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白話解釋▪P20

  ..續本文上一頁厭,一定要舍棄的,所以都叫解脫。第八、滅受想定身作證具住。【具住,同了具足住一樣的意思。】也可以叫滅受想定。【受,是領受了外邊種種的境界,就轉種種的妄想,沒有停歇的時候;這受同了想兩種的虛妄法,是修定功最不相宜的,所以一定要滅除,不放他起來的。】解脫知見,是已經切實明白了解脫的意義,見到了解脫的真相,不再受束縛的意思。

  修行的人,從修戒得到定功,從修定生出慧來,從修慧得到解脫,從解脫得到解脫知見,這五種法,都是修成佛的功德。這五種功德,修到功夫深了,就成佛了。

  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爲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

  【解】“猛”字:是厲害的意思。

  【釋】這個修行人聽到了善知識的演說,稱贊種種佛法,就滅除了他八十億劫那麼長時期所造的生生死死的罪。地獄裏頭發出來很厲害的火,也就化了清快涼爽的風,吹到許多天華上邊去。這許多天華上邊,都有化佛化菩薩來迎接這個修行人。像轉一個念頭的短時間,就得生到七寶池的蓮華裏頭去了。

  經于六劫,蓮華乃敷。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爲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解】梵音聲,是大梵天上的天人所發的聲音。梵音有五種好處:第一、音聲正直。第二、音聲和平雅致。第叁、音聲又清,又透澈。第四、音聲又沈著,又渾滿。第五、音聲可似周遍到遠地方也能夠聽到。發無上道心,就是發成佛的心。

  【釋】這個修行人在蓮華裏頭,經過了六個大劫,蓮華才開放。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用很清淨的音聲安慰他,向他說大乘法很深的經典。這個修行人聽到了這種佛法,立刻就發了成佛的心。這就叫下品中生。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衆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曆多劫,受苦無窮。

  【解】五逆: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傷佛的身體,使得佛身體上出血。】破和合僧。【許多僧衆,和合在一處,做佛事、修佛道,不但是不幫助他們,倒反在旁邊挑撥破壞他們,使得僧衆互相鬥爭,荒廢佛事。】十惡: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說虛假的話。】兩舌、【搬弄是非。】惡口、【用惡毒的話來咒罵人。】绮語、【說輕薄話。】貪欲、嗔恚、【發火。】邪見。【不正的見解。】

  【釋】佛又囑咐阿難同了韋提希道,下品下生,是九品裏頭的最末後的一品。若是有衆生造種種不善的業;像五種很大的忤逆罪,十種很大的惡業,種種不善的事,大半都犯全的。像這樣愚癡的人,因爲他惡業造得太多了,應該要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叁種惡道裏頭去的,在惡道裏頭要經曆過許多劫數,受種種的苦,無窮無盡。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爲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若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

  【解】不遑:是心思慌亂,來不及念。彼佛,是指阿彌陀佛。

  【釋】這樣愚癡的人,到了他壽命完盡的時候,碰到了善知識用種種的方法安慰他,向他演說種種很妙的佛法,還教他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但是這個愚癡人,被種種痛苦所逼迫,沒有心思可以念佛。這個善知識【善友,就是善知識。】又向他說道,你若是不能夠念阿彌陀佛,應該稱念無量壽佛。【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佛;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怎麼不會念阿彌陀佛,又會念無量壽佛呢?因爲人都是貪生怕死的,勸他念無量壽佛,這個人容易依從,所以就念了。】

  如是至心,念聲不總,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解】至心:是極真誠懇切的心。十念:就是十念法盡一口氣念佛,不論念多少聲,連念十口氣。

  【釋】這個人聽到了教他念無量壽佛,就合了他貪生怕死的念頭了,所以就很誠懇的念。念佛的聲音,就接續不斷的一口氣念十聲,念滿十口氣的南無阿彌陀佛。因爲他稱念佛名的緣故,在他一個念頭一個念頭不停的想念佛,就滅除了他八十億劫所造的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的罪。

  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于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

  【解】日輪:就是太陽;因爲太陽是圓的,像輪盤那樣的,所以叫日輪。

  【釋】這個念佛人到了壽命要完盡的時候,就見到一株金的蓮華,像太陽那樣團圓的停住在他的面前。只有像轉一個念頭那樣短的時間,這個人就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了。在蓮華裏頭,經過十二個大劫,蓮華剛剛開放,比了上品往生的不曉得要遲多少倍了。

  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爲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輩生想名第十六觀。

  【解】凡是忽然生、忽然滅,不是常住不變的相,都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實相是離一切虛妄的相,都歸到真實的理上邊去。諸法實相:是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真實的,不虛妄的,都是常住不變的,沒有忽生忽滅的。

  【釋】這個修行人到蓮華開放的時候,就見到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對了他發出大悲的聲音來,【大悲音聲,是聲音裏頭帶有又懇切、又有哀憐旁人的心思,幾幾乎像有哭出來的聲音。】向他詳詳細細講演一切佛法真實的道理,同了能夠滅除種種罪惡的法門。這個人聽到了兩大菩薩的說法,心裏頭非常歡喜,立刻就發動了修成佛道的心。這種就叫下品下生。連了上邊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一並叫做下輩生想,也就叫第十六觀。所有十六種觀想法,到這裏完全講說圓滿了。

  說是語時,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及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逮無生忍。

  【解】侍女,是侍奉韋提希的女子。“曾”字:要在左邊下角加一圈,讀做成字音,是有過了的意思。“豁”字:是開通的意思。豁然:是忽然很開通了,大大的明白了。“逮”字:是得到了的意思。

  【釋】佛說完了上邊許多話的時候,韋提希同了伺候他的五百個女子,聽到了佛所說的話,立刻就看見極樂世界很大很長的形相。並且也見到佛的身相,同了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韋提希同了五百個侍女,因爲心裏頭歡喜得很,大家贊歎這種景象,從來沒有見過。心裏頭就忽然開通了,大大的覺悟了,就證到了無生忍。

  五百侍女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叁昧。無量諸天,發無上道心。

  【解】“獲”字:本來是捉到的意思;獲得,就是得到。

  【釋】五百個侍女,大家都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就是無上道心,就是成佛的心。】都願意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佛看見他們都發了大願心,就爲他們五百人,都記了將來成佛的名號。並且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後,都能夠見到許多佛,顯現在他們面前。他們就得到了叁昧,都沒有一些些不正不定的心念了。不但是五百侍女都發了無上道心,連得無量無邊天上的人,也都發了無上道心了。

  叁、流通分:

  【從下邊爾時阿難即從座起兩句起,一直到末了禮佛而退一句,都是流通分了。“流”字:是流傳開來的意思。“通”字:是通行各處的意思。無論那一部經,在正文說完後,要把佛所說的正文,永遠流傳到後世去,使得後世的人,都可以看到聽到,都得到利益,像佛在世的時候一樣,所以叫流通分。】

  爾時阿難,“從座起,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此法之要,當雲何受持?佛告阿難:此經名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亦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汝當受持,無令忘失。

  【解】此法,就是說十六種觀想法門。

  【釋】凡是佛在說經的時候,阿難一定在說經的法會裏頭奉侍佛,並且把佛所說的法完全記出,一些都不漏掉的,所以佛說法才說完,阿難就從他的座位上起來,向佛說道:“世尊!這部經應該用什麼名稱?所說的十六種觀想法的緊要地方,怎樣的領受?怎樣的記住?”佛回答阿難道:這部經的名稱,叫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現在稱觀無量壽佛經,是後世翻譯經文的大法師,簡單的叫法。】也可以叫淨除業障,生諸佛前。”【這一句的意思,是說業障除滅到清清淨淨,往生到諸佛的面前。】你應該領受記住,不可以忘掉的。

  行此叁昧者,現身得見無量壽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爲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解】分陀利華:是梵語;翻譯中國文,是白蓮華。西方蓮華,有青黃赤白四種,在沒有開、快要開、已經開、同了華落四個時候,顔色就變化四次。正在開放的時候,顔色是白的,像銀又像雪,有光的。這種蓮華很大的,一朵華的葉,有幾百瓣的多,很香的。這種華,我們凡人的世界上是沒有的。勝友:是善友,有益的友。道場:是修道的地方,佛坐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的,所以成佛就叫坐道場。諸佛家:是說諸佛的家裏頭,就是指極樂世界。

  【釋】能夠得到正定功夫的修行人,就能夠在現在的一世上,見到無量壽佛,同了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若是善男子、善女人,只不過聽到無量壽佛,同了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的名號,也已經能夠滅除無量劫生生死死的罪了,何況時時刻刻想念了!若是有稱念佛號的人,那末這個人,就是人裏頭分陀利華了。意思就是說人裏頭最好最上的人,世界上少有的人了。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做他有益的朋友。將來能夠坐道場成佛,往生到極樂世界諸佛的家裏頭去。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佛說此語時,尊者目犍連、尊者阿難,及韋提希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解】目犍連,同了阿難的名字上,都加上尊者兩個字,是因爲他們兩位年歲大,道德高的緣故。

  【釋】佛又囑咐阿難道:“你要好好的記住我上邊所說的話。”能夠記住這些話,就是記住無量壽佛的名號。在佛說這幾句話的時候,尊者目犍連、尊者阿難、同了韋提希那些人都聽到了,大家都非常的歡喜。

  爾時世尊,足步虛空,還耆阇崛山。爾時阿難,廣爲大衆,說如上事。無量諸天、龍、夜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禮佛而退。

  【解】“步”字:是踏的意思。“還”字:是同去的意思。

  【釋】佛說法說完了就踏在虛空裏頭,回到耆阇崛山去了。阿難因爲佛好幾次囑咐他記住佛所說的法,所以阿難等到佛回去了,又向到法會裏頭來聽佛說法的大衆,把佛上邊所說的種種事情、景象、法門,詳詳細細重行講演一遍。所有在法會裏頭聽法的許多天上的人,同了龍神、夜叉,聽到了佛所說的一切法,也都非常的歡喜,向佛行了禮,各各退去了。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白話解釋終。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白話解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