎?

  義工:師父,現在學習群裏學習氣氛不是太積極。

  寬見法師:嗯,主要是我的過失啊。

  義工:主要是我們學習態度不夠。弟子非常慚愧!師父,咱們的大群從運行到現在有大半年了吧,周一至五每天四個時段爲大家服務,這些師兄默默地做了很多工作。還有文字整理也是一大塊大家看不見、但是一直順利運行的工作。大家真的是付出了很多。但是,時間一長,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可能和我們的耐力有關系,也可能是一切都不再新鮮,失去了動力……是我們的恒心不夠,堅持的心不夠。

  寬見法師:當然,原因會有多方面,比如確實有事忙,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一個是學以致用的原因,如果在群裏的學習不能在我們生活中得到受用和法益,那確實會影響到繼續學習的動力。

  再一個是對群裏學習和爲大家服務的意義理解不夠,不能認知到,其實這和我們實際自己誦經念佛修持是一致的,不相違背的,而且由于是爲利益衆生默默服務,甚至功德更大。

  義工:我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分身乏術,就存在取舍了。但學習的大方向是不變的。

  義工:師父說的是。即使發心承擔,有時候也會感覺到煩悶甚或痛苦,更多時候想溜過去……這時候往往就忘掉了提起正念對治,而是按照自己的習慣去放松、放逸,得過且過……然後自己又覺得不對了。似乎在一個怪圈裏。

  寬見法師:對,第叁個原因就是確實忙,沒有時間。第四個原因,就是師父對大家的關心鼓勵不夠,導致大家懈怠和缺乏幹勁。

  如果是第叁個原因,那麼可以請假,請別人代替是自己承擔的職責,總不會大家一起都忙吧,總有人是有空的。這就是大家的發心和凝聚了的問題了。

  義工:師父,我懷疑我自己是否是用“忙”在找借口,于是很煩惱。

  寬見法師:這就是大家的發心和凝聚力的問題了。關于這四個原因,應該把心集中在師父講的法上,而不是師父本人身上。

  義工:師父說的極是,現在好多現象是師父關注不到時大家就沒有積極性了,不是把心集中在師父講的法上,而是師父本人身上。

  師父,如何分析判斷自己的發心在哪裏?是師父的法上?還是師父本人身上?

  可能自己的工作希望得到師父的認可,和師父對自己的關注,屬于人之常情,但是是世俗的人之常情。

  寬見法師:如果能覺悟到其實這是自己的家裏事,那麼,凝聚、默契、無怨無悔自然就會有了。比如,在自己家裏,哪怕是打掃廁所,也會甘之若怡。

  義工:而實際上是家裏的事都沒去做。好像做一切事情是爲了給師父看的,師父長時間不給關注的話就沒有動力了。

  如果每個星期去寺裏,都要總結一下:“師父今天看了我一眼。”“我今天給師父拿了個東西。”然後興高采烈好幾天,也不能說不好,但總覺得不太對勁。好像做一切事情是爲了給師父看的,師父長時間不給關注的話就沒有動力了。所以大家都要看看自己真正來幹啥的,是爲了解脫還是爲了更深的輪回。

  “我所承擔的一切都是爲了師父。”這樣的發心是不是有問題?

  義工:上次師父上線開示時,我感受到了我們這個團隊的力量。我第一次不敢主持,但各位師兄鼓勵、幫助我,雖然出了很多問題,但我決心下次繼續去試。我總是怕出錯誤,這種心態怎麼克服呢?每天的功課如果完不成怎麼辦?我常爲此煩惱。

  寬見法師:不過,確實有時候忙到群裏的事會和自己做功課都起沖突了,那麼我可以這麼看:

  一、這也是廣義上的功課,可以一定程度上的替代自己原來的功課,不矛盾。

  二、萬事開頭難,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群工作也是剛開始,就好像我剛到天開寺一樣。當然自己的時間會少了,我也想多些時間學習和修行啊,但時間不夠。不過,這樣意義很大,我把這看成是集資糧階段最好的修持,這屬于“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啊,因此不平和抱怨就少了很多。

  叁、有了前面這個階段,這就爲以後自己修行的順緣和消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實一點也沒耽誤嘛。就好像“磨刀不誤砍柴工”,現在的付出,是爲了將來更好地修行。就好像現在花點時間蓋房子,將來就可一勞永逸,安安心心地學習和工作了,所以蓋房子一點也沒有浪費我們的時間,反而節省了我們的時間啊。

  四、所以祖師大德爲什麼花那麼大精力去蓋寺院,這是爲了安僧所以立寺啊,這是無我的大菩提心,若只是爲自己的修持哪用那麼麻煩?比如虛雲老和尚,蓋了那麼多寺院,他是爲了什麼呢?他不耽誤自己嗎?其實這就是真實地實踐菩薩行啊!因這是大菩提心的原因,其實他反而會得到更殊勝的成就。

  五、當然,實際的(安靜地、屏息外緣地)修持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只不過有了前面福德的積累,後面這些就會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否則即使你硬要閉關,由于資糧福報不夠,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逆緣和障礙,最後導致失敗。

  六、可以這樣調劑兩種修行方式:自修爲主(充電)--->服務爲主(發光)--->自修爲主(疲勞後再充電)……交替進行,這樣就最好了。

  義工:前段時間一位老菩薩說,我應該發心護持師父。我當時沒想這麼多,只是想能做什麼就做點什麼,最後才發現原來都是爲自己做的,都是圓滿自己的福慧資糧的,一切真的是化現,但當時總是緊張擔心。

  義工:那我們現在就努力蓋房子啦!原來我們已經進入菩薩行了,感恩師父給我們創造了這麼幸運的機會。就像妙祥法師開示文章所說:“我們這的僧人就想進深山裏去修行。但是有一點,佛法不興盛,正法不住世,誰來起這個帶頭作用?所以說我們還有這個因緣,要把這個法要繼續傳下去,這是我們的責任,所以不能進深山。有的師父也說,咱們幹嘛要蓋那些房子?我說,你不蓋房,怎麼給衆生種福田?另外是給咱們蓋嗎?給後人留下一點東西,早晚一天我們要進深山。所以說,護持一定要知道叁寶的心,這樣你才會珍惜叁寶,知道怎麼樣去和叁寶一條心。你在護持位成就,他在修行位成就,成就的結果沒有區別,但修行的方法有所不同,這個一定要清楚。”

  義工:我覺得服務本身也是充電的過程。每次在校對的過程中,也是在靜心地學習和體會,就如同親臨師父教誨。

  寬見法師:對了,如果你“會欣賞”,就是如此,兩者根本不矛盾,是一不是二,本自具足一切功德。阿彌陀佛!

  

✿ 继续阅读 ▪ 修行的訣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