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講話 第二輯
序
仁光
我嘗聽源公上人說:「藥無貴賤,對症者良。法無高下,應機者妙。」醫生開出來的一切藥品,皆以治療疾病爲目的,只要對症,能把患者的疾病治痊愈了,悉是良藥。如來說出來的一切法門,皆以了脫生死爲目的,只要應機,能把衆生的生死了脫,無非妙法。
上人說:「我們修學大乘佛法,應當八宗並重,一門深入。」我國大乘有八個宗派,我們應當並加尊重,不可妄事批評,孰淺孰深,以免引起門戶執見,宗派诤論。因爲「兄弟阋牆」對于今日之佛教是不幸的。
上人又說:「研究理論,雖然八宗並重。修行用功,必須一門深入。我之修學淨土宗,是因爲淨土法門應我的機。我之所以宏揚淨土宗,是因爲淨土法門能應一般人之機。」我們自己修學淨土,同時宏揚淨土,都是爲的應機而已。對于其他宗派,並無偏重偏輕之觀念。
淨土宗雖有叁經一論,乃至五經四論,但以文句深奧,似乎不能徧應初學之機。若令一般人都能了解淨土宗的道理,則實在需要一種淺顯簡明的教材。
自民國四十年,追隨源公上人,創建海會寺,即定爲淨土宗。每年于彌陀聖誕之時,即舉行念佛七,由上人開示念佛法要。當聽講的時候,只覺得上人講得好,而以我的學問不夠,未能隨時記錄下來,實在太可惜了!
四十七年農曆二月十叁日至十九日,臺中市淨土專宗道場靈山寺,請源公上人主持念佛七。由許寬成居士,把上人所講的開示,全都記錄下來,在中國佛教月刊陸續發表,頗受讀者歡迎。又由許居士募化淨資,印成單行本,以贈有緣者,第一版印二千五百本,竟不夠分送。繼由高雄市丁潤生、陳仁和等,諸位居士發心,再版一千叁百本,亦一索而空。
四十八年農曆十一月,本寺照例舉行佛七。我試著把上人所講的開示,亦全都記錄下來,但以文筆太差,未敢發表。嗣經多數道友之鼓勵,勉將原稿改寫一遍,再呈上人斧正之,仍在中國佛教月刊次第刊布,而竟接到很多來信,要求仍照前次印單行本。是知上人之開示,實屬現代應機之妙法,乃爲淨土宗簡明之教材,不可不推廣之,爰乃發起募化,提倡印行。幸得諸上善人協力資助,方得如願以成,實無任感謝!經請名于上人,仍定名曰《佛堂講話》,但以第一輯、第二輯分別之。顧前次所印者爲袖珍本,攜帶雖然便利,外觀似欠莊嚴,故改爲叁十二開本。此次連同第一輯,共印一萬冊,用以廣結淨緣。惟願見聞者、讀誦者,同發信願,同持佛名,同生蓮邦,是所馨香禱祝的了。
中華民國五十一年浴佛節序于基隆八堵正道山淨土宗海會寺監院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