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白話解釋▪P2

  ..續本文上一頁,同了劉宋要有分別,所以就稱趙宋。

  叁藏的“叁”字,是說經律論叁種。“藏”字:是包括在裏頭的意思;因爲經律論叁種,都包藏著許多佛法的道理在裏頭的,所以稱叁藏。經藏:是所有釋迦牟尼佛,或是別尊佛,說的各種經,都包括在經藏裏頭的。律藏:是所有佛法裏頭,應該守的種種戒法,都包括在律藏裏頭的。【戒字:是禁戒的意思;不但是惡的事情,要禁止一些些不做,就是惡的念頭,也要禁止一些些不轉。】論藏:是曆代的高明大法師,稱贊講論種種佛法的道理,都包括在論藏裏頭的。因爲這位大法師,精通這叁藏的道理的,所以稱他叁藏法師。疆良耶舍,【譯做時稱】是法師的名字。

  釋迦牟尼,是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所以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都是印度文。【就是梵文,也可以稱梵語。】但是要把佛經來教化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把梵文的佛經,翻譯成了中國文,才能夠使得我們中國人,都可以懂,都可以學。不過翻譯的人,又一定要精通佛法種種道理的大法師才能夠翻譯出來,沒有錯誤。所以劉宋的太祖文皇帝,就請他最恭敬佩服的這位疆良耶舍大法師,翻譯這部“觀無量壽佛經”。

  一、序分:

  凡是佛經,都是把全部經文,分做叁分。【叁分的分字要在右角上邊加一圈,讀做“份”字音,就是一份一份的意思。】第一是序分。第二是正宗分。第叁是流通分。序分的“序”字,是次序同起教因緣的意思。序分又有通序別序兩種的分別。通序:像各部經的開頭,都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什麼地方,同了那些大衆人在一處,因爲各種經都有這樣幾句的,所以叫通序。別序:是佛所說的各種經,都有各種不同的原因的;像說“楞嚴經”,是因爲阿難碰到摩登伽的引誘才說的,所以叫別序。但是雖然有通序別序的分別,總名還是都叫序分。從如是我聞一句起,一直到教我觀于清淨業處,都是序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解】如是:是這個樣子的意思。“我”字:是編集這部“觀無量壽佛經”的阿難,稱他自己。【編字:是整理的意思;集字:是聚集的意思。佛說各種經的時候,阿難都在旁邊一面聽,一面記的。整理,就是整理他所記佛說的話;聚集,就是把他所記佛說的話,聚集攏來,成功了一部佛經。】

  聞字:是聽到的意思,就是親自聽到佛說的。一時:是有一個時候的意思。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下邊說到釋迦牟尼佛,就單稱一個佛字了。】王舍城,在印度的摩伽陀國;王舍城的四周圍,有五座大山圍住著的;五座大山裏頭,第一座山,就是耆阇崛山。耆阇崛,是梵語,翻譯中國文,叫靈鹫山。因爲山頂的形狀,像鹫鳥的頭,所以也叫鹫頭山。

  【釋】凡是佛所說的經,都是佛的堂弟,也是佛的弟子,名叫阿難的編集起來的。這如是我聞四個字,是阿難在編經的前,先問佛將來編起經來,開頭用幾個什麼字。佛說開頭要加如是我聞四個字,可以顯明白是你阿難親自聽到我說的所以要加這四個字。意思是要使得後來的人,知道的確是編這部經的阿難自己親聽到的,不是旁人聽了告訴阿難的。並且的確是聽到佛自己的金口說的,也不是聽到旁人說的。這樣證明白了,後來誦經聽經的人,就自然會生出信心來了。所以不論什麼經,凡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開頭都有如是我聞四個字的。這四個字,把他倒轉來解釋,更加容易明白,就是說我阿難親聽到佛這樣說的。是字:是這樣的意思;就是指下邊經文裏頭,從爾時王舍大城起,一直到末後名第十六觀一句,都是佛說的,都包括在如是兩個字裏頭的,都是阿難親聽到的。

  佛說法的時候,因爲各國的時候,同了各國記時候的方法,都不相同的。所以只能夠說有這麼一個時候,不能夠說定某年某月某日了。佛說法的地方.是在中印度摩伽陀國的王舍城。【印度地方很大,所以分做五印度:就是東印度、南印度、西印度、北印度、中印度。王舍城,是摩伽陀國一座城的名目。】在王舍城的東北一座最高最大的耆阇崛山裏頭。

  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叁萬二千,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爲上首。

  【解】與字:是同了的意思;就是佛同了比丘衆。比丘:是梵語。翻譯中國文,是乞士兩個字。乞:就是向人要、向人討的意思;還有上向佛乞佛法,下向世俗人乞食品的意思在裏頭,所以叫乞士。出家人要受了二百五十條具足戒,【具足戒、是完全的戒法。】才可以稱比丘。衆字:是許多的意思。因爲和合在一處的比丘,有一千二百五十人的多,所以稱衆。比丘上加一個大字是年歲大、道德高的比丘。

  俱字:是聚在一處的意思。菩薩,是梵語。完全說起來,是菩提薩埵:菩提兩個字,是覺悟不迷的意思;又有使得旁人覺悟的意思。薩埵,是衆生的意思;就是能夠把佛法來勸化衆生,使得衆生都能夠明白真實的道理。文殊師利,是梵語。翻譯中國文,文殊:是妙的意思,【妙,就是好;還有些稀奇的意思在裏頭。】師利:是德同吉祥兩種的意思。文殊菩薩,同了普賢菩薩,常常在釋迦牟尼佛左右兩邊的。這一尊菩薩的智慧最高。手持利劍,【持字,是拿的意思;利字,是鋒利的意思。】所以表顯他有驅邪的智慧。身乘獅子,【乘字,是騎的意思。】所以表顯他有降魔的威猛。【猛字,是厲害的意思。】

  法王子叁個字,是因爲佛稱法王,菩薩是佛教化成功的,又是幫助佛教化衆生的,差不多像佛的兒子一樣,所以菩薩都可以稱法王子的。但是佛經裏頭,稱菩薩做法王子的,獨有文殊師利菩薩。別尊菩薩,都不稱法王子,是什麼緣故呢?這是因爲文殊師利菩薩,在一切菩薩裏頭,智慧和德行最高;又是侍立在佛左邊的第一位上。那是在佛面前位子最高的一尊菩薩,所以稱他法王子。上首,是在衆菩薩裏頭,推出來的一位領袖。

  【釋】佛同了年歲大、道德高的許多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都在一處,還有菩薩叁萬二千人。凡是佛在法會裏頭說法的時候,從菩薩起,一直到天龍八部。【一天衆,是各層天上的人。二龍衆,龍是水族裏頭各種畜生的王。叁夜叉,能夠在虛空裏頭飛行的鬼神。四乾闼婆,是帝釋部下作世俗上那種樂的神。五阿修羅,是六道衆生裏頭的一種,也是各種鬼神裏頭的一種,他們在世界上的時候,也曉得修福的;但是他們的妒忌同了發火的心,都是很厲害的,所以落在阿修羅道裏頭去了,他們還能夠同了帝釋戰鬥哩!六迦樓羅,就是金翅鳥,兩翅膀張開來,相離有叁百叁十六萬裏路的長哩!他們專門喜歡吃龍的。七緊那羅,他們的形相,難然像人,但是頭上有角的,也是帝釋的樂神;這種樂神,是作法樂的,因爲他們所作樂的聲音裏頭,都有佛法的意義在裏頭的,所以叫法樂。八摩侯羅迦,就是大蟒神,也叫地龍。這八部的衆生,人的眼都看不到的,所以又叫冥衆八部。○冥字,是鬼的世界。】

  凡是來聽法的衆生,多得不可以用數目來計算的。每一類聽法的人,各有一位做上首的。這一次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法會,來聽法的菩薩,格外的多;一定要推一位智慧最高,威神力最大的菩薩做領袖,才算合法。文殊師利菩薩,最合這個資格。所以大衆的菩薩,就推文殊師利菩薩,做了叁萬二千菩薩的上首。

  爾時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隨順調達惡友之教,收執父王頻婆娑羅。

  【解】“爾”時:是在那個時候。“隨”字:是跟隨的意思。“順”字:是依順的意思。“執”字:是拿住的意思。

  【釋】佛同了許多大比丘,許多菩薩,都在耆阇崛山裏頭的時候。在王舍大城裏頭,有一位太子,名字叫阿阇世。【阿阇世,是梵語。翻譯中國文,是未生怨叁個字;因爲他沒有生下地的時候,有一個相面的人,說他出世後,要害死他父親的。所以題他的名字,叫未生怨,就是說他沒有生下地以前,已經同他的父親,結了怨的意思。】他有一個惡心的朋友,名字叫調達,也叫提婆達多。【他的弟,就是阿難。他也是佛的堂弟。】阿阇世依順了惡友調達教他的惡主意,把他的父王頻婆娑羅收起來捉住了。【頻婆娑羅,是摩竭陀國的王,又是阿阇世的父,所以稱父王。】

  幽閉置于七重室內,製諸群臣,一不得往。

  【解】“幽”字:是暗的意思。“閉”字:是關的意思。“置”字:是放在那裏的意思。“重”字:要在左角下邊加一圈,讀做從字音;是一重一重、一層一層的意思。“製”字:是製住禁止的意思。“群”字:是許多的意思。群臣,是不論官職大的,官職小的,都在裏頭了。

  【釋】阿阇世把他的父王頻婆裟羅王,關住在很黑暗的七重深的房屋裏頭。禁止許多大大小小的臣子,一個都不許到關禁頻婆娑羅王的房屋裏頭去。

  國太夫人,名韋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淨,以酥蜜和麸,用塗其身;諸璎珞中盛蒲葡漿,密以上王。

  【解】國太夫人,是頻婆娑羅王的王後,名字叫韋提希。“澡”字:讀做照字音,是洗的意思。酥:讀做蘇字音;是用牛或是羊的乳,【乳,就是奶。】做成功的乳酪。“和”字:是拿兩種東西,攙在一起的意思。“麸”字:讀做超字音;是把蒸熟的麥,磨成粉屑。璎珞:是用珠同了玉,穿成了像煉條那樣的裝飾品,挂在頸項上的。“盛”字:是裝在裏頭的意思。蒲萄,就是葡萄。漿,同了汁一樣的。“密”字:是秘密的意思。“上”字:是獻上去的意思。

  【釋】韋提希,是國王的王後,所以稱國太夫人,也就是阿阇世的母親。這位夫人,很賢的,很恭敬頻婆娑羅國王的。因爲要把吃的東西,塗在身上,所以先洗浴她的身體。使得身體清淨,才可以把吃的東西塗上去。他又把酥同了蜜,調和在麸裏頭,做成一種很好的食品。但是這個太子阿阇世的心,是極狠毒的,他把他的父王收禁起來,又不許手下的臣子去看國王,那是他一定要餓死他父王的意思,那裏肯讓國太夫人拿食物去給他的父王呢?國太夫人沒有辦法,只好把做成的食品塗在身上,才可以帶到關禁的國王那…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白話解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