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之王——噶陀寺 (四)
法脈事業的更疊流轉
一.文物的興衰
在第六代祖師將秋巴哇(將秋繃)時,興建了一百多座大小不同的寺廟與衆多的僧房。當時,整座噶陀前山已建滿寺廟與僧房,只能從遙遠的後山再開始興建。當時僧衆繁盛,遍滿雄偉的噶陀山,僧侶身著紅黃色的袈裟,悠遊在廣闊碧綠的山野上,常將蔚藍的天際,輝映成燦爛的霞光,非常美麗!
隨著歲月流轉,世代更疊,修學噶陀傳承並到各地傳法的修行者,相繼獨立門戶,自成宗派。在大成就者龍薩甯波時代,有僧衆一千多人;到錫度丘吉將措時,有僧衆叁千多人。僧衆人數雖不如昔日,然而噶陀寺內仍保有衆多珍貴法物。
寺中有一大殿,大殿旁有貢嘎拉(花園)、覺香廳。殿內有高數層樓之鎏金佛像,以及衆多殊勝不可言喻的佛像。佛像爲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佛及八大菩薩、門神、護法等壁畫。所珍藏的法物有蓮花生大師與貝瑪密劄的手稿、印度《幻化五部貝葉經》、傳承祖師們留存的手稿、木刻板著作及伏藏、大成就者桑答足普巴的袈裟、甯瑪巴大成就者哈傑蘇玻切·釋迦冏涅的牙齒、阿底峽尊者的班智達法帽、努千·尚吉耶西的普巴杵、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子、金液所寫的《丹珠爾》、《甘珠爾》等(藏文《大藏經》)手抄本、用金汁、銀汁液寫的《大般若經》,一共有一千叁百多函。
此外,尚有來源特殊的法物,如:元朝國師八思巴大師所贈、高叁層樓、以銅鑄造並全身鍍金的佛塔。這座佛塔是八思巴大師爲感謝他的灌頂上師——噶陀第五代祖師益西繃,爲他傳授「幻化」灌頂的供養。另有大理王所贈送的玻璃佛塔,內有純金佛像、立體象牙壇城,以及直徑約叁公尺的七大供杯。此外尚有迎請自印度烏丹達玻裏寺廟的鎮寺之寶——釋迦牟尼佛像等等。
最令人歎爲觀止的,是聞名于世的蓮花生壇城——吉祥銅色宮。其外觀爲叁層樓莊嚴華麗的宮殿,內爲法報化叁身不同的佛像及壇城大殿。殿內所有壁畫雕像,均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如置身于真實極樂淨土。大殿的石壁、石柱及屋瓦,全鋪砌有如馬皮厚的黃金,並雕飾以黃金打造的傘蓋、寶幢、祥麟*輪、至高無上的屋脊寶瓶等等豐富壯觀的宗教聖物,以及瑰麗藝術珍寶。
然而,無常不因佛法的存在而消失,對于噶陀寺如此偉大精妙的聖地,「成、住、壞、空」依然悄悄地流轉而至。聳立在高山峻嶺上的噶陀寺,上述所有的莊嚴塔廟珍貴聖物,僅余滿地瓦礫讓後人追思。
二.傳承與弘揚
噶陀傳承自第一代祖師旦巴德協創立,一直到近代噶陀第八十代傳承錫度確傑將參仁波切,共有123位殊勝上師。錫度確傑將參的再傳弟子,爲現今的莫劄仁波切、雄冏仁波切、大堪布將參沃瑟(已圓寂),是第八十叁代傳承。第八十四代傳承爲洛噶仁波切,第八十五代傳承爲嘎瑪仁波切、蔣揚活佛。
改革開放後,噶陀黃金法臺莫劄仁波切、雄冏仁波切、大堪布將參沃瑟、洛噶活佛、嘎瑪仁波切及貢讓仁波切等,帶領衆多子弟重振噶陀門風,不斷興建噶陀衆寺廟、僧房,以及一座佛學院和兩個閉關修行處。而殊勝燦爛奪目的吉祥銅色山蓮花宮殿、大釋迦殿等,已于近年中陸續重建完成,成爲遠近僧侶及在家衆修行依止的地方。
在此之前,噶陀散布在西藏、不丹、錫金、蒙古、大理、中國內地的寺廟總共有叁百多座,在此之後,遺留下來,加上近年來修複的,已恢複了二百多座的寺院。
如此,古老的噶陀在幾近廢墟中重新振興。近年來,有如自遠方歸來的雄獅,再度使出渾勁的威力;又如泥濘沼澤中回歸的香象,開始任重道遠,邁開數百年來弘法利生的神聖腳步。
公元1992年,藏曆猴年六月初一到初十,舉辦千僧大法會,有十叁個不同的壇城轉聖*輪,共叁千六百多位僧衆,數萬在家衆群集噶陀參與勝會。
公元1995年,藏曆豬年六月一日至十日,舉辦萬僧大法會,會中修了特殊加持的甘露法藥。參與此次盛會者,共有各地傳承子廟和受益于噶陀法脈的僧衆一萬余人,以及自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的中外佛弟子十萬人次。
公元1999年,藏曆五月,噶陀傳承213座分寺,170位活佛、190位堪布、815位阿阇黎、10890位僧衆參與的噶陀萬僧大法會中,嘎瑪仁波切接任噶陀傳承第八十五代教主。
公元2004年7月18日至8月2日,適逢藏曆第十七勝生周木陽猴年猴月初十「聖聚」節,舉行萬僧大法會,共修「上師靜猛叁身儀軌」等等,祈求世界和平,國泰民安;在藏曆兔年、猴年諸佛菩薩都會歡喜彙聚在噶陀,爲這個地方無限慈悲地廣大加持,因此衆生在此時空做任何佛事修法,所能累積之資糧與功德,其廣大迅速,盡超虛空、遍透法界,無法以言語、算數表達。
噶陀源流自祖師旦巴德協到現今莫劄仁波切、洛噶仁波切及嘎瑪仁波切等殊勝傳承中,究竟成就的修行者,以及受飲噶陀法乳的佛子們,以其廣大無盡的慈悲與法威,影響無數海內外人士,也利益無邊廣闊衆生。他們所有的誓願與隨學,將隨著噶陀實修實證嚴謹的門風,及真實心法,利益衆生,常轉*輪,而永遠遍滿在此娑婆世界,無有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