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上體下慧長老昭明寺佛七開示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尊敬的本寺當家上界下空大和尚慈悲,各位法師、各位在家菩薩、在家居士大家好,阿彌陀佛:
沒有戒律,就像國家沒有軍隊保護我們生命財産一樣,不得保障,所以人要有戒,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戒,叁皈、五戒、十善法戒這是在家人的戒,在家戒最多只能證得初果阿羅漢、二果阿羅漢、叁果阿羅漢,沒有辦法證得四果阿羅漢,爲什麼?因爲沒有最清淨戒。所以在家居士只可以得人天的福報,還是不能達到真正的解脫。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尼、比丘、比丘尼這是出家人的戒,出家人的戒是真正的清淨戒律,可以出六道輪回,脫離苦海,在家人想學佛了生死,必須先持清淨戒,只有受持八關齋戒才有辦法真正走上了斷生死之路,走向叁乘之道。而佛陀慈悲,知道在家人有很大的障礙不能出家,但是爲了讓在家人享受出家人的清淨戒律,所以爲在家人製定了八關齋戒,讓在家人得出家人的功德,持出家人的清淨戒律。八關齋戒對于想了脫生死、成佛、成菩薩的在家居士,大開方便,因爲八關齋戒可以一天一天的受,一天一天的守。看自己的能力能守幾天就守幾天。這就是佛的慈悲,爲想出家而又不能出家的在家居士大開方便之門,得清淨戒律,得出家人的功德。因爲在家人受持八關齋戒,得清淨的戒體,便可證得四果阿羅漢。不清淨,災難也會跟著來的。想消災延壽也要受持八關齋戒,經典有講:受持八關齋戒除五逆罪,其它諸罪,悉皆消滅。所以想了脫生死,證佛、菩薩果位的必須要堅持受持八關齋戒。持好這八關齋戒最低證得四果阿羅漢,無論在家、出家想要了脫生死,唯有持清淨戒律。所以在家人一定要有受戒的概念,要知道我們爲什麼要來這裏受戒,佛陀說:“戒若住世,佛法永駐”持戒就是讓我們大家“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也是我們學佛的根本、佛法的宗旨,整部《叁藏十二部》都是在講“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這就是佛法的總綱領,講經說法也離不開這幾點。做的最圓滿的就是佛,其次是菩薩,然後是緣覺、辟支佛,再來是聲聞、羅漢,“佛戒如明日月”,戒就像太陽普照著大地,讓衆生得到平安、快樂、幸福。佛法就是黑暗中的光明,修行人的一盞明燈,在黑暗中爲我們指引方向。所以我們要以戒來修行,以戒爲我們修行的准則,戒就是因果。
無論小乘、大乘都離不開因果的法則,而因果離不開戒,真正的佛法就是讓大家有戒的思想,戒就是我們末法時代的甘露妙藥,沒有戒很容易墮入魔道,得生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楞嚴經》整部都在講如果沒有戒很有可能會墮落。末法時代的衆生一直用錯心,貪心、瞋恨心、愚癡心、妄想心,所以起心動念無非是罪,無非是業。而只有我們持戒,規範我們的行爲,觀察我們的起心動念,修正我們的心,才有辦法與佛相應。要學會用佛的心,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因地真、果地覺,發心的因很重要,真誠心、清淨心、平等無私心、正覺悟的心、慈悲心、喜舍心、孝順心都是我們的因地心,果地覺即是成佛,善導大師雲:“要用一顆真心念佛。”所以我們要發願:要用一顆真心來念佛,念念要與佛相應。念佛要念叁個字“覺、正、淨。”我們所發的心也很重要。《華嚴經》中講菩提心叁個字,衆生本來面目就是菩提心,修行即是修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發慧,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我們就可以解脫了。“初發菩提心,便成正覺。”只要我們用真誠心來發願,就能與佛相應。甩掉貪嗔癡。
戒很重要,戒就是叁乘佛法的根本,即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涅槃時說:“我涅槃後以戒爲師”所以無論在家、出家都要依戒來修行,戒就是因果的法則,道德行爲的准繩。
八關齋戒的中心就是製止我們的殺、盜、淫、妄。持不殺生戒可以消災延壽,培養我們慈悲心。持不偷盜戒,培養我們的慈悲喜舍,單單的不偷盜只是消極的行善,我們還要積極的去布施,布施才能得財富,《藥師經》講到今生貧窮是因爲前世不懂得布施所感招的。不邪淫戒是我們生死輪回的根本,出家人的戒律之所以清淨,是因爲持不淫欲戒,所以無論在家、出家,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不淫欲戒,出家人是不淫欲戒,在家人是不邪淫戒。所以在家人不得徹底的清淨,因爲淫欲才是生死輪回的根本,“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專不生極樂。”不妄語戒,是培養我們好的人格基礎,佛者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所以修行不要相信凡夫的話,要聽佛的話。當下就能解脫,必升極樂世界。所以八關齋戒一定持好最重要的兩條:
1、不淫欲戒,這是生死輪回的根本。
2、過午不食戒,也就是說從今天日中到第二天天亮之前不可以吃任何的東西,只有白開水可以喝,有病的可以吃藥,身體不好的可以喝一些紅糖水,但這些都是開緣,最清淨的還是只喝一些白開水。
如果能持好這一條,可得六十萬億世吃飯沒有問題的福報,晚上吃飯想想看劃不劃得來。
佛陀很慈悲,但是佛陀說我有叁不能:
1、罪業深重的,我佛陀救不了;
2、與我佛陀沒有緣分的人度不了;
3、無邊衆生佛還沒有度盡。
受戒的功德是非常大的。我們把八關齋戒的功德分成十六份,而轉輪聖王的功德還不如持八關齋戒的十六分之一。我們受持八關齋戒就好像得到了一顆摩尼寶珠。永遠點亮我們成佛之道,成爲你將來成佛的種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直至成佛,證得菩提佛果。“若人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矣,是真實佛子。”所以我們來這裏參加佛七,並且如理如法的受戒,也是要有福德因緣的。我們這裏是成佛的佛七,選佛的道場。其實我們的佛堂在這裏是最莊嚴的。但是還有很多人不來。爲什麼?因爲他們還沒有真正了解生死的痛苦,祖師常常告訴我們:“要觀衆生的苦。發菩提心。發真實的信願,直至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
釋迦牟尼佛爲何要出家。因爲佛陀觀到了衆生的苦,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佛看衆生在苦海中輪回,慈悲救助。佛陀第一次看到農夫種地,鋤地時翻出了小蟲子,待小蟲子出現在地面時,禿鷹便飛來啄,弱肉強食啊。無論動物還是人,都在互相的傷害,大海中大魚吃小魚,人來世間爲了生存互相的殘殺。
第一觀:生是苦,人出生不會笑眯眯的出生,生下來就是先哭,哭又到這世間輪回。
第二觀:老死,“莫到老時方學道,孤魂都是少年人。”
意思就是說無常無時無刻的不在我們的身邊,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活到70、80歲,有很多亡靈都是年紀輕輕的少年。而且到老了再來學習佛法也有很多的障礙,比如說:“身體不好,念也念不動,拜也拜不動,聽經聞法耳朵又不好用,思想也跟不上去……。”最重要的就是到老了才學佛,一生因無知造了很多的罪業。所以說修行要越早越好,土地也不是專埋那些老年人。像我以前上佛學院時有一個同學,他特別喜歡騎摩托車,有一次我們約好去爬山,可是他還是要偏偏要騎摩托車,我就勸他不要騎,可是他卻很執著:“我一定要騎上去給你看。”結果還沒等騎上山,就出了車禍,沒有逃過無常。所以衆生都是苦,叁界衆生生在苦海火宅裏,我們要抓緊時間用功精進,因爲我看到很多年紀輕輕就死了的人。還有一次,是我小學的班長,成績非常優秀,人長的又莊嚴,會說話,不像我一考試就是阿蛋,但是班長很可惜,有一次出去遊泳被水淹死了。母親哭的死去活來,但母親沒有辦法承認這個事實,最後叫法醫爲他驗屍,你看可憐不可憐,到死了還要遭受開刀的苦,其實這也是因果呀。
當無常到來的時候人就會很脆弱,因爲人的生命本來就是無常,佛陀說:“生命在呼吸之間”生命就系在這一呼一吸上,如果不呼吸就會死翹翹。祖師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趕快念佛。”生命從何來又將從何去?我們知道了世間很多的苦,特別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所以我們要精進用功,不要再貪玩在這世間了。因爲快樂是假的。
六道衆生爲何不能解脫?因爲沒有清淨的戒律。在佛陀時代,當時的印度有96種外道,有的修行到非想、非非想天,那是需要很高的禅定才能達到。可是還是沒有解脫,還在六道輪回,爲什麼?因爲沒有戒呀,戒是解脫出離叁界輪回的根本,沒有戒就好像大樓沒有地基,經不起考驗的。所以,戒就是我們修行的基礎、根本,所以外道雖然也在修行,但是沒有走向真正的解脫,爲什麼?沒有認識到戒的重要。我們慶幸遇到佛法,遇到佛戒,得到解脫。爲什麼佛陀在人間示現,因爲六道衆生中人道是最容易修行的,天人快樂太多,福報太大,當天人在享受的時候是不會想到人間的苦,也不知道福報享盡又墮落,沒有心情去修習佛法,富貴學道難呀。人間富貴的人學道也很難呀,你讓他四點起床,他才不要呢。我享受我的有什麼不可以。但是要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現在的人什麼苦都不想吃,只是想享受怎麼可能成道呢。就像五臺山冬天達到零下四十度,特別的冷,但是爲什麼出家人就可以住下去呢?因爲出家人一直堅持從苦中才能得出成就,從苦的環境中才能堅固道心。優越的條件很容易把道心磨滅掉。像美國人就很難度,因爲他們的生活條件很優越,就像天人一樣,享受著人間的天福,讓他們來吃吃苦,很難呀。中國人有大乘的根器,很多印度祖師來大陸教化。常常講悟後起修,那到底以何爲悟。《楞嚴經》:因地真,果地覺。這因地心就是我們的菩提心,衆生爲何不得解脫?《觀無量壽經》中講:五毒--貪、瞋、癡、慢、疑。我們要把妄心去掉,換一顆菩提心,要做到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叁昧耶咒:唵 叁嘛牙 …
《持八關齋戒--得清淨的戒體,便可證得四果阿羅漢。》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