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走在喜樂的大道上5

  走在喜樂的大道上5

  苦樂、障礙的源頭

  在今生當中,我們會遭遇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且以凡夫心是無法掌控其緣由的,因此産生許多的煩惱和痛苦。然而,透過對佛法的了解與學習,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心的來龍去脈。因爲明了了心的來龍去脈,就更有能力時時刻刻的觀察自己的身口意,這就是佛法所說的反觀自已的內在。過去所生的善念,是快樂的來源,現在就要繼續努力去行善;過去所生的惡念,是痛苦的來源,當然就要將它斷除,並且發自內心真誠的忏悔。當這樣觀察之後,我們會發覺,原來一切的惡業都是緣于傷害衆生。

  身體所造的障礙

  十不善中的殺生有兩種,一種是殺自己,一種是殺其他生命。若沒有生命,怎麼可能殺生?一般人認爲自殺只是結束自己的生命,並未傷害其他生命。但是密法將人的身體解釋成一個宇宙,在一個人的身體裏面有跟宇宙同等量的衆生,當有一天完全淨化的時候,自己就是這尊佛,肉體就是所謂的壇城,裏面的衆生就是壇城中所有的佛及菩薩們。若自己是本尊的話,那麼其他衆生就是屬于我們的眷屬,就是勇父、勇母。所以,一個人自殺,便是傷害了無數的衆生。這有點像我們炸了一個自認爲是自己所擁有的星球,但是事實上,裏面的衆生也都跟著一起被殺害了。

  另外一種就是殺害其他生命。無論對象體積的大、小,即使大到如大象,小到如細菌的衆生,其實都一樣是殺生。就像別人拿刀或器具傷害我們,要讓我們的生命從肉體離開時的痛苦一樣,每個生命遭遇同樣的情況也會有同樣的痛苦。偷竊也是一樣。當自己的一切財物被別人拿走的時候,我們既痛苦又不甘願,但是當別人的財物被我們擁有的時候,我們卻不會認爲那是不對的。邪淫也是如此。

  語言所造的障礙

  十不善業中的語業,也是與衆生息息相關。一個人如果沒有足夠善巧的言詞,雖然認爲自己是出于善念,講得頭頭是道,但是結果往往變成是對別人的傷害。很多人就是不小心講了一句話,或是一句不經意的談笑,造成別人一生的苦難,甚至斷送了別人或自己的生命。

  挑撥離間也是傷害衆生的利器。藏語說:「好的語言不出門,壞的語言傳千裏。」尤其現在是高科技的時代,語言不只傳千裏,傳萬裏、傳億裏都可能。要知道,語言雖然沒有帶刀,卻可以將別人的心千刀萬剮。惡口傷人和挑撥離間,是現代人類非常需要改正的壞習氣。西藏有個「一只狗變成六只耳朵的狼」的寓言,漢語也有「叁人成虎」的成語。當有人剛開始想傷害對方而挑撥是非後,這種挑撥會愈來愈嚴重,因爲一個人打了妄語,沒有人會相信,但是他多講兩次以後,別人會懷疑;如果叁個人同時講這種妄語的話,第四個人是絕對會相信的。所以佛教徒要謹慎,避免對別人造成這種傷害。

  绮語也是要極力避免的。一般绮語是指在修行佛法的場所,講和佛法沒有相關的世俗語言,一方面耽誤了對方修行的時間,也使自己的心思無法專注于修行之上。

  從以上所說可以發現,業力大部分都是往外發展、緣于別的衆生而造作。如果沒有好好觀察自己的身口意,往往無法發現很多「爲了利益別人」的偉大想法,其實都是建立在「愛護自己」的立場,而指使別人去做自認爲是有利益的好事情。于是,在這種自欺欺人「爲他人好」的包裝下,常常造成非常多的傷害。這樣的習氣累積久了,變成習慣後,將會主導我們整個思想,惡業因此不斷的輪回,永無止盡。

  心所造的障礙

  心存善念時,十不善業中的語言,以及身體部分的罪業,是可以因忏悔而改變的。但是十不善業中屬于心的部分——貪心、瞋恨、邪見;其中以邪見的撥無因果、行邪見道、心無正念、斷諸善根,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爲最大。因爲我們所累積的許多善業,無形當中都會被心所主導的惡業摧毀,所以對于心念要特別謹慎觀察、修正,尤其不要使自心受邪見的汙染。

  消除障礙的靈丹

  惡業緣于傷害衆生而來,所以淨化業力、讓自己成佛,也同樣要靠利益衆生。建立在這樣大智慧的思想上,佛陀修行了叁大阿僧祇劫後,發現了:「原來幫助別人、利益他人,爲他人付出,最後成就的是自己;只爲自己著想,希望衆生爲自己服務,到最後還是輪回中的凡夫,只會墮落受苦而不可能有所成就。」因爲理解並實踐了這個道理,佛陀依賴菩提心和大智慧,成就了佛的果位。但是,衆生卻是以自私自利的方式生存,因而一直在輪回當中。

  順境時,我們會自認爲非常有能力、有智慧。但是無論佛法或世間法的成就,都需要衆生。就世間法而言,任何一切事情的成功,是由許多人的付出努力之後,最後由一個比較幸運的人當代表,將榮耀加諸在他身上,變成是他自己的成功來看待。一個小老板,剛開始自己努力,慢慢地,聘請了員工,讓別人來爲自己服務,因而變成一個老板。元首則是慢慢帶動別人的思想來擁護自己,讓別人來爲自己做事,到最後成就自己成爲一個國家的元首。我們想讓自己真正成就的話,必須要依賴別人、信任別人,而且要學習佛陀的精神,付出于他人,付出于一切的衆生。所以,功成名就的時候,要提醒自己:那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能力,個人沒有任何能力造就這一切,這是凝聚了衆人的力量才有今日的成就。

  就出世法而言,佛是將自己的能力付出給衆生,到最後自己證悟了佛的境界。因此,也要學會感恩與奉獻,爲利益自己和衆生成佛而努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