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 第一章 關于大圓滿法 第二節 3 不共前行

  第二節3:不共前行

  「不共前行」又稱做「內加行」,包括皈依,發殊勝菩提心,金剛薩埵忏悔法,供曼達,施身法和上師瑜伽。

  1. 皈依

  皈依是學佛者修行的根基,成就的根本。不論是小乘、大乘或金剛乘的行者,都是以皈依佛、法、僧叁寶爲共同道基。外道和佛教徒的區別,即在于有無皈依。有了真正的皈依,生命才有究竟解脫的可能。

  因爲我們願意接受上師和叁寶的教法,並將他們真實安住在我們的心中,希望在成佛之前,永遠保護我們,所以我們皈依。顯宗的叁皈依,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金剛乘裏,加上了皈依上師、本尊和空行叁根本,以及皈依法、報、化叁身的來源:明點、氣和脈。在金剛乘中,皈依不僅是理論和概念,而是一項實修。

  2 .發殊勝菩提心

  要成爲一位行菩薩道的大乘佛教徒,必須要從心中,對廣闊無邊的衆生,産生出真實的菩提心,希望十方所有衆生由輪回中離苦得樂,完全解脫,甚至比自己先行得度,究竟成佛。這種強烈利益衆生的廣大心念,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包含了智慧的「勝義菩提心」,和大悲的「世俗菩提心」。悲智雙運的菩提心,是大乘修行者才有的發心,是大乘與小乘不共之處。

  3.金剛薩埵忏悔法

  修習了皈依和發菩提心之後,爲了具備利益衆生的能力,得到究竟解脫,必須要完全清淨業障和累積足夠的福慧資糧。清淨業障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強有力的就是金剛薩埵忏悔法。觀修金剛薩埵爲忏悔法之王,百字明爲咒語之王,持誦百字明來忏悔,可以迅速清淨無始以來的罪業。

  4.供曼達

  經過徹底的忏悔,清淨業障之後,爲了要圓滿無邊功德,必須要累積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供曼達,是獻供壇城。壇城是我們觀修皈依的對象,透過對壇城實質或觀想的供養,可以累積福德資糧;上供時,如果同時生起叁輪體空的感受,可以累積智慧資糧。積聚福德和智慧資糧,可以次第清除一切內外障。

  很多人以爲,供養一定要現成的供品或貴重的財物,但是,因爲每個人的能力不一,財力有限,如果依照金剛乘善巧而不難的方法,用身、口、意供曼達拉,觀想將宇宙拿來供養佛菩薩,突破現實物質的限度,可以作無量無邊的供養,累積無數的資糧,這種供養的方式,不限貧富貴賤,只要有虔誠心,人人都做得到。

  5. 施身法

  施身法又稱古薩裏積聚資糧法。古薩裏是指乞丐。古代印度在墳場修行的苦行僧和乞丐,他們幾乎沒有任何物質可以供養,所以觀想將自己所執著的身體,作上供下施,供養諸佛,布施鬼道衆生,以此累積資糧。

  6.上師瑜伽

  上師瑜伽又稱上師相應法。金剛乘特別注重傳承根本上師,因爲所有修法的主尊內在本質,以及所有加持的來源是自己的根本上師。弟子修上師瑜伽,與上師相應,才能和上師的證悟無二無別。

  上師瑜伽中,是以心法相應,親身證悟上師的密意。人和人的身體是沒辦法相傳的,能夠傳的是什麼呢?是「心」。金剛乘中並沒有所謂衣缽的傳承,沒有由上師將袈裟和缽交給你,就是將傳承上師的寶座交給你的說法。

  吉美林巴大師說,成佛要消除罪障和累積資糧,要圓滿這兩者,唯一的依靠就是上師。沒有上師,則根本無法成就。所以,上師瑜伽法對我們來說最爲重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