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分之三十至五十的比例,这种杰出的表现,著实令人不胜惊讶!为什么犹太人的成就能够如此的杰出呢?主要的原因很可能与他们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与早期的幼年训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犹太人的孩子从三岁起就必须接受文字的教育,而且不管这些文字的内容儿童是否能够了解,都必须不断反覆加以背诵和学习,此外,犹太人的父母不是每天经常跟婴儿说话,就是播放音乐给婴儿欣赏,或由父母轮流唱歌给婴儿听,他们时常在婴儿的摇篮或床边四周挂著许多图画,使婴儿能够经常观看,并且常常更换这些图画,以便刺激他们认知的能力。由于犹太人如此普遍的重视幼儿教育,因此他们的孩子大都能够奠定未来学习的良好基础,难怪长大之后也就人才辈出。
除了犹太民族之外,古代的希腊也出现了不少震古铄今的著名人物,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阿基米德、毕达格拉斯......等等,然而雅典的人口在全盛时期也不过是五十万人而已,而且五分之四都是奴隶,自由民不过仅仅十万人而已,然而为什么他们也会孕育出那么多的旷世奇才呢?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主要还是得力于他们非常重视幼年教育的习俗,他们认为小孩最迟在三岁之前一定要接受教育,不仅要学会阅读,而且还要学会写字、说话和音乐,因为这些都是充实内在美的必备条件,与体操运动锻炼体丑的外在美一样的重要。由于过去特别强调幼年时期的认知教育,因此也就培育了不少的人才。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风尚,孩子从小便要背诵许多经典诗文,因此也产生了许多博学的大儒,不过自民国以后,西风东渐,重视儿童个性的心理学发达之后,国人便不再强调幼年时期的训练,结果与后来的希腊一样,不仅国语文程度一落千丈,而且在科学、艺术,及文化道德方面均缺乏深具创意的伟大人物,这实在是一种值得吾人深思猛省的一个教训。
苏俄一向都被视为一个农业国家,工业与教育一般都被视为比较落后,然而事实上并不尽然,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目前它的战略武器之性能,与美国相比几乎都有过而无不及的现象,因此他们的科技也大都居于领先的地位。事实上这也是他们重视教育的结果。例如根据最近的统计,他们高中学生修习微积分的共有五百万人,而美国高中生念微积分的只有十万五千人。此外苏俄的教育家古儿布士卡雅曾说:“教育需从出生那一天就开始,最重要的是学前时期的训练。”另一位教育家马卡列因克也表示:“五岁前的教育最重要,人类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九成均在此。”苏俄就学年龄虽然是七岁,然而托儿所和幼椎园却非常富有弹性,凡是出生后两个月至七岁的各种年龄之幼童均可以入学,学习的教材程度也很高,而且幼稚园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那就是一律使用英语来教学,由此可见其刻意培养下一代的用心昭然若揭。
在美国方面,近来对于学前教育方面也有很大的转变,例如在一九二○年代,幼稚园只是重视幼儿身体的保健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到了一九四○年代便改为重视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和情绪方面健全的发展,然而到了一九六○年代,却同时重视社会、情绪、知觉、认知与语言方面力求均衡的发展。一九六五年詹逊总统还订定了一个著名的幼儿头脑开发计划(Head Start Project),以便大力提高少数民族的儿童阅读和写字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学业程度。此外还动用大量的经费拍摄精心设计的电视教育影片“芝麻街”(Sesame Street)每天播出半小时,使学龄前的幼儿也能获得非常良好的教育,近来有不少学者更进一步强调,最有效的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这些学者除了前述的格林都曼之外,哈佛大学的怀特博士也曾经表示:“目前美国有许多教育研究者,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已经承认,教育工作应该是从诞生之后便要开始。”“过去几千年来教育家努力的对象主要都是集中在六岁至十六岁的孩子身上,可是现在世界上的教育家已经明白,教育必须从出生后开始,因此相信今后的十五年内,全世界的教育将产生极大的变化。”由于不断的强调这种幼年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许多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下,纷纷将子女送往各地这类的训练机关接受训练,以便大量提高智慧、语言、数学、艺术、体能或运动技巧方面的能力,有些父母为了能够自行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本身也不惜花费十分昂贵的代价,亲自参加有关培养“超级婴儿”的讲习会,面对这一股热潮,哈佛大学的小儿科专家布礼泽顿(T. B.Brazelton)不得不感慨的说:“今天的美国,每一个人都想养一个最聪明的孩子,而不再培养最能适应、也最幸福的儿童。”
(9)格林都曼的研究和结论:在所有主张开发幼儿智力和潜能的学者当中,最为著名的乃是美国的格林都曼博士,由于二十几年前有一位母亲带著一个脑部有严重障碍,到了三岁还不会走路和说话的女孩来请他指导,后来这位母亲在他的指示下买了一些初级英文字母课本,并教这一女孩阅读,结果竟然出现奇迹,很快就学会阅读,到了六岁时竟然具备了六年级的阅读程度,这一件事给予都曼极大的启示,既然严重脑伤的孩子都能够在短短的两年半中由指导阅读而超越其他常态的儿童,那么正常的儿童如果接受同样的指导,相信也可以收到惊人的效果,因此他便组织一个庞大的研究团体,成员包括医生、教育家、脑外科医生、儿童心理学家、幼儿能力开发专家等等,经过二十几年的深入探讨研究之后,终于获得下列一些惊人的结论:
[1]、幼儿从两岁开始就有阅读的能力,而且越接近零岁,学习语言能力也就愈强,甚至还不会说话的一岁幼儿也有阅读的能力。
[2]、幼儿具有强烈的阅读欲望以及学习的欲望,如果父母不加以限制,则到六岁入学前,他们便可能具备极为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的总量有时往往要超过以后一生所学的全部。
[3]、幼儿时期乃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喜欢学习的阶段,然而这种求知欲却往往不幸被父母成人所扼杀。
[4]、只有幼儿才能具备魔术般的吸收能力。因此由出生到八岁的这段期间乃是最重要的时期,八岁之后便要走下坡,而对学习最具关键的时期是一岁到五岁,这时候纵然一次学习五国语言也不会感到困难。
[5]、父母应该提供儿童学习大量知识的机会,可惜一般的成人往往低估儿童的能力,因此所给予的大都是无法满足儿童兴趣和能力的不适当材料。
[6]、八岁以前所学习的知识经验印象最为深刻,可以终身难忘。
[7]、学习的能力是年龄愈高,能力愈低,呈现逐年递减的现象。
[8]、如果注意指导,一个两岁一个月大的幼儿,可以达到一般七岁儿童的阅读能力。
[9]、阅读书籍能够促进脑神经的发达,而且完全不会有不良的后果。
[10]、凡是优秀的天才,大都在年幼时便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从小便应该尽量训练其阅读能力,将来才可能成为杰出的人才。
[11]、限制了幼儿的阅读能力,等于是在限制其智力的发展,相反的,培养其阅读的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智能测验的成绩。
[12]、要使脑部发展,目前最主要,也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就是提早教文字,因为这是能改变个人,也能改变世界的一种革命性的教育方式。
在十年前有一位非常轰动的韩国神童,名叫金恩荣(Kim Ung Yong),三岁便能解答高等数学的问题;并开始学习微积分,而且能写能讲中、韩、英、德四国语文,甚至还出版了一本诗集“问天星”。一九六七年曾应邀在日本东京电视台接受访问。他的表现不仅使提出问题的大学教授大为惊讶,而且能够即席写出一首英文诗,为万千的观众叹为观止。然而他这种非凡的成就一部分也是由于早年的训练而来的,他的父母都是韩国的大学教授,他生后八个月,就每天教他汉字(中文),起先是一天一字,然后一天两字、三字,到后来六十张汉字卡片两天内就完全记得,三岁时,不论什么书籍都会阅读,而且能够了解,七岁便考进美国大学,到美国读书。除此之外,美国士多娜夫人的孩子十岁也考上大学,英国吉姆斯参森教授的两个孩子,一个十岁,一个十二岁,也同时都考上英国的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西迪士教授的孩子也在十一岁时就进入哈佛大学,这些孩子所以能够成为天才或神童,事实上都不是偶然的,他们都是幼年时代接受特殊训练的结果,因此杜曼博士有机会都建议父母,如果想要节省以后教育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尽早教孩子阅读文字,最好由二岁甚至一岁、或十个月就开始,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10)目前有不少的实验可以证明,如果对于幼儿能够加以刻意的训练,则其智商可以大幅度的获得提高。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个,便是美国威斯康新大学的一群心理学家在米路瓦基(Milwaukee)的贫民区所作的实验,这一个地区的居民一向以智能不足者居多,他们选择了母亲的智商低于七十五的婴儿四十个,然后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的二十个婴儿作控倒组,不作任何特别的指导,而另一组的二十个婴儿则全部安置在环境优异的特殊托儿中心,这些婴儿从三个月开始便分别接受语言及数学课程的训练,以及其他各种有利于认知发展的刺激,如此继续到将近小学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智商平均竟然高达一百二十四,最低的也达到一百,而且没有一个是属于低能的,而另外二十个没经特殊训练的控制组的儿童,到达小学的时候,其智商平均仅为八十五,而且百分之六十均被诊断为智能不足儿童,可见良好的刺激环境是何等的重要。
另外一个有趣的实验乃是日本一位学者伏见猛弥先生,他在东京饭田桥教育中心设立了一所专门发展儿童智能的训练班,他曾经作过统计,在他班上受过教育的儿童一共有一百零二人,刚入学时这些儿童的平…
《如何教育孩子成为超级英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