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惟十圓滿 (二)
二、五他圓滿
五他圓滿中,一是要遇到佛陀出世;二是佛陀降臨世間之後有說法;叁是佛陀所傳的佛法仍然住世;四是仍然有修學佛法的團體存在,延續佛法,讓我們有機會可以進入佛門,如法地學習;五是要有善知識引導我們進入正法。對個人而言,這幾項是必須依靠外在或他人的能力,才能達到的圓滿,所以稱爲「五他圓滿」。
1. 佛陀降生世間
如果沒有佛降臨人間,世界上也就不可能有佛法。而由于很多人本來就無法用自己凡夫的智能,來解決有關因果舍取的問題,所以佛法對我們來講,就如同是黑暗中的光明一樣。我們能遇到佛陀住世的這一劫,就是具足「聖師」的圓滿。
釋迦牟尼佛降臨的時代到目前爲止,是屬于「賢劫」。爲什麼有「賢劫」之稱呢?在賢劫還未形成之前,叁千大千世界是一片大海,在大海中生出了千朵千瓣蓮花,淨居天的天人以神通看到在這一劫中將會有一千零二尊佛出世,于是稱這一劫爲「賢劫」。
我們不要以爲賢劫千佛中,到目前只出現了第四佛釋迦牟尼佛,接下來是彌勒佛,以及另外九百多位佛會陸續來度化我們。其實不是的,因爲在時間先後的轉移中,會有佛降臨世間的時候,稱爲「光明劫」;也有佛不降臨世間的時期,稱爲「暗劫」。在前一位佛與後一位佛降臨的中間,可能會隔著千萬劫,都沒有佛出世。假如我們投胎在沒有佛出世的暗劫,那麼就沒有接觸佛法的機會了!
從古至今,有很多佛降臨在這世間,賢劫千佛只是這一連串中的一個過程。蓮花生大士曾說:「往昔普莊嚴劫先生王佛已廣泛宣說密法,現在賢劫釋迦佛的教法中出現密法,未來千萬劫之後,在蓮華層疊的華嚴劫時,文殊師利佛出世,將廣傳密法。因爲這叁劫的衆生可以成爲密法的根器,其余時間的衆生,都是適合修持小乘及大乘顯宗的根器,不適合修密法。」
然這樣的說法,也是指有沒有因緣而定,因爲在《真實名經》中說:密乘的法脈,隨需要而示現。所以佛陀所傳的法,有時是針對大衆而說,有時是針對有緣者而講。很多時候雖然有佛降臨,但並非每次都有同樣的教法出現。有時只有小乘的教法,連大乘的法都無法聽到;有時除了小乘以外,還有大乘顯宗的法;有時偶而會出現密法。
在先生王佛弘揚密法時,我們可能也曾投胎到這個世間,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只是一個小生物,無論如何,那時候我們沒有機緣接觸密法。但釋迦牟尼佛的這個時代,蓮花生大士降臨了,將密法弘揚廣傳,如果有機會遇上這樣難得的教法,實在應該要善加珍惜!
2. 佛已宣說正法
佛陀降臨世間的機緣非常稀有,但如果佛降生了,卻沒有人求法,那麼佛陀也不可能主動傳法。釋迦牟尼佛在尼連禅河畔苦修六年,身體瘦得像骷髅一樣,後來覺得這樣苦修得不到結果,就到菩提迦耶。在路上,佛接受一個牧羊女供養牛奶後,恢複了體力,後來在菩提迦耶菩提樹下的大石頭上入定,隔天淩晨就開悟了。就密乘的觀點而言,其實佛陀在兜率天時就已經是佛了,爲何還要來世間苦修?這是佛陀慈悲的示現——即使是世間凡人,只要精進地修行,即身成佛是可行的。
當佛陀成佛後,以前跟隨他出來的五個隨從,到瓦拉那西去,不在佛陀的身邊,因此當時佛陀獨自一人,沒有人向他求法。于是佛說:「深寂離戲光明無爲法,猶如甘露之法我獲得,告之何人皆無法理解,故當無言安住于林中。」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得到了非常深奧的光明之法,是可以救度一切衆生的法,可是這樣有如甘露的法,要講給誰聽呢?因爲世俗衆生已經習慣執著于現世,講因果、空性等對他們都太深奧,無法理解。因此佛就決定不宣講所證得的法,自己進入森林中修行。
在四十九天裏,佛都沒有說法,只是在鋪了吉祥草的坐墊上打坐。這時候,天上的梵天和帝釋天看到佛陀不傳法,世間上也沒有人求法,實在可惜。于是他們兩位從天而降,一個拿右旋法螺,一個拿千幅*輪供養佛,然後請佛傳法。佛這才起身到瓦拉那西。
到了瓦拉那西,看到之前的那五個侍從。那五個侍從剛開始還在商量當佛走過來時,不要向他頂禮,也不要顯出對他尊敬的樣子。可是,當佛陀逐漸向他們走近時,他們見到佛的莊嚴相,就不由自主地生起歡喜心,並請求佛陀傳法。這時佛陀對他們傳了四聖谛法——苦、集、滅、道。
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普賢菩薩在發願文裏,也有「請轉*輪」、「請佛住世」等供養祈願文;難道佛不知道要宣說佛法嗎?不是的;佛陀不主動傳法,代表著佛法的殊勝,因爲衆生如果沒有感覺需要,而生起恭敬心來請法,佛陀就主動傳法,那麼衆生不會珍惜。
就像我們出家人一樣,如果沒有人請求傳法或修法,而我們跑到別人家裏說,我可不可以幫你修個法,那麼別人一定會覺得很討厭。可是當有人因爲有需要而來請我們,那情形就不一樣了。因爲他們是出于對法的尊敬;這時佛法對他們來說,才會有真實的助益。
又好比出家人不能坐過高而且廣大的座床,可是我現在卻坐在這高高的法座上,而有時法座還可能更高,又是爲什麼?其實,這是表示對法的尊重,而不是對人的尊重。特別是在西藏地區,至今仍有一個很傳統的傳法規矩,就是先要有人求法,傳法者才會傳法。衆生求什麼法,我們就傳什麼法,從來沒有說自己主動要傳什麼法給誰。
目前我們這個世間的佛已經轉了*輪,但也可能在別的世界中,衆生不知道要請求佛陀傳法,而有佛不傳法的情形。因此,我們便在這裏祈禱佛傳法。
不僅如此,如果持有教法的高僧大德沒有傳講正法,也很難直接利益到衆生。從修行者的角度而言,一位高僧或成就者,以講經說法的方式來利益衆生的過程中,能不能修行?當然可以,但這跟自己完全投入實修,有很大的差別。當然,如果一個人的修行能力,已經到了沒有任何世俗力量可以約束時,在哪裏修都沒有差別。但是,如果你沒有達到這種程度,還是會受到世俗的影響,這就和完全投入實修所得到的成就,是不一樣的。
另一方面,從利益衆生的角度而言,如果高僧大德沒有對衆生講解佛法的理論,或教導別人如何實修的法門,只是自己實修,然後以回向給衆生的方式做功德,在還沒有達到初地菩薩的果位之前,雖然也有利益衆生的力量存在,但比較有限。因此,如果想要真正利益衆生,還是要講解傳授佛法給衆生,這樣才能讓他們得到比較廣大而且長遠的利益。
就像噶陀傳承的開山祖師旦巴德協,他的上師獎頓巴曾對他說:「你可以選擇奔波這地方實修,將來會虹光化身;或者你去尋找噶陀,傳授你的法脈,如此你將會有十萬個虹光化身的成就弟子,但你卻不能虹光化身。」旦巴德協祖師說:「如果能讓我的弟子先成就的話,我選擇後者。」于是他選擇去噶陀這個地方弘法。
又像十世紀的摩地迦納尊者,是印度當時最有名的大學者與大修行者。他的母親在他到西藏之前就往生了。他以神通知道母親投胎到西康一個遊牧民族家,轉生在煮飯時墊鍋子的石墩中,成爲孤獨地獄的衆生。爲了救他母親,也爲了把印度的佛法弘揚到西藏,他帶了一位翻譯到西藏。
可是因緣不巧,在路途中因氣候不適應,他的翻譯往生了。所以這樣一位印度有名的佛教大學者,就一直在西藏流浪,因語言不通,最後做什麼呢?去他母親投胎的地方幫人牧羊,爲他們做了叁年多的傭人。在要求離去時,向主人要了那顆由母親投胎的石頭。他親自將石頭全部敲碎,做成「小擦擦」,也就是「小佛塔」,後人稱爲「摩地擦擦」,到目前還是西藏很有名的寶物。雖然後來摩地迦納尊者學會了一些藏語,也教了幾位弟子,可是還不足以廣傳佛法就往生了。
等阿底峽尊者到西藏時,聽說摩地迦納尊者從印度到西藏弘法,卻因言語不通,而在西藏一直流浪到往生,便雙手合掌流淚地說:「啊!你們西藏人的福德實在太淺薄了,在我們印度東部跟南部是佛法最盛行的地方,沒有一個大學者或大成就者可以勝過摩地迦納尊者,然而他卻在西藏做傭人並一直流浪到往生。」所以若沒有因緣,有時高僧也無法宣揚佛法。
如果佛陀出世,但沒有說法,我們也得不到利益。所以佛宣說正法,是我們在修行上「正法」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