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短暫的暇滿人身
這樣一想,我們會發覺,人身真的很難得,更何況是得到如摩尼寶般的人身後,又能依循佛法而聞思修者,更是難得。
在世俗中,必須有非常多的因緣來連接,才能成辦一件事。例如燒一壺開水,必須准備水壺、水,還要開瓦斯或用木材點火煮沸;這一切因緣連接起來,才能有開水。同樣的,如果前面所說的叁十四種暇滿,即使只缺乏其中一種,也可能只有修法的形象,不會有真正修持正法的緣分,無法如實如法的修行。
如果仔細觀察自己的身口意,會發覺即使是十八暇滿也很難完全具足。因此,我們理解之後,要常常觀察自己是否已經具足這叁十四種條件。如果已經具足,要感到歡喜,並且發自內心再叁地思惟:現在我已經得到了這樣一個暇滿的人身至寶,應該要盡力地好好修行,不要入寶山空手而回。如果不具足前面所說的叁十四暇滿,就要想辦法讓自己具足。
另外,我們也要知道,就算是已經得到暇滿人身,也不代表這樣的暇滿是永恒不變的,它隨時都有可能變成無暇滿。因爲在世俗中有很多的因緣,常造成我們修行的困擾及障礙,例如個人的生老病死,或者人與人之間的障礙。生老病痛,有時雖然是一種助力,但有時確實也是一種障礙。除此以外,還有五蘊魔、煩惱魔、天子魔等等障礙。所以一個生命的延續,充滿著不確定性,我們不知道下一刻或未來,是不是還有機會繼續獲得暇滿人身來修學佛法。
假如不幸進入了這些十八不暇滿,以及前面所講的十六個無暇的時候,我們就很難有實質的修行機會。所以,趁現在沒有陷入這些狀況,也沒有太多的牽絆,對于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也起碼還有能力忍受,以及還有做善事、修持正法的因緣存在時,我們就不要懈怠,不要讓難得的人身白白浪費消失。我們最親愛的眷屬,所沈迷的財物等等,以及所有執著的見解,所連接的一切,都會消失,甚至,連我們自己的身體也會像夢一樣轉眼成空啊!
我們要知道,今生有機會得到暇滿人身,是來自過去千萬年行善所累積的福報。得到人身後,如果不好好珍惜用來行善,卻常常浪費生命做無意義的事,爲惡比行善多,那麼福報很快就會用盡。所以,得到了福報,必須要善加珍惜,並且好好用來行善,使福報更加增長。要不然,等到死亡以後,我們很難確定會投胎去哪裏。
如果行善得多,往生後會到天道或人道,當然更好更殊勝的,是往生西方淨土。可是如果是作惡多端,或是在修行中不如法,便有可能轉生地獄、餓鬼或旁生道;在這種環境,想再聽聞一次佛法,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但不容易聽聞到佛法,也不容易遇到善知識,跟隨善知識學習佛法。因此,得到難得的人身,卻不好好把握用來學習佛法,是非常大的過失。本來是要依靠此身得到解脫之路,現在卻變成讓我們累積罪惡,成爲進入地獄的因素。
所以,當我們得到這樣短暫難得的暇滿以後,該做些什麼呢?就是將心念轉向佛法,把握住好不容易獲得的暇滿人身,好好學習。但是,走在學佛的道路上,如果只有自己修學佛法,而把衆生丟棄在一旁,就違背了我們發菩提心的大願!所以應該讓衆生也跟隨我們修學佛法,得到成就。
佛法的理論很多,我們在深入這些理論之前,先要使自己的虔誠心穩固堅定。對于佛、法、僧的虔誠,不只是表面而短暫的,而是真正地融入到自己的心靈,再建立起一個強烈的菩提心。這樣的菩提心也不是盲目的或是說說而已,應該從對身邊的人做起,慢慢地擴大到周邊的衆生,最後再擴大到所有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