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雲蘭若沿革

  妙雲蘭若沿革

  

  釋昭慧

  

   妙雲蘭若,乃近代高僧印順導師(一九○六—二○○五)之所創建。民國五十二年初秋,導師應嘉義佛教會之邀,講經五日,結下是年晚秋購地結廬之因緣。蘭若座落于嘉義市郊,日據時期大崗山派義敏上人曾擇此結廬避難,嗣後複有來臺至天龍寺傳法之日僧南天谟禅師于此卓錫。此處雖無鍾靈毓秀、雄峻蔚然之勢,然自蘊蓄“斯是陋寺,惟吾德馨”之質樸道風。

  

   民國五十叁年五月廿六日,時逢釋尊聖誕,印順導師于蘭若作〈掩關遙寄〉,表述舍諸緣務、沈潛靜修之決定。甫入關房,即著《說一切有部爲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提出印度佛教之分期;其中大乘叁系,乃爲核心論述。本書實爲導師研究印度佛教之樞紐,自是以後,撰寫系列相關專著。此諸谠言正論,率皆擲地铿然。以是導師來臺後作“印度佛教研究”之關鍵時期,正是妙雲蘭若掩關歲月。

  

   翌春,張澄基教授攜來文化學院之聘書,幾經懇談,導師遂改變“閉生死關”之計劃,出關擔任全臺首位“法師教授”。出關之後,導師仍數度歸返撰稿,故《妙雲集》部分編纂,以及《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中國禅宗史》、《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研究》、自傳《平凡的一生》等要著之完成,皆在此閉關或出關複返歲月。然則妙雲蘭若之于導師思想,實具“承傳文字般若”之曆史意義焉!

  

   妙雲蘭若環境清幽甯谧。大殿正門上方,懸以于右任先生署“妙雲蘭若”之木匾一方,兩旁石柱,刻以弘一大師題“無上勝妙地,離垢清涼園”之楹聯一副。益以導師關房及導師文物之保留、修護十分完整。一代大德無言之教,胥在于斯;可令頑廉懦立,更生思古幽情。

  

   創寺以來迄今近半世紀;首由導師住持法務,其後移交慧理法師。在慧理、常光法師之帶領下,建立女衆僧團,創始妙雲學園,更于嘉義市中心設置妙雲講堂及妙雲教育事務基金會,以傳承導師“內修外弘”之精神,循序弘揚導師“人間佛教”思想,並且解行並重,踐履人菩薩行。

  

   蘭若秉持導師“清澹”風範,曆年僅以鐵皮陋舍隨緣安住,度過冬冷夏熱之數十寒暑,且以住衆陸續增添,逐漸不敷使用。曆經風化侵蝕與地震裂傷,境況不宜長居;慧理、常光法師爲安僧度衆之長遠計,決計進行擴建工程,並且高瞻遠矚,以博物館等級之保存方式,保留關房原貌。

  

   遍經波折尋覓,終于購得毗鄰建地爲擴建新址。乃于民國九十二年十一月卅日,由導師親主動土儀式。建築期間,百物飛漲,經濟窘迫,兩位法師強忍重病之巨苦,四處奔波,多方勸募,其堅毅超拔之意志,無私奉獻之願力,令弟子信衆深爲感動,因此戮力齊心,積沙成塔。

  

   民國九十四年九月七日正式動工。房舍容積總計千余坪,大殿及廂房等建物占地四百八十坪,主體規劃爲地上六層、地下一層。因地製宜而築爲半圓形建物。其中一至叁樓挑高而爲大雄寶殿,四樓爲藥師殿,六樓則爲禅堂。五樓特規畫爲印順導師紀念館,結合曆史文獻與數位科技,以影音記錄映現導師完整之生命曆程。整體建築有沈穩莊嚴以引人正信之外觀,有設施新穎而導俗正行之內涵。踐履人間佛教之願景,胥在于是。

  

   緣于財力物力之局限,妙雲蘭若擴建工程十分艱巨,承蒙廖年吉、林淑花賢菩薩道侶,抛磚引玉,贊助硬體設施。悠悠十載之中,僧信二衆同心同德,十方壇那鼎力匡助,蘭若之擴建工程,乃得以圓滿竣工。

  

   謹志蘭若重建緣起,用表主事者與受用者之無限銘感,恒久緬懷!

  

   一切諸善法 同歸于佛道

   所有衆生類 究竟得成佛

  

  佛曆二五五五年,中華民國一○○年十一月廿日(農曆十月廿五日),歲次辛卯

  

  叁寶弟子釋昭慧(玄奘大學文學院院長)謹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