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講話第六輯序
施旺坤
民國以來最有名的淨土道場∥蘇州靈岩山寺,是由印光大師主持,裏面的念佛堂,初期是由慈舟法師負責,而當時實際領衆的是道源法師,這是外界少有人知道的。據道源法師口述,印光大師請慈舟法師上山領衆念佛,剛到念佛堂,他認爲自己追隨慈舟法師多年,最了解法師念佛的規矩,就當仁不讓的領衆念佛。念佛念到一半,慈舟法師要講開示前,就把道源法師叫出來說:「靈岩山寺是中國最殊勝的淨土宗道場,能來這裏念佛的,都是一時之選,你何德何能領衆?」慈舟法師當場非常嚴厲地把道源法師喝斥一頓,道源法師如驚弓之鳥,趕緊退到佛龛後面。等到開示結束,大衆要繼續念佛,道源法師當然不敢出來。慈舟法師見無人領衆,又大聲喝斥:「現在要繼續念佛,道源,你躲在後面幹什麼,還不趕快出來!」當時參加念佛的大衆,都被慈舟法師的威儀震撼住了,這是慈舟法師對弟子恩威並濟,慈悲攝受。道源法師追隨慈舟法師,在靈岩山領衆念佛,長達五年之久。
再說已經往生的忏雲老法師,與源公上人同爲慈舟法師的弟子,但是忏雲法師年紀較輕,親近慈舟法師也晚,所以來臺灣以後,忏雲法師視源公上人,如同自己師父。據一位親近忏雲法師的弟子轉述,忏雲法師在水裏蓮因寺,每逢有人提到源公上人,馬上從座位站起來,雙手合十,好像面對佛菩薩那般恭敬。有一次忏雲法師到中和淨宗蓮社,拜訪源公上人,到了用餐時間,源公上人知道忏雲法師持午甚嚴,怕他受餓,用餐時一直勸忏雲法師一定要多吃一些,不斷地給他夾菜。但是忏雲法師卻無心用餐,急著從口袋裏掏出一本筆記,把他這一段時間弘法和修行遭遇的困難,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迫不及待請教源公上人,從他們言談之間,可以了解源公上人對忏雲法師並不見外,除疑解惑,把自己知道的都傾囊相授。其中忏雲法師請教:「因爲遇到困難,打算要停辦大專齋戒班。」源公上人卻不認同,說:「大專齋戒班,無論怎麼辛苦,都得辦下去,因爲你跟大專生有緣,齋戒班由我來辦,不見得如你辦得好。」忏雲法師接著又問:「天臺宗課程要請哪位擔任講座?」源公上人說:「你初來臺灣住茅蓬,我單獨爲你講完一部《賢首五教儀開蒙增注》,對你弘法,我期望殷切!天臺請別人講,如果有適當人選當然好,問題是別人來講,有時間限製,能講的內容也有限,如果能自己學講,長遠來講,可以自利利他。」忏雲法師說:「好,但是天臺宗教理很難,怎麼學啊?」源公上人就把學天臺宗的次第,先看哪些書,再看哪些書,當時上人手上沒有拿任何資料,講說的內容,卻好像飛瀑流泉,毫不保留地告訴忏雲法師。本來我以爲源公上人只對賢首宗教理熟,聽了那席對話,被震撼住了,體悟到源公上人佛法的淵博,高深莫測!而那時忏雲法師已近七十高齡,爲了弘法,求法的熱忱,真令人感佩!
綜觀源公上人一生專弘淨土法門,每年在基隆海會寺舉辦二次佛七,佛堂講話就是上人在念佛堂的開示錄,第一輯是應臺中靈山寺之邀,前往主持佛七的開示錄,第二、第叁輯都是在海會寺主持佛七時所講,第四輯,適逢能仁佛學院開辦,以《佛說阿彌陀經》爲題,對佛學院學生講的開示,因爲篇幅較多,另外以專書出版。前面四輯都經過老法師過目,並潤飾後才出版。第五輯是在香港半春園主持佛七時所講,海會寺住持宏品法師慈悲,主動出示見仁法師的記錄,拜讀後覺得內容很好,建議列入佛堂講話。第六輯是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主持佛七時所講,當時源公上人已經八十七高齡,身體並不康健,仍不辭辛勞親自主七,這也是他一生最後主持佛七的開示,開示的綱要爲:一、念佛要發菩提心。二、念佛要爲了生死。叁、勉期求證,一心不亂。四、相信佛陀,相信自己。五、願生極樂,願離娑婆。六、常行定課,加行打七。七、善根福德,正助雙修。
乍看開示內容,好像老生常談,仔細聆聽之後,體悟到源公上人,對于每次佛七開示,都是認真准備,他把一生研究淨土法門的心得,應該如何解、如何修?都包含在這次開示裏面。這本記錄是依據錄音帶整理的,記錄初稿完成,陳請上人過目之後,曾經在菩提樹雜志刊載。「爲度一切衆生了生死而念佛」,可以說是源公上人對念佛方法最重要的開示,最近幾年因爲整理講經記錄,重聽上人講過的經論,對于上人的大乘佛法思想有更多的了解,源公上人實不愧爲淨土法門的一代宗師,民國七十七年上人圓寂之後,佛教界大德在紀念集撰文,推薦他爲淨土宗第十四代祖師,應屬實至名歸。
中華民國一○○年十二月寫于士林芝山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