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均智商是一叁四點一,一年後平均智商是一五一點一,平均提高了智商達十七之多。而其中二十五人在參加時平均智商是一叁二點六,兩年後平均智商是一六二點九,平均提高智商達叁十點叁之多。他說:“我們調查本班許多兒童的結果,發現智能發展最快的是兩、叁歲就來入學的幼兒,其次是四、五歲的兒童,如果是小學生,他們智商的發展就明顯的呈現緩慢的現象。”由這些調查研究結果,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一個人的智商是可能加以提高或發展的。過去心理學上一致認爲智商極爲固定不易變化,事實上並不十分正確,因爲由上述的一些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六歲以前智商不僅可以變化,而且愈是接近零歲,其變化的可能性也就愈大。因此這種現象似乎已經成爲難以否認的事實。
(叁)給一般父母的建議—代結論
1、幼兒時期的教育爲孩子一生成敗的主要關鍵,因此千萬不要加以忽視。英國政府在一九七二年發表了教育白皮書,強調四歲或五歲才開始的兒童教育已經太遲,假如不加強叁歲前的教育,就無法保證兒童前途的發展,便是最好的證明。
2、父母或保姆老師應當發揮愛心注意教育年幼的兒童,而且經常在行爲舉止談吐方面給予兒童最好的榜樣,講話時要說最標准的發音、最優雅的措詞,而且表現最高尚的儀態,最道德的行爲,以及最良好的習慣,如果能夠這樣經常以身作則,則長期薰陶的結果,兒童必然可以在無形中潛移默化,得到最佳的教養。
3、爲了孩子的教育,父母應該每天撥一些時間陪孩子、跟孩子談話、說故事給孩子聽,與孩子一齊看故事書,指導他盡量認字,或帶孩子到外面郊區與大自然多接觸,讓他認識環境中的各種事物的名稱和原理,並鼓勵他多發問、多討論,以充實寶貴的生活經驗。
4、教兒童多認國字,注音符號、數目字或外國字母,而且以遊戲和比賽的方式來學習,注意一定要用稱贊和鼓勵的方式來指導兒童學習,絕對不可使用威嚇的方式來強迫兒童學習,否則兒童一旦對學習感到畏懼或痛苦,則不僅將前功盡棄,而且還可能弄巧成拙,嚴重的影響其身心正常的發展,因此千萬不要過分勉強兒童學習,每次時間不要太長,而且成人一旦看到兒童已有不耐煩或無法維持注意力的時候,就應該立即停止練習。切記!!切記!!
5、如果向幼兒教學認識字或符號,應該注意重複練習,而且每一種都應該複習二十次以上,才能變爲潛意識,才能成爲將來進一步學習的有效基礎,因此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很快就想看到成果。反之必須要有相當的恒心和耐力。父母必須了解,如果能夠發揮耐心加以教導,則將來一旦經驗充足,機緣成熟,他們自然便會“脫胎換骨”,蛻變成爲智能非凡的英才。總之,父母必須要有耐心,不要淺嘗辄止,將來才能成功。
6、父母必須早日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因爲語言能力乃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和最有利的工具,語言能力的高低與智力測驗的成績關系極爲密切,語言能力愈高將來大都能夠學得更多、更快,而且不管做什麼事都比較容易成功,因此父母應該與兒童多講話、讓他多聽、多說、多學外國語文,而且買大量的故事書或卡片給他看,並教他認字以便奠定未來成功的基礎,但不必教他寫字。因爲許多專家都認爲應該等到入小學以後,肌肉控製能力較純熟時才開始學寫字比較適當。
7、對于幼兒除了應該注意語文的教學之外,同時還應該讓兒童多欣賞優美的音樂或旋律,尤其是古典的、高尚的名曲或交響樂,(不要誤認幼兒只喜歡簡單的兒歌,如果一開始便讓其欣賞古典名曲,他們也會跟成人一樣感到喜愛的。)同時也要讓他們多欣賞美妙的圖畫或美術作品,如此才能使大腦的發展獲得平衡,而且還可以達到相互促進的功效。因爲根據目前學者的研究,右腦是屬于感性的腦(音樂腦)主要是主掌直覺和感性的印象之“輸入”,包括音樂、聲音、圖畫、圖型、影像等等非語言性的觀念及其發展。而左腦是屬于論理的腦(言語腦),它的功能主要在發展語言、文字、記號、分析、計算、理解、判斷、總合等等方面能力。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同時注意左腦與大腦的均衡發展,不僅可以改進兒童個性的發展和性情的陶冶,而且還可以透過這些教材彼此的影響而提升學習的效果。
8、父母或教師應該了解,幼兒的教育與成人的教育方式並不相同,目前有些專家發現六歲以前大腦所發出的腦波大都爲阿法波(α波),每秒波動數爲八到十四菲爾),這種強烈的腦波能夠幫助兒童學習新事物、而且能夠直覺的、全盤的加以吸收,因此這時期的記憶能力可以說最爲發達。如果這段期間移居國外,可以學得與外國孩子一模一樣的發音和語調,學習的效果也可以說是事半功倍,最爲理想。(莫劄特所以叁歲就會彈鋼琴,主要還是出生後就不斷的聽他大幾歲的姊姊經常練習彈奏名曲,因此自小聽多了自然就牢牢記住這些曲子,所以“音樂世家”(其他世家也一樣)最易培育傑出的英才,其理由也在此。)至于六歲之後,由于大腦所發出的腦波主要乃是貝大波(β波,每秒約爲十四到叁十菲爾),這種腦波主要在幫助判斷和推理,而本身並無學習的能力,因此六歲以後的學習主要都是有意識的學習,而且大都屬于推理性的記憶,因此在學習時均須逐項的加以認知,然後再設法加以記憶,因此記憶能力與六歲以前所特有的直覺性記憶相較,自然相差甚大,這就是爲什麼長大後再學外國文或記詩歌,總是覺得事倍功半,效果不彰,其理由便在此。因此小學以後屬于說理和推論的教學方式並不適用于學前階段的幼稚園。對于幼兒,我們必須注意使用直覺性和感性的教學方式,讓幼兒明了了這些教材所代表的意義之後便直接去記憶,然而如果要教他們目前還難以體會的詩詞之類的教材,則不必過份強調兒童事先必須完全了解其中的內容或意義,他們只要牢記了這些材料,則將來長大經驗成熟之後,便自然會加以領悟和貫通的。
9、幼兒教育之父福碌貝爾曾經說:“國民的命運決定于母親的手中,而不是在于政治家,因此我們需要努力啓發人類的教師—母親。”此外,西諺雲:“偉人的後面必定有一位偉大的母親。”這些名言都明顯的強調一個事實,一個孩子將來能否成功,能否出人頭地,成爲非凡的人物,其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在于母親如何加以教養和培育,因此爲了自己下一代的前途,並爲社會國家培養有用的人才,希望天下每一位父母都能重視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果真如此,則兒童幸甚,社會幸甚!
《如何教育孩子成爲超級英才》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