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乘

  金剛乘

  若以二分法,可將佛教分爲大、小二乘;大、小乘之主要區別,在于是否有無上菩提心——爲利益衆生願成佛。大乘又稱菩薩乘,若以因果來分,則有顯、密二宗。即大乘佛教可分爲因乘及果乘:因乘名爲般若密多乘,一般稱爲顯教,或直接稱爲大乘;果乘就是金剛乘,一般稱爲密教或密咒乘,亦有通稱密宗。

  大乘與金剛乘有相同的目標:引導一切衆生成就圓滿佛果的心。一般而言,大乘與金剛乘有相同的見解,但是成就果位的方便道或方法不同。簡單地說,金剛乘就是果乘,大乘爲因乘或體性乘。

  大乘被稱爲因乘,是因爲大乘主要是在教導成佛的因,正見、正定和正行是成佛的根本。大乘認爲要成佛就必須具足種種正思維,必須淨化某些染汙等等。雖然大乘基本是因乘,但它有時也會暗示結果,特別是在討論佛性的時候,相對地,金剛乘幾乎完全把重點放在果位上。金剛乘是果位的直接教法,需要能了解教法、具足上等根器的弟子。

  金剛乘除了發無上菩提心外,還有其善巧方便的修行法門——觀想。透過觀想覺了空性實相。大乘的修行方式是利用因來趨向果,而金剛乘的方法則是把因果放在一起,果實際上就是因。金剛乘與大乘,在究竟真理方面並沒有差別,但是兩者處理相對真理的方法則有出入,特別是金剛乘透過觀想本尊、念誦真言等等轉化相對真理的方法和大乘不同。

  此外,金剛乘和其它乘另一個不同的地方,在于小乘、大乘強調心的訓練,而金剛乘則強調認識心性。

  再者,金剛乘一般又分爲四部密續,這四部並非不同理論的派別,而是針對四種不同心態的弟子所設計的不同方法。四部密續分成事部密續、行部密續、瑜伽部密續,以及無上瑜伽部密續。

✿ 继续阅读 ▪ 西藏佛教的派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