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阿彌陀佛的神通,有如意自在的力,要怎麼樣就可以怎麼樣,能夠到十方國土去變化顯現,自在得很。或是顯現極大的身量,可以充滿在虛空裏頭。或是顯現極小的身量,不過一丈六尺,或是八尺。所現的形相,不論是大相,是小相,都是真金的顔色。在佛頭頂上邊圓光裏頭,所現的化佛,同了寶蓮華都像上邊所說的種種一樣的。
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于一切處,身同衆生。但觀首相,知是觀世音知是大勢至。此二菩薩,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是爲雜想觀名第十叁觀。
【解】雜想:是夾雜的觀想。
【釋】觀世音菩薩同了大勢至菩薩,到隨便什麼地方去,都變化了像衆生一樣的身相。但是只要看兩尊菩薩頭部的形相,就同了衆生不一樣了,就可以曉得一尊是觀世音菩薩,一尊是大勢至菩薩。這二尊大菩薩都是幫助阿彌陀佛,普遍教化一切衆生的。這一種觀想一佛二菩薩的形相,是不一樣的,有時候見到大相,有時候見到小相,有時候見到菩薩本來的身相,有時候變化了衆生的身相,所以稱做雜觀想。就叫第十叁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衆生,願生彼國者,發叁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爲叁: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叁者回向發願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國。
【解】離開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叫往。生到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華裏頭去,叫生。深心:是求往生西方的心,很深切的,不是浮在面上,忽然發發,忽然又停停的。回向:是把所修的種種功德,完全歸向到往生西方的願心上去。【“回向”二個字,詳細講起來很煩的,若是要曉得詳細,可以請一本朝暮課誦白話解釋,卷首一本佛法大意裏頭,有詳細解釋的。】
【釋】佛又囑咐阿難同了韋提希道,生到極樂世界去的修行人,總共分做九品。【九品,是九等的意思。】最高的第一品,叫上品上生,怎樣可以得到上品上生呢?要曉得,若是有衆生願意要到極樂世界去的,只要發叁種願心就可以往生了。第一、要發極誠懇真實、求往生的心。第二、要發很深切不變更、求往生的心。第叁、要發把所修種種的功德、完全回向到求往生的心。能夠完全發這叁種願心,一定能夠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複有叁種衆生,當得往生。何等爲叁: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叁者、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解】戒行的“行”字:要在右邊上角加一圈,讀做恨字音;就是守各種戒的功夫,修佛道、菩薩道,求成佛、成菩薩,發普遍化度一切衆生的大願心,叫大乘;像緣覺聲聞,只顧了脫自己的生死,叫小乘。方等的“方”字:是方正;等字:是平等。方等經典:就是說方正平等的佛道的經典。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是念種種的戒法。】念施、【是念布施,可以除衆生的悭心貪心。悭,是器量小。】念天。【修佛道的人,當然不應該念天,但是天有五種,第一世間天,像天王天子等的天。第二王天,像四王天一直上去,到非想非非想天,是衆生可以生到這種天上去的天。第叁淨天,是斷除煩惱,清淨沒有垢穢的天。第四義天,十位以上的菩薩,才能夠生在這種天上去。第五就是第一義天,第一義叁個字,是最上最高的意思,諸佛菩薩常住在這種天上,不生、不老、不病、也不死,永遠沒有變易的。】
【釋】發上邊所說叁種心的人,一定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的。還有叁種衆生,也應該往生的。第一有慈悲心,不殺害生命的人,同了完全守住種種戒法的人。第二、讀誦大乘佛法,【讀,是看了經本,出聲的念。誦,是不看經本,不出聲的念。】同了講方正平等佛理的一切經典的人。第叁、是修行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六種的人,還要把所修的叁種功德,都回向到往生極樂世界的願心上去,求願往生到極樂世界。完全修滿這叁種功德的修行人,就能夠最快從一日起,或是二叁日,或是四五日,最多不過七日,一定能夠往生了。
生彼國時,此人精進勇猛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衆、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
【解】精進:是專心不懶惰的意思。勇猛:是向前不退縮的意思。聲聞:是小乘,專心修苦集滅道四谛法的。【四谛法,講起來是很煩的,若是要詳細曉得,可以請一本心經白話解釋來看看,就明白了。】“執”字:是捏的意思。授手:是伸出手來的意思。
【釋】這個往生的人,已經生到了極樂世界去的時候,因爲他修行發願,非常的勤懇向前的緣故,所以阿彌陀佛,同了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有多到沒有數目可以計算的化佛,成百成千的比丘、聲聞、許多許多的人,沒有數目可以計算的天上人,還有七寶裝飾成的宮殿。觀世音菩薩手裏頭,拿了金剛做成功的寶臺,同了大勢至菩薩,都到這個修行人的面前來。阿彌陀佛放出很大的光明,來照這個修行人的身體,並且同了許多菩薩,都伸出手來迎接這個修行人。
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贊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
【解】踴躍:是跳的意思,是非常高興的表示。“頃”字:是極短的時間。
【釋】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同了無數的菩薩,稱贊歎美這個修行人,並且還勸導他,巴望他的願心漸漸的進步。這個修行人見到了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同了許多大菩薩,非常的歡喜跳躍。自己見到他自己的身體,坐在金剛臺裏頭,跟隨在佛的後面只有在彈一彈手指的一些短時間,就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生彼國已,見佛色身,衆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
【解】色相:同了色身衆相一樣的,也是色身的種種形相。悟:本來是開悟的意思;也就是證到得到的意思。
【釋】這個修行人已經生到了極樂世界去,就見到佛的色身,種種的好形相,完全都有的。還見到許多菩薩的色身,也是種種的好形相,完全都有的。光明很大的七寶樹林,自然會演講奇妙的佛法。修行人聽到了,就證得了無生法忍。【無生法,是沒有生也沒有滅,就是了脫生死。在前邊初觀裏頭,詳細講過的。】
經須臾間,曆事諸佛,遍十方界。于諸佛前,次第授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
【解】須臾:是片刻的意思。次第:是挨了次第的意思。陀羅尼:是梵語;翻譯中國文,是總持兩個字。“總”字:是不分散的意思。“持”字:是拿住了不放他失去的意思。
【釋】在片刻的短時間,這個修行人就能夠經過、服侍到許多許多的佛,周遍到十方世界去。在許多佛面前,依了先後的次序,受許多佛爲他所記成佛的名號。這個修行人回到自己的國土去,就得到無量數的陀羅尼法門。陀羅尼有四種,一法陀羅尼:是把佛所教的一切,總持不忘。二義陀羅尼:是說把佛法的義理,總持不忘。叁咒陀羅尼:是說奇妙不可以揣測的神咒,總持不忘。四忍陀羅尼:是把一切佛法真實的相,能夠定心安住,總持不忘。這是上品上生的修行人。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于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
【解】“趣”字:同了味字差不多的意思。義趣:就是義理的趣味。第一義:是實在的真理,是最高最上沒有更勝過的義理,所以稱做第一。謗:是毀謗,就是有心說壞的意思。
【釋】上品中生,是九品往生的第二品。這上品中生的修行人,不一定要讀誦方等經典,只要把佛經的文句,【文句、就是經文的字句。】那怕少到一二句,或是一個偈的意義趣味,能夠深切的明解了;還能夠把這個心,安住在佛法裏頭深奧廣大的真理上邊,不被旁的種種外道邪說所搖動誘惑,深切相信因果的道理,不說壞大乘佛法,把這樣種種的功德,回向到求生極樂世界的願心上去。
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衆、眷屬圍繞。持紫金臺,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
【解】第一個“行”字:是修行的意思。眷屬:不一定是自己的家屬親戚;在佛教裏頭,凡是一同修學佛法的人,或是皈依的弟子等,都可以稱眷屬的。法子:是傳佛法的人。紫金,是金裏頭最上等的金。
【釋】修上邊所說各種功德的修行人,到了壽命快要完了的時候,阿彌陀佛同了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還有無量數的聖人賢人,一同修學佛法的人,都圍繞住了這個修行人。阿彌陀佛拿了紫金臺,到修行人的面前,稱贊這個修行人,叫他一聲法子道:“你能夠修行大乘佛法,明白了解最上的義理,所以我現在來迎接你。”阿彌陀佛就同了上千的化佛,在同一個時候都伸出手來,握這個修行人的手。【握手,就是攙手。】
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贊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臺,如大寶華,經宿則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
【解】叉手:是把十只手指交叉起來。“宿”字:是一夜的意思;經宿:是經過一夜。紫磨金的“磨”字:是沒有一些些垢穢的意思,完全是潔淨的金。
【釋】這個修行人看見自己坐在紫金臺裏頭,雙手合攏了,十指交叉了,口裏頭稱贊歎美諸佛。不過像轉一個念頭的短時間,就生到了極樂世界的七寶池裏頭去了。這一座紫金臺,像一朵很大的珠寶裝飾成的蓮華,經過一夜,蓮華就開了。這個修行人的身體,就變成紫磨金的顔色,他的足底下也有了七寶的蓮華了。
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衆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谛。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贊歎世尊。
【解】這個“宿”字:是前世的意思。…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白話解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