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喜樂的大道上4
領受佛菩薩的加持
佛陀對衆生的慈悲以及加持力,不分貧富貴賤,無所不在;有分別的,是衆生的根器。換句話說,佛陀的慈悲沒有分別,但是我們的虔誠心卻有所差別。因爲衆生有分別心,所以佛陀的加持力在每個衆生的感受上,便完全不一樣。
一個人對佛有完全的虔誠,他所得到的加持力是一百分;虔誠心只有一半的話,所得到的加持力可能就減半;如果虔誠心只是少許的話,得到的加持力可能就只有一點點。如果你的虔誠心不夠,業障沒有清淨的話,真實的佛陀坐在我們前面,對我們所面臨的一切遭遇,他也無可奈何。因爲業力是我們自己的,跟佛陀沒有關系。佛陀有慈悲力,但是因爲業力的遮蓋,使我們的心無法跟佛相應。沒有辦法跟佛相應的話,當然就得不到佛陀的加持力。
我常常喜歡用廣播電臺,或是電視臺來比喻這種關系。佛跟菩薩好比電視臺,或者像個廣播電臺,他們有廣大無邊的加持力,透過他們的加持,以及遍知一切的智慧頻道,發射電波到各個角落。但是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資糧,也就是有錢財買一臺電視機,並將心轉到這個電視頻道或收音頻道,才能收到這些訊息。也就是說,佛陀與菩薩的加持力雖然遍滿虛空,但是如果自己沒有打開心靈的電視或收音機,或是雖然已經打開了,即沒有停留在和佛相應的頻率上,那麼你就不能責怪佛菩薩電視臺播放的節目沒讓你看到。
所以佛陀的加持力,需要以自己的虔誠心來相應;而這樣的相應,當然需要我們時時刻刻都能夠體會佛陀的大慈大悲力,學習佛陀對每一個衆生産生平等的慈悲,希望他們都能平等的得到快樂。如果我們具備了這樣的心態和能力,所有的業障會非常迅速的消失,也會很快得到佛陀的加持力。
心量的重要
我們常常喜歡說:密法是快速成就的法,而顯宗是比較慢速成就的法。但是要強調的一點就是:快速成就跟慢速成就的關鍵不在于外相,而在于我們內在心量所發出來的能力強度。例如一個剛學佛的人,和一個學了幾十年的人,若在同一時間點上,此二者的心念沒有差別,雖然在學佛的時間上有先後與長短的不同,但在修行的福報與智慧增長上卻沒有高低。如果先學者的心沒有常常安住在佛法上,而後學者的虔誠心跟慈悲心極爲強烈的話,那麼後者的成就可能超出前者。再者,要真正圓滿虔誠心、慈悲心,以及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五度,仍需要足夠的智慧來雙運才能真正成就。
簡單來講,如果要做一個真正的佛教徒,時時刻刻都要提醒自己:因爲是佛教徒,所以我願意接受佛陀的保護,願意接受佛法的保護,也願意接受僧衆的保護;因爲願意按受他們的保護,當然也要追隨著他們來學習,所以不可以去傷害任何的生命體,這是戒律。因爲沒有傷害其他的生命體,我們的心自然而然就會爲別的衆生著想。一旦擁有了爲別人著想的心態,我們所有的福報,不需要特別去求,自然而然就會增長。
智慧也是一樣。如果對每個衆生都有平等看待的心態,智慧自然會愈來愈增長,我執自然而然就會減少。因爲我執是無始以來過度執著自己的我慢,是在主觀意識主導下,産生出這麼大的執著。如果現在能以大衆的利益爲前提,自私的自我自然會破除;自私的自我被打破以後,理解無我境界的時刻便會非常迅速的來臨。當你達到「人無我」的境界時,「法無我」也就隨之而來,達到這兩個無我境界的智慧後,再具備前面所講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和禅定等慈悲力,就是佛講的悲智雙運。我們有了虔誠心、出離心,再加上悲智雙運的福報,一個人要了脫生死就比較容易了。
拜佛的方式與意義
「佛陀」的意思是一個完全的覺悟者,以及完全開放的遍知一切者。我們拜佛的時候,雙手合掌就像一朵蓮花,因爲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表示佛陀不受輪回習氣之染;另外一個意義是我們將自心本有的如來藏,比喻成一朵蓮花。雙手置于胸前,讓我們的掌與心結合,意思是:我的內心(意)也是一朵蓮花,只是它還有貪、瞋、癡、嫉妒、傲慢等煩惱和所知障礙的汙染存在;也就是在這些習氣還未破除之前,佛性就像是在淤泥中的蓮花。在慢慢露出煩惱遮蓋的過程中,隨著我們學佛修行,學會對衆生慈悲,學會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和空性智慧以後,所有一切輪回的約束(所知障和煩惱障)就會慢慢破除。當清淨障礙、汙染之後,自心本性就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所以雙手合掌就是希望我們做一朵要脫離輪回的蓮花。
頭頂之下是身體,而無始以來身體造作了許多殺生、偷竊、邪淫等等惡業。將雙手合掌放在頭頂上,表示忏悔身體所作的所有業力,同時也代表對佛陀遍知一切的大智慧與大慈悲完全皈依的心態。接著,手掌往下移動,停在喉嚨跟嘴之間。嘴和喉嚨是發出語言的地方,代表忏悔語言所造作的妄語、绮語、兩舌、惡口傷人的一切罪業。另外一層涵意是:因爲佛的梵天妙音是從嘴中流露出來的,所以我們也要成就如佛的語圓滿、善說無礙。再往下移,雙掌再次放在胸前,代表忏悔由心所造作的如貪念、瞋恨、邪見等等的業力。
接著我們曲身下拜。額頭、雙掌,加上雙膝蓋,就是所謂的五體。當五體碰到大地的時候,我們觀想貪、瞋、癡、嫉妒、傲慢五毒在當下完全清淨。如果做長拜(大禮拜)就把整個身體伸直趴在地上,表示不止是五毒而已,還包括一切所知障及煩惱障,全部徹徹底底的忏悔。當我們站起來時,象征希望得到佛的所有一切智慧,包括身口意以及事業、功德等等的一切智慧。用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忏悔自己的業力,一方面懷著感恩的心來拜佛,才能真正達到我們消除自身的業力,並增長福報。所以做一個真正的佛教徒,首先要學會拜佛。但是一開始就要清楚到底是爲什麼要這樣拜,要不然拜了一輩子,也不太清楚這樣拜有什麼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