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 第叁章 起修 第叁節 2 祈請生起正知與正念

  第叁節2:祈請生起正知與正念

  「業及煩惱猛烈所逼迫,爲救薄福緣缺之我故,懇求嚴住頭頂大樂輪,並祈正知正念亦上升。」因爲無邊惡業和粗重煩惱的逼迫,我們在生生世世的輪回中,受盡種種痛苦。爲了救護福報淺薄,善因緣不足的我及一切衆生,所以,懇請具德根本上師,從心中升起,安住在我們頭頂上的大樂輪。

  我們觀想頭頂上的大樂輪上,有一個法座,法座上有盛開的蓮花,蓮花上平鋪著日輪,日輪上面有月輪。圓圓大大的日、月輪,是上師的坐墊。在這裏,出汙泥而不染的蓮花,象征上師完全清淨圓滿;月輪和日輪代表上師具足了善巧與智慧。

  我們這樣觀想,同時以虔誠心,向頂上莊嚴安住的上師,深深祈請,祈請他加持,讓我們生起正知與正念。

  

  ◎正知與正念並行

  正知與正念兩者並行,是修行唯一的解脫之道。正知是觀察自己的身口意叁門,清清楚楚地知道,明明白白地覺察自己正在行善或是行惡;正念是對一切取善舍惡的種種善法,攝持不忘。如果我們經常思惟上師或善知識們所講的法,把所聽聞到的正法融入心中,時時觀察自己身體的行爲、口中的語言和意中的念頭,這樣才算是聞思的智慧。

  聽聞佛法,可以得到很多佛學知識,也可以學習前所未有的思惟方法和模式。很多人在聽聞時,認爲上師講得不錯,真有道理,聽得很歡喜,很滿足,但是回去以後,沒有用功思考,不去實修,所聽過的法就會和我們的心分開,自己無法受用之外,久了以後,還會拿聽聞到的佛法,來衡量別人的行爲,對別人的一舉一動,看得很清楚,認爲別人有很多缺失;對于自己的過錯,卻毫無所覺。爲什麼呢?因爲沒有以正知正念反觀自心啊!

  龍樹菩薩有一本非常有名的著作,是記錄和身爲國王的好朋友樂行國王往來的書信,叫做《勸誡親友書》。書中對正知與正念,有很扼要的解釋。因爲樂行國王起初對佛法不太有信仰,龍樹菩薩爲了把他引入佛門,所以常用書信勸誡樂行國王要行善,告訴他有關因果業報的道理,教導他如何發菩提心,如何運用正知與正念來修持等等。他對樂行國王提到:「自在,正知正念是善逝所講的唯一解脫之道。要近道而成就,必須依靠這兩者。沒有正知正念,一切法會自然消失。」

  古代的印度國王很有權勢,做任何事都可以隨心所欲,所以他稱樂行國王爲自在;「善逝」是指佛陀;「近道」,是快速成佛的捷徑。他告訴樂行國王,一個想快速成就的人,依照佛陀所講的法實修時,必須依靠正知與正念。因爲正知與正念是唯一的解脫之道。修行人對于行、住、坐、臥,由身、口、意叁門所表現出來的一切,要小心護持。一旦失去正知與正念,一切法都會消失。

  

  ◎無正知正念則無戒定慧

  正知與正念是學習一切法的根本,也是獲得一切善法的來源。修行人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具備正知和正念。世俗上有些很聰明的人,平常頭腦十分清楚,日理萬機,有能力解決很多事情,可是一旦失去了正知正念,心性一昏蔽,就會亂了方寸。爲什麼呢?因爲人失去正知的時候,不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爲,連平日的聰明才智都施展不開,沒有心力作任何事;失去了正念,則不知是非,不知取舍。

  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講到:「心無正知者,聞思修所得,如漏瓶中水,不複住正念。」沒有正知明覺的人,凡事心不在焉,混混沌沌,不清楚自己的心念和言行,不能將聽聞和修行的佛法融入心中,和實際的生活結合在一起,聞思修所得的佛法,就像把水裝在有漏洞的瓶子裏一樣,全部會流失。

  以佛教徒來說,佛教徒沒有正知正念的話,就算受了戒律,也沒有意義。西藏有句話說:「受戒還不如先學戒。」一般佛教徒大多會持守皈依戒,因爲那是進入佛門的基本戒律。而有些人很喜歡去受戒,受居士戒、菩薩戒和叁壇大戒等等,還會以手上的戒疤來炫耀,證明自己受過大戒。但是受了這麼多的戒律以後,因爲缺乏正知正念,所以無從真正持守,慢慢的,破戒、毀壞叁昧耶等等罪過就會染在身上,所有的習氣和罪障會跟著産生,這樣,受了戒有什麼用呢?

  還有些人雖然長期修習禅定,修很多苦行,可是卻不清楚禅定的意義,下座以後,更是迷迷糊糊過日子。因爲不知道正知正念的重要,很多罪過也會在無意中造作而不自知。

  《入菩薩行論》中說:「若以正念索,緊栓心狂象,怖畏盡消除,並獲一切善。」平常,我們的心像醉象一樣,一喝酒就會發瘋,瘋了以後,四處狂亂奔馳,橫沖直撞,就會傷害人,甚至蹋死人,我們的心,瘋狂的時候會傷害誰呢?首先會傷害自己,再傷害別人,所造成的災難甚至比瘋狂的大象還嚴重。

  心可以造善造惡,我們所受到的災難和痛苦,都是過去惡心所造的惡業所産生出來的。在叁界之中,沒有比惡心更可怕的人。所以,我們必須要練習把狂亂的心收回來,加以約束,緊緊地定住在正念上。擁有了正知正念以後,我們的心就不會到處奔馳,心定下來之後,就不會有太多的妄想雜念。這時候,就有智慧對治貪瞋癡,自然會變得很溫順祥和,慢慢就能調伏自己的心。所以我們應當要精進思惟,要以正知與正念來守護身口意叁門。

  

  ◎心賊難防

  一位想修菩薩道的人,應該要非常謹慎觀照自己的心,如果不時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就無法成爲一位好的修行者。我們應當好好妥善看守自己的心,就像照顧受了嚴重創傷的傷口一樣;如果修行人能盡一切可能,守護自己的心,無論是處在煩惱深重的惡人群中,或是紅塵滾滾的美欲之中,都可以精進修持。

  如果我們沒有以正知來守護自心,那麼,心中的賊就會偷走我們的福報慧命。不論是不是修行人,只要失去了正知、正念,貪欲、瞋恨、無明、傲慢、嫉妒與懷疑,隨時會在旁邊趁機而入,讓我們不知不覺失去善法之財。

  行六度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或修十善業的時候,如果沒有融入般若空性,所作的善行都是有漏的福報,所以,雖然你時時行善,可是當你失去了正知正念,不小心罵了人,起了瞋恨心,或是生起我慢和邪見時,這些福報會消失得很快。我們卻因無明而不自知,造業造得很自在,不知道那些心賊已經阻礙了我們現世中得到人天福報和未來究竟解脫的善緣。

  雖然我們已經在學佛,可是有時貪念一出來,或是瞋心一産生,也很難持守善法。尤其是瞋恨,是修行的大忌,它所發展出的惡行,不但會讓人短少人天福報,而且還會受惡趣的痛苦。貪欲和瞋恨等心賊會偷走我們的福報,當福報被銷毀的時候,其實你就是你自己的小偷。對于世間的小偷,我們可拘捕他、辱罵他,可是自己偷走了自己的福報,會不會責罵自己呢?如果這時候能以正知正念攝持,察覺自己念頭,立刻停止瞋恨的話,福報馬上會增長,可是很少人能做得到。

  所有的心賊全藏在我們的心中,比世間上的盜賊還要可怕。心賊很難提防,來得快,卻很難趕走。它們無時無刻不伺機而動,讓我們産生煩惱,造作惡業,帶來很多的困擾和痛苦。然而,這些心賊不是你想破除就可以馬上除掉的,不要認爲一學佛,立刻就會消失,這是我們成佛之前,生生世世要修行的功課啊!

  如果能自我省察,一點一滴慢慢除掉心賊,在人世間可以過得快樂一點,修行上也會有所成就。我們看看周圍許多朋友,懷疑心沒有那麼重的人,或是傲慢心沒有那麼強的人,往往都過得比較快樂。人都是自己煩惱自己,自己帶給自己痛苦。人們常說:“某某人傷害了我!”其實,坦白說,不是別人傷害你,是自己最會傷害自己。

  《入菩薩行論》說:「故終不稍縱,正念難意門,離則思諸患,複住于正念。」所以,我們要隨時隨地觀照自己的心念,有沒有被心賊綁住;如果發現心念偏離了正道,要想一想失去正念的壞處和惡果,要趕快把惡念拉回來,引到善念上定住。如果不能念念做到,起碼也不要自己欺騙自己,不要傷害自己,這樣就很容易把心安住在正念上,那麼,一切的善心與善行,自然而然就會産生出來!

  如果我們把正念安住下來以後,正知也會慢慢隨之而來,忘失的佛法也會回到心中。這時「正知」與「正念」就像是家中防備小偷,在大門上加裝的兩道門鎖,也像是大門的兩個護衛一樣,可以防護煩惱心賊的侵犯。

  以前,有一位喇嘛曾問一位堪布說:「您有沒有護法呢?」這位堪布笑一笑說:「原來有兩個護法,但是現在不太跟隨我了!」那位喇嘛覺得非常奇怪地問:「您不是每天在修護法嗎?是不是現在不修了?還是您的護法生氣了?」這位堪布回答說:「我的護法不是那種忿怒相的,而是從我自己心中産生來的。因爲我現在修行不夠虔誠,所以消失了!」這位堪布將護衛善念和善行的正知與正念,當作兩個護法。

  

  ◎佛菩薩在看著我們

  佛菩薩具有清淨的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清楚一切衆生的起心動念。我們在佛菩薩面前,就像盲人在明眼人旁邊做事一樣,佛菩薩對于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明明白白。如果我們長時間精進修行,就會覺受到佛菩薩無所不在,自然不會離開正知正念,很多的福報不需要特別去累積,也會自然成熟。所以,我們要時時觀照自己的心念,檢視自己做事的動機和心態,是善還是惡?讓正知正念長存在心中。

  在尼泊爾波達城裏,有座蓮花生大師、靜命大師和藏王赤松德贊的前生所共同修建的夏融卡秀大佛塔,佛塔上端的四面,都畫了一雙大大的佛眼。我曾經問在尼泊爾修行的人:「我們西藏人畫佛塔,造佛塔,都不會畫上一雙大大的佛眼,你們這裏的佛塔上,怎麼都畫滿了佛的眼睛?」他就開玩笑說:「這是老大哥的眼睛在看著你啊!」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不要以爲自己看不到佛菩薩,佛菩薩就不存在,其實他們隨時隨地在看著我們做什麼!一旦我們有違犯,或破壞叁昧耶等等戒律的話,就要提醒自己:「上師和佛菩薩們可是活生生在我四周,看著我的喔!」雖然旁邊沒有人看到,可是逃不過佛菩薩們的眼睛,這時要感到羞愧,馬上提起正念。所以,我們時時要祈請諸佛菩薩的加持,這種加持力會讓我們持住于正知與正念中。只要我們具有正知正念,長時間約束自己不當的觀念和行爲,佛菩薩永遠會加持我們,守護著我們!

  大多數的人爲了一日叁餐,追求世俗的財富和名利,每天在無常中打拼,一直拼到生命消失爲止,「盡形壽」地賺錢。可是一生所賺來的財富,當福報盡了,有的會在一夜之間消失,變成窮人。有些人不去工作,一直享用祖宗們留下來的遺産,坐吃山空,以後也很難生存。修行的道理和世間的道理一樣,我們生生世世辛苦累積很多的資糧,如果今生沒有以正知正念行善,繼續累積,當過去的福報快要享用完時,可能生命已經要結束了。今生我們難得成爲人身,而且還能聞思修佛法,除了要善用以前所得來的福報以外,還要不斷繼續累積功德。

  既然正知與正念是如此重要,我們在觀察身、口、意,理解善惡取舍的同時,要感謝佛菩薩以及很多善知識的恩德,包括很多共修的師兄師姐們無私的奉獻。雖然平常我們很少爲別人付出什麼,但也應該要知道,別人爲我們付出的恩德。想一想是誰把這樣殊勝的佛法帶進來,是誰將這些法本流通出來,是誰讓我們有機會聽聞到這些佛法,是誰讓我們在道場裏,很舒適地學佛等等,要好好想一想啊!這些不是深奧的佛法,都是人世間做人的基本道理啊!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這樣思考,自然會由衷生起感恩之心。有了感恩的心以後,就會對自己的惡念,産生對治的作用。

  雖然講這些道理很容易,可是要照著去做,真的很難。聽是一回事,實際上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爲什麼修行要依靠很好的上師,或是親近清淨的師兄、師姐們,因爲靠著前輩的經驗,可以生出正知,不忘失正念,時時以敬畏之心,慚愧之心,憶念佛陀的正法。

  

《大圓滿前行 第叁章 起修 第叁節 2 祈請生起正知與正念》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