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滋長菩提心——四無量心 4 無上大樂 喜無量心

  滋長菩提心——四無量心4

  無上大樂——喜無量心

  「喜」是「希望一切衆生不離無苦之樂」的無量心,在藏文的意思是「無量之樂」。成佛是衆生能得到的最大快樂,所以得到無上的佛果位,稱爲無上大樂。而讓快樂永久維持下去的唯一方法是理解般若,所以究竟之喜的無上大樂,必須以理解空性來達到成佛的目的。因此,喜無量不僅希望衆生得到短暫的人天福報之樂,也希望他們得到永久安樂的圓滿正等覺之無量樂。

  去除嫉妒心

  每個衆生的福報不一樣:有人財物具足,有人幸福快樂,有人長壽無病,有人容貌姣好,有人眷屬成群,有人權勢強大。有時看到他人福報現前時,我們的心會因嫉妒而想作比較,使得慈悲心被嫉妒蒙蔽而無法生起。本來菩提心是希望衆生脫離痛苦,將他們安置于暫時安樂的人天果位,以及永久安樂圓滿的佛陀果位,可是當有人快樂時,我們反而感到不高興,心中有點酸酸的,這就是因爲嫉妒心在作崇。

  我們對于得到短暫福報的人,要學會隨喜,不要嫉妒。因爲嫉妒一生起時,對別人沒有任何傷害,對自己卻是種痛苦的折磨。一個嫉妒心強烈的人,其實過得非常痛苦,因爲別人任何的好處看在他眼裏,都變成折磨他的利器,例如很多人就是無法接受別人贊歎別人的聲音,那些贊歎語聽在他耳裏,好似在諷刺他,心中無端地萬般難受。

  隨喜他人福報

  有些衆生是不需要我們付出,便能擁有這些福報,我們應該快樂才對,而不是去嫉妒。中國有句成語「樹大招風」,便是擁有了錢財、勢力,以及權力時,容易引起他人之嫉妒毀謗,而招災惹禍,傷害便隨之而來;同時,人往往在擁有了這些世間福報後,智慧就開始遞減了。因此看到衆生擁有福報時,還要祈禱他們不會因爲這些福報而遭遇傷害,同時希望他們的智慧也能增長,具足福慧雙運,一切圓滿;而對于沒有得到福報的其他衆生,也希望他們的福慧能往上增長。

  「喜」,就是要隨喜每個生命所擁有的快樂;至于沒有得到的衆生,也希望因爲我們對他們産生慈悲後,快樂永遠都與他們相伴相隨。這種歡喜之心是對治嫉妒和傲慢最好的法門。否則當別人快樂時,自己卻鑽牛角尖,自討苦吃,即使如此郁悶,也無法將財物都轉運到你身上。別人過得歡喜自在,你卻在一旁悶悶不樂,而別人看到你一副臭臉,也不願意親近或協助你。反而當你去隨喜別人、贊歎別人,爲了讓自他都能擁有同等的快樂,進而發願去努力,別人也會樂意與你同甘共苦。

  善良之心

  很多佛法的道理,聽起來好像既廣大又深奧,以致于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依法而行雖然很好,但是真要付諸行動似乎困難重重。其實四無量心,簡單地說就是希望你有一副好心腸,心地善良。有副好心腸,說出來的語言,做出來的事情,都變成是良善美好的,而別人爲你所做,也會是令人悅意的,這是你的善報。要學會任何事情都往好的方面去想,當大家處處都是善念時,口中講的會是善語,所付出的行動也會是善事時,那麼世間也不太可能會不善。

  善念的重要

  有個故事可以說明善念的重要。有人做了一個小泥佛,露天而放;有人怕佛像被雨水溶蝕,便用破鞋遮蓋;後來又有人覺得破鞋遮蓋佛像不夠尊敬,便把破鞋子丟掉。而後佛陀說這叁人都可以得到轉輪王的福報。爲什麼?因爲叁個人都有個共同點,就是都心存善念。

  一切就是看我們的動機。如果心中都是不善的念頭,就會常常擔心別人的想法或動作,是不是針對我,或傷害我?如果好朋友也是你猜測我,我猜測你,很快的,彼此的關系就會變質,甚至成爲仇家。家庭關系也是如此。因爲當你處處防著別人,別人也處處防著你時,隔閡只會愈來愈深,彼此的關系也只能往負面發展了。

  然而,如果學會把自己的念頭,都往善的方面去發展時,會變得非常快樂,那種快樂是無法用金錢購買,也無法以世間上的吃喝玩樂來取代,更無法用言語表達,而且傷害會減至最少。因爲一般所謂的傷害,對你而言都會變成良善的動機;而當你不會將它當成傷害看待時,就沒有所謂的傷害了。好比兩個好朋友,用世間罵人的語言彼此嘻笑怒罵,習慣之後,這些不悅耳的話語反而變成有趣的玩笑話。可是當對著另一個人講這些話時,對方會馬上板起臉孔來,甚至怒目相向。爲什麼同樣的語言會産生不同的反應?因爲當朋友知道你沒有惡意時,他心中也沒有惡念,所以你講的話,對他來說是種親密的表達方式,可是對別人來講,就會變成刺耳的聲音。

  因此,當你心存善念時,慢慢地,別人也會感染你的善念,如此擴大循環,一切事情會導向善的方面,整個社會的風氣,或是我們的修行,都會因爲我們心態的調整而改變了。有了這樣的調整,根深蒂固的菩提心,才會産生出來。

  結語

  四無量心,是真正累積福德的來源,對每個人的今生或來世,一直到成佛爲止,都非常重要。因爲慈悲可以對治我們的貪、瞋,喜可以對治我們的嫉妒和傲慢,平等舍對治我們的無明,所以慈悲喜舍主要是對治我們的五毒。我們進入行菩薩道時,先從四無量心開始學習,使願心堅固,慢慢進入以行爲主的菩薩道,使衆生真正脫離苦及苦因,得到樂及樂因,最後能得到永久之樂的佛陀果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