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靈修:一條美麗而險惡的幽徑——掀開錢、權、性糾結不清的神聖帷幕

  靈修:一條美麗而險惡的幽徑——掀開錢、權、性糾結不清的神聖帷幕

  釋昭慧·釋性廣

   繼靈鹫山住持釋心道、攝理教教主鄭明析性醜聞之後,連最八卦的璩美鳳受害事件,都有宗教軋上一腳。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創辦人都因擁有苦行或靈修經驗,而獲得了信徒的絕對信任,從而出現錢、權、性糾結不清的現象。

   “阿梵達”,這個糅和佛教慈悲觀、心理治療法與商業行銷術的靈修團體,發源于美國,卻在臺灣因性醜聞而一夕成名。其實在美國,這種似宗教非宗教的靈修團體多矣。二十世紀人類文明發展,因偏重物質科技,産生種種弊端,于是許多人轉而走向了心靈、精神方面的探索之路。近數十年來,試圖透過禅修、靈療以改變觀念、個性,甚至命運的修煉方法,方興未艾。他們意圖透過“靈修”、“冥想”的技巧,以追求世俗生活的富足與幸福。

   現代社會是個開放、自由、享樂的個人主義時代,許多新興的靈修團體也投其所好,提倡心靈的自由與釋放;不但不重視戒律,不願被傳統、權威、教條限製,甚至有號召掙脫一切的束縛,“享受情欲”、“任意自在”者,蔑視倫理,放縱欲樂。

   其實,內心倘清淨淳厚,必能表現出行爲的端正莊嚴;外在的合理規範,又有助于內心的清明覺照。對于禅修,佛陀雖強調其“淨心”之效,卻仍提示修持者須佐以外在的清淨行,因爲如果不依于慈心與戒德而修禅,必然弊多于利,甚至會産生種種炫異惑衆的嚴重後果。這不是泛道德論,而是對單重“靈修”而不重“戒行”的修持團體與個人,具有相當重要意義的針砭。

   以美國靈修團體爲例:相關資料顯示靈修者因爲不能恪守基本道德規範,爲靈修的個人和團體帶來心靈的沖擊和無限的傷害。

   《心靈幽徑》的作者Jack Kornfield歸納了他觀察後的結果,指出靈修者的四種偏差行爲。亦即,靈修老師和團體在以下四個主要領域裏,常陷入困境之中:

   第一個困境來自于“權力的誤用”。有時老師爲了自己的目的而操縱學生的生活,決定他們的結婚、離婚乃至生活方式,甚至虐待那些不依照其意願行事的學生。這權力的濫用,會隨老師的自我膨脹而變本加厲,也會隨著團體中階層的設立而更加嚴重。在這其中有受寵和失寵的學生、有可得救與不可得救的學生,有秘密派系及威脅、恐懼,以此創造出依賴與精神上的獨裁。

   第二個困難的領域來自“金錢的詐取”。初步禅修所産生的身心眩神經驗,令人向往和迷醉,會讓他們毫不吝惜地拿出大量金錢來,所以精神團體的金錢收入甚豐。在一些極端的例子裏,東方和西方的修行方法和精神教誨都曾被用以做斂財的工具。此外還有秘密銀行存款,高生活水平,以及詐騙學生金錢等等行爲。

   第叁個主要的困境是“性造成的傷害”。情欲耽溺所産生的困局,在精神修練團體中也一樣無法避免。老師的角色在僞善及秘密進行的性行爲中被誤用,這通常以剝削、私通、虐待,或任何其它危害學生肉體和精神的形式進行。有些靈修導師將“性”做爲禅修指導的一部分,有時秘密的性行爲假藉經典或特別教誨之名而行,將令人感到困惑的性與靈修的教學合並在一起。

   第四個困境是“酒精或藥物上瘾”。有時這行爲是暗中進行的,有時卻公開進行;在最糟的情況下,酒精和藥物上瘾會強化或合並了性和權力的誤用。

   以上所引內容,相當完整地敘述了靈修者——尤其是教師——因爲道德上的過失,或沒有依戒修行,所産生的種種罪惡。

   相對于美國這種開放的社會而言,東方社會對于權威對象一向有高服從性——尤其是對于修行教師或靈修道場——,向來少有對于可疑的事行提出質疑或討論的習慣;只有等到醜聞惡化、擴散而爆發時,才來收拾善後。這種在遮掩與傳聞中不了了之的方式,也增加了更多無辜者在同一個教師,同一個道場摔跤受害的機率。

  然而靈修團體往往張起神聖的帷幕,標榜其空靈超絕,局外人又如何檢驗其是否可能潛藏罪惡?很簡單!錢、權、性常是糾結在一起的。無論靈修團體是以佛教、其他宗教或非宗教形態出現,無論其當事人是僧侶、神長還是俗人,在靈修團體中,只要嗅出這叁者之一的不尋常征兆,最安全的方式,就是趕快“全身而退”,因爲,其他“茶壺裏的風暴”,已可思過半矣!

  九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于尊悔樓

  ——刊于九十年十二月叁十一日《中國時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